白酒為什麼要“燙一燙”再喝?

要學會獨立堅強

從古至今,很多人都有把白酒熱一熱再喝的習慣。

關羽溫酒斬華雄,賈寶玉喝冷酒被薛寶釵教訓,水滸裡的好漢吃飯都是燙一壺熱酒!

如果,古人覺得喝熱水費事的話,為什麼非要費事燙酒呢?

其實不僅古人喝酒要燙一下,現在喝白酒最好也燙一下

酒精釀造過程中,會產生乙醇、甲醇、和各類微量酯(主要是乙酸乙酯)。

乙醇就是要喝的酒了,但是隻有乙醇的酒是不會好喝的,之所以有酒香,不同窖釀的酒酒香不同,就是因為脂類物質不同。

這就是為什麼老窖釀的酒好喝,因為老窖各類微生物豐富,微量脂類也豐富。同時,長時間存儲,酒中發生醇酸酯化反應產生酯,這就是“酒是陳的香”的原因。

回過頭來再說甲醇

甲醇俗稱工業酒精, 有毒性,誤飲5-10毫升能雙目失明,大量飲用會導致死亡。所以酒中最要不得的就是甲醇。

但是古人蒸餾技術有限,甲醇很難徹底分離乾淨。

其實,現在酒中多少也會有微量甲醇(當然是非常微量)。

那怎麼辦,還能不能愉快的喝酒了?

有一個很簡單的辦法,溫酒。

甲醇沸點64.7度,乙醇沸點78度,水的沸點100度,脂類沸點普遍高於水。

沸點越低越易揮發,所以給酒加熱,甲醇最易揮發。喝酒也就不容易中毒了。

現在的酒只要不是喪心病狂的工業酒精勾兌的假酒,肯定不會甲醇中毒。

但是劣質酒難免甲醇相比多一些,所以,我們喝酒尤其是較便宜的酒,溫一下總沒有壞處的。

大家都知道,適量飲酒有益健康,貪杯可就會對身體造成危害,那麼,這個“適量”,到底是多少呢?

無論哪一種酒,適度飲酒量都是以酒精攝入量為準。

世界衛生組織研究指出,正常情況下,男性每日攝入的純酒精量應不超過25克,而中國現行的安全飲用標準是日酒精攝入量不超過15克,女性攝入量應該更少一些。

以男性來舉例,25克酒精是多少白酒呢?

計算公式:25÷白酒度數%÷0.8,假設白酒度數為50°,即50%,那麼25克酒精相當於這種酒25÷50%÷0.8=62.5毫升,差不多就是一小杯。

要知道,下面6類人,不宜喝白酒

1、孕婦不能喝:白酒會影響胎兒發育,導致胎兒畸形,自然流產率增高。

2、哺乳期婦女不能喝:乙醇可通過血液循環進入乳汁內,嬰幼兒吃了含有乙醇成分的乳汁會影響生長髮育。

3、高血壓者不能喝:高血壓病人喝白酒後,血漿及尿中兒茶酚胺含量就會迅速增加,而兒茶酚胺能升高血壓,有引起腦出血及猝死的危險。

4、糖尿病者不能喝:飲白酒後,會使肝臟的負擔加重。

5、肝炎者不能喝:乙醇可直接損害肝細胞,使病情惡化。

6、對酒精過敏者不能喝:對乙醇過敏者若喝白酒,輕者身上會起紅斑、瘙癢、頭痛、頭暈,重者甚至會導致暈厥。

教你“喝酒三步曲”,讓你更健康

第一步:酒前,一杯酸奶胡麻飲

用5ml的胡麻仁油加入到200ml的酸奶中,攪拌均勻後食用。

酸奶可以保護胃黏膜,延緩酒精的吸收。胡麻仁油含有67%以上的歐米伽-3不飽和脂肪酸(α-亞麻酸),可以改善疲勞,還能夠與酸奶中的蛋白質,結合後形成一種易被人體吸收的“水溶性的脂蛋白”,幫助加速肝臟內脂質轉運和排洩,可以預防脂肪肝和酒精肝,還可以幫助血液排毒。

