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智能產業的界定和聯盟構想

专家|智能产业的界定和联盟构想

現在大家都說新一代人工智能,有的人說2.0,有的人說3.0,後來國務院說叫新一代人工智能,我認為直面信息問題是新一輪人工智能的起點和落腳點。現在人工智能已經可以人臉支付、電子支付,可以應用醫療影像診斷,語音變成同傳翻譯,智能產品和產業體現出認知力、創造力,成為未來先進社會最重要的來源。新引擎是AI,社會發展的加速器講的是AI+,人工智能對各行各業的賦能作用。

在我們這個星球上要迎來機器人“新人類”,他們有智慧,有個性,有行為能力,甚至還有情感,智能產業給人類帶來的影響,將遠遠超過計算機產業和互聯網產業在過去一段時間已經對世界製造的改變,也許要重構人類的生活、生產和思維方式。

智能產業和產品,按照我們的認證,主要涉及以下幾個方面的產品,第一是腦認知基礎的產業和產品,第二是機器價值與模式識別產業和產品,第三是語言產品,第四是知識產品,第五是機器人產品。

2015年開始,人工智能產業受到資本市場的持續關注,年投資額逐年遞增,2017年580億元,相對2016年同比增長50%,2018年增幅更加巨大。人成為新的“風口”,更大的科研投入,更新的人才培養機構和更多的創新創業公司在誕生,出現一批估值上千億元的“獨角獸”企業。

目前,我國智能產業的產值,按照GDP總值的萬分之1.8計,要達到2020年核心智能產業總產值(1500億元)的目標,意味著未來三年人工智能產業要有十倍以上的增長。所以,我國智能產業的現狀,可以說還處在孕育的階段,產業的爆發期還遠遠沒有到來。值得注意的特別要防止各行各業都穿上智能的“馬甲”,他們想轉型是好事,但是他們有多少產值是來自人工智能技術的,這個要鑑別。我最近到東南沿海走了一圈,政府面臨很大問題,他們在培養智能產業生態環境上都做了功課。

為了響應我國《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各地政府相繼出臺諸多政策和優惠舉措,舉國辦大事,無與倫比的號召力,尤其是長三角、粵港澳、京津冀地區,對智能產業的培育更為突出,不但“熱”,還“鬧”。

各地區正在制定新的法律法規,各地區政府在研究並積極制定新的法律法規,探討社會保險和保障,改進基礎設施等,適應“人類和機器人共舞”的新時代,比如,有人駕駛的汽車與無人駕駛的汽車道路共享的問題,建立機器人的職業操守等。

中國人工智能學會智能產業聯盟在這個時候成立,有的叫人工智能產業發展聯盟,有的叫創新創業聯盟學會作為領導科學下的組織,我們產學研結合,不湊熱鬧,不去計較是不是國際論壇,是不是世界大會,市場是大家爭取的,國際是需要合作的,有的地區要求的條件越來越離譜,真的不知道我們現在缺的不是錢,不是房子,不是人才,是團隊。每個人都是人才,把幾個人搞到一起能不能幹活才是最難最難的。

我們要建立有門檻的智能產業聯盟,把活動細分垂直市場,成立智能製造組、智能教育組、智慧未來組、智慧金融組,把這四大組搞起來,這樣思路就清晰了。

智能產業聯盟的擔當是什麼?不以學術交流為目的,構造互惠互利的共贏產業鏈才是聯盟的主要目標。聯盟之間怎麼握手,怎麼形成社會的全服務機制?每個細分行業中,聯盟會員通過定期溝通,小規模的閉門會議以及簽訂相互支持的互惠條款等,腳踏實地的推動行業標準的制定修訂,健全產業鏈條。

尤其是在產業聯盟上下游的成員將有機會在這個平臺上溝通合作的具體方式,推動行業的整體發展,朝著建立起可信合作伙伴的關係邁進。可信夥伴之間的市場推廣、產品研發與應用、服務支持等多方面,和其他第三方供應商相比,都會有明顯的區別和優勢。

(作者系中國工程院院士)

中企君薦讀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