第二步:精心選擇佐菜

最佳佐菜當推高蛋白和含維生素多的食物,切忌用鹹魚、香腸、臘肉下酒,此類食品含有大量色素與亞硝胺,與酒精發生反應,不僅傷肝,而且損害口腔與食道黏膜,甚至誘發癌症。

可吃點紅綠搭配的食物,比如含有大量的果糖西紅柿、小番茄,可以對乙醇,進行有效的分解,加快代謝;黃瓜、芹菜,可以有效的緩解喝酒之後,臉發紅、發熱,血壓升高的情況。

第三步:酒後一杯護肝養胃茶

喝酒傷肝傷胃,自己動手做一杯護肝養胃茶,酒後泡上一杯飲用,舒服又健康。

取野生蒲公英根茶和刺玫花茶,按照3:1的比例,做成蒲公英刺玫茶包,或者直接按照比例泡水喝,即可。

北京衛視《我是大醫生》曾報道,蒲公英根泡水,可排肝毒,預防肝損傷,尤其是酒精性肝損傷,效果顯著,蒲公英跟乳薊的功能不相上下,都是最常用在需要去肝毒的病患身上。但是蒲公英性微寒,所以酒後搭配刺玫花一起才好。

刺玫花不僅可以中和蒲公英根的寒性,還有強肝養胃、調經活血、促進血液輪迴,溫養心肝血脈的效果,對於肝臟健康非常有利,並且可以暖胃、養胃,二者搭配非常適合酒後飲用。

另附幾種簡單醒酒法:

1、杮子醒酒法:酒醉後,取幾隻鮮杮子,去皮食用,可以醒酒。

2、食鹽解酒:飲酒過量,胸腹難受,可在白開水中加少許食鹽飲用。 

3、醋醒酒法:取50克米醋或陳醋,加25克紅糖,3片生薑煎湯飲服,可減輕酒精對人體的損害。

4、蘿蔔醒酒法:將500克鮮蘿蔔搗碎取汁,1次飲服,可收醒酒之效。

5、番薯醒酒法:醉酒後,可將生番薯切細,拌入白糖服食,即可解酒。

當身體出現下面這些狀況時候,說明你不適宜再飲酒了

1、酒量的下降,醒酒的時間是否越來越長

2、喝酒後的記憶力越來越差

3、下肢異常水腫、走路不穩

4、思維不清、不認識人、易怒

5、記憶力下降、認知障礙等嚴重的症狀

6、酒後斷片,短期內記憶力完全喪失


要學會獨立堅強

中國的白酒文化博大精深,有四大香型。要說太多了,各有各的的不同。

要說白酒為什麼要“燙一燙”再喝,最簡單的解釋是除去白酒中有害物質的成分,比如:甲醇,減少白酒對人身體的傷害。

白酒的化學微生物成份很多,據研究出來的就有近1600多種微生物成分。這些成分有好的也有壞的,多種物質複雜的組合造就了白酒這一神奇的飲品,只要不喝多,不醉酒,適量飲酒對人的身體還是有益的。


中國有悠久的白酒歷史文化,從古至今,在重要的人生場合都有白酒作伴,既活躍了氣氛,又增添了友情,這樣的事和樂融融,一定要切記不能醉酒,酒後不能開車。

再舉一例白酒中的主要成分吧!


看完你就明白了白酒“燙一燙”再喝的好處了吧!


山人道語





從一些比較專業的書和雜誌上看到,適當

將酒'燙一燙"再喝,可以減少一些酒中的有毒醇類雜質,也就是說對有長期飲酒習慣的人能減少一些可以避免的傷害,只是燙酒過程中同的也會揮發一部份酒精,酒的濃度有所下降。但是,世上難得有兩全其美的事,為了自己的身體健康,相信科學的解釋。在家中自飲酒我堅持溫飲已久,並置有幾種溫酒用具,用那種方便就用它。現我引用書中幾個片斷與大家分享 … … 請見圖片所示 … …






在家溫酒一杯小口慢飲,不論是黃酒和白酒或養身藥酒皆溫而飲之,又是一種情趣 … …




今晨一盅溫酒下香辣脆,慢飲度時光。


牛裁縫

為什麼酒非要燙一燙?我從幾個方面說一下:

1,中國是東方農耕文化,自夏建立,中國有了國家開始,作為農耕文明的後裔,中國人長期以植物類食物為主,生冷飲食就會傷到脾胃。所以吃的喝的都要熱了,酒是高級飲品,自然的要燙熱了喝。

2,古時候釀酒技術並不高,人們喝的都是低度酒,包括黃酒、米酒,一應酒類飲品。低度酒燙熱了喝起來會上頭快,一口悶下去立馬會有熏熏然感覺。

3,古人喝酒與喝茶一樣,都有儀式,燙酒就是喝酒的一項重要儀程。儀式感能使活動和人本身昇華更高層面,不管味道如何,起碼的禮儀還是要做到的。

當前生活中的白酒很少有先熱後喝的。有一個例外是,日本清酒,多為需要熱一下。清酒其實也是發酵酒,度數多為十幾度。假如在冬天,喝涼的清酒,身體很難喝暖。所以喝熱的清酒最好。而中國的白酒,多為三十多度以上,甚至有六十度的,這一類的白酒無論本身多涼,入肚即熱,所以並沒有用火熱的必要。



茅臺鎮華貴酒業集團

有的人為什麼要吧白酒“溫一溫”再喝?

從古至今,很多人都有把酒溫一溫再喝的習慣。關羽溫酒斬華雄,賈寶玉喝冷酒被薛寶釵教訓,水滸裡的好漢吃飯都是溫一壺熱酒!其實古人喝酒要溫一下,是因為那時候的天氣普遍偏冷,特別是冬天,如果不溫一下,那麼冰的酒你喝的下去?而且古代的酒普遍度數較低,其酒裡面雜質也多,溫一溫能有效的去除一部分。

回過頭來,我們在看看現在的白酒,隨著現代釀酒工藝的不斷髮展,嚴格的質量管理已經將有害物質的含量控制在了安全範圍之內,只要符合質量要求的白酒,一般都不需要用“燙一燙”的方法去除酒中的有害物質了。至於古人,當時的酒大多是“米酒”,還沒有產生先進的“蒸餾”酒釀造工藝,因此酒中的雜質較多,將酒加熱至50°C ~60°C,酒中甲醇等雜質就能揮發,從而保證不會對人體產生傷害。

如果今天我們喝酒,還照搬古人那一套,還把酒“燙一燙”再喝,則有可能不但將酒精揮發掉,還有會將那些對白酒風味有重要意義的其他物質如酯類,一起蒸發掉,這樣一來,多好的酒,喝起來都會沒滋沒味了。當然,如果你想感受一下古人之風,或者有其他的需要,“燙一燙”再喝也沒多大問題,只是注意,對加熱的溫度要進行一下控制,不要太高就行了。一般控制在15°C ~30°C左右就好了。

一般喝白酒都不用溫的,一些特殊情況下可能就需要溫一溫,在天氣較涼的情況下,喝酒最好還是溫一溫,吧酒的溫度回到常溫,或者你有這個喜好也可以溫一溫酒,可能有的酒溫了以後比較好喝,而有的酒卻不能溫。

最後附上一些醒酒小知識!

1、如果喝完酒後感覺很噁心,肚子不舒服,就吐把,儘量都吐出來。

最直接的辦法,也是最快速的,就是把喝下去的還沒吸收的酒精全給倒騰出來,儘量讓自己吐,很簡單,把手指塞喉嚨,幾下就搞定了,雖然很痛苦,但是留在肚子裡鬧騰更難受,長痛不如短痛,我一般在洗手間,幾下都吐出來,然後洗把臉,清理一下口腔。

2. 喝點果汁。

如果你有條件,可以適當的喝點果汁,很好的中和酒精。

3. 如果你喜歡喝牛奶的話,可以喝點牛奶,緩解酒精的吸收。

當然也不一定要喝果汁,果汁比較麻煩,有時候,喝杯牛奶,對醒酒很有效果的。

4. 還有芹菜汁、醋、新鮮葡萄、橘皮水等等。

最後:還是適量飲酒,不要過多,酒量好的還好,酒量差的,後果就痛苦咯!


品酒知酒

先質疑一下這提問,按題主的意思,白酒必須要“燙一燙”喝才更好是嗎?事實並非如此吧!



我們先來看看白酒的成分,白酒主要成分為酒精和水,佔99%以上;其它包括雜醇油、多元醇、甲醇、醛類、酸類、酯類等約佔1%,含量雖少,卻影響白酒的風味。

上面的這些物質中,有一些是我們不希望出現的,比如甲醇,它對視力有害,攝入量過多會危及生命;還有乙醛,它會增加酒的辛辣味,攝入過量會頭暈。但它們的沸點相對於乙醇(酒精)和水來說都比較低,甲醇沸點是64.7℃左右,而乙醛的沸點是21℃左右,因此有觀點認為,喝酒之前“燙一燙”,可以將其中的有害物質揮發掉。

但事實上,隨著現代釀酒工藝的不斷髮展,嚴格的質量管理已經將有害物質的含量控制在了安全範圍之內,只要符合質量要求的白酒,一般都不需要用“燙一燙”的方法去除酒中的有害物質了。

至於古人,當時的酒大多是“米酒”,還沒有產生先進的“蒸餾”酒釀造工藝,因此酒中的雜質較多,將酒加熱至50~60°C,酒中甲醇等雜質就能揮發,從而保證不會對人體產生傷害。

如果今天我們喝酒,還照搬古人那一套,還把酒“燙一燙”再喝,則有可能不但將酒精揮發掉,還有會將那些對白酒風味有重要意義的其他物質如酯類,一起蒸發掉,這樣一來,多好的酒,喝起來都會沒滋沒味了。


當然,如果你想感受一下古人之風,或者有其他的需要,“燙一燙”再喝也沒多大問題,只是注意,對加熱的溫度要進行一下控制,不要太高就行了。


凌耶百事通

看到很多回答都說白酒不能燙,否則很難喝,說只有黃酒之類的需要燙。

其實,我小時候去山東老家,很多人都說燙酒的。用一個小瓷壺,溫一下,有用熱水的,也有用酒精爐加熱的。我記得很清楚,我爺爺就喜歡在院子裡,盤著腿,溫酒喝,一口一個,滋溜一下,也不要什麼菜。我給他倒酒。所以白酒還是有溫熱之後喝的,只是可能不需要很燙吧,但是溫一下還是可以的。如果說會破壞酒的風味,這個大家可以試一下,搞一小杯,溫一下,品嚐一下,也當做是一個不同的體驗吧。低度酒高度酒都可以試一下。


啦啦啦專座




令箭荷花感

其實不能說燙一燙,應該說是溫一溫比較合適。二三十度剛剛好,主要還是防止冰冷刺激腸胃,還有老年人的牙齒。



修真界敗類

白酒,從來都不用燙著喝。古人動輒甩出一粿銀子,吩咐小二:燙一壺好酒,切二斤牛肉。這個好酒,不是白酒,要麼是白米酒,要麼是黃酒。白酒的起源,在中國都到了元明時期的事了。不然,武松在景陽崗早以身飼虎了。如果白酒燙了喝,是最易醉的。一來口感不同,易多喝,二來易進入人體毛細血管,全身性流淌更快。由於此,所以易醉,但也易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