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生氣時總往地上躺,作為家長該怎樣教育他呢?

用戶167747444

孩子在不知道如何正確發洩自己的情緒的時候,就會發生一些類似於打自己、躺在地上等等看似“虐”自己實際上是要“虐”家長的行為,想引起家長的重視、關注,或者滿足自己的要求。

以為題主沒有說明孩子的年齡,我們姑且認為這個孩子是比較幼小的1、2歲的孩子。這個年齡段的寶寶,還不能完全用語言清楚表達自己的需要和情緒,所以會發生躺在地上大哭等等行為。作為家長來說,首先當然不能因為孩子躺地上了就盲目答應他的要求,或者是自己也煩躁抓狂起來。家長可以試試平靜地跟孩子說:寶貝,我知道你現在不好受,你可以選擇起來和爸爸媽媽擁抱一會兒,或者爸爸媽媽暫時離開,你先自己待一會兒,等你不這麼生氣了,咱們再說話,好嗎?

如果孩子在公共場合這樣,可以選擇將孩子帶到一個安全、僻靜的地方,平靜地指出,你這樣做是沒有用的,爸爸媽媽需要你平靜下來之後,再好好商量解決辦法。總之是要讓寶寶明白,這種行為是不會帶來爸爸媽媽的妥協的,下次他就不會再用這方方法“威脅”爸爸媽媽啦。

等寶寶情緒平靜之後,要告訴寶寶如何用正確的方式達到自己的目的,而不是用這個方法。寶寶可以和爸爸媽媽商量一個解決辦法,下一次如果還遇到生氣的情況,是不是可以通過大聲唱歌、和玩偶說話,情景劇表演的方式,來發洩自己的情緒。

還有一點特別重要:對於同一件事情,最好不要在寶寶哭鬧後滿足他,這容易使得他認為下次還可以用這個辦法,往往就會造成惡性循環。


壹父母

作為父母懂一些心理學是很有必要的, 因為孩子的行為模式是他們心理的真實寫照,相對於成年人來說更加真實可靠,在弗洛伊德的著作裡,很大的篇幅是將兒童青少年心理作為研究對象!

我們知道每一種情緒的背後隱藏了真實的需求或者動機,當孩子呱呱墜地的時候,張著大嘴哭個不停,於是母親就會給孩子餵奶,其實這種哭喊只是一種生理反應,跟情緒無關,就好比是溺水之人瘋狂的撲騰一樣,但是這種生理反應導致的結果就是父母能夠滿足他們對於喝奶的需求,並將這一系列的反應儲存在腦海的潛意識層面。慢慢的有了各種感官,有了思維,但是腦海裡的條件反射弧已經形成,潛意識裡告訴孩子,哭意味著喝奶,所以一旦餓了就會大哭!


慢慢的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的情緒也慢慢增加喜怒哀樂都有了,他們會將這些情緒通過感官肢體表現出來,比如上邊提到的哭泣,哭泣不再是純粹的生理反應了,他們知道哭泣可以得到很多東西,我們不也常說會哭的孩子有奶喝嘛?如果家長沒有能夠滿足他們的這一訴求,他們就會哭泣!所以小孩經常哭泣!


同樣生氣是一種情緒,生氣意味著沒有得到自己想要的,或者說得到了自己不想要的!那麼怎麼才能表達這中激越的情緒呢?每個孩子的表現不盡相同,我們對待這種情緒的處理方式是什麼呢?我相信大多數成年人一般就是壓抑自己的情緒,中醫理論有“痛則不通通則不痛”的說法,持續壓抑的就會導致諸如抑鬱症焦慮症等這樣的情志病,所以說孩子對於情緒處理的方法是很值得大人學習的。



還有一種處理方式就是壓制了,恐嚇,威脅了:你再不起來,我就打電話叫警察把你抓走!你再不起來,今晚不準吃飯!你再不起來.....孩子當然沒有力量反抗你,於是他們屈服了,他們遵守了你的遊戲規則,就是《了凡心療愈》裡提到的限制性信念,慢慢的會產生一種扭曲的價值觀跟社會觀,比如說警察就是胡亂抓人的等這種限制性信念,他們會交出自己的決定權,如同《了凡心療愈》裡提到的為了避免痛苦,孩子就會主動拋棄他們自己真實的情感和願望,而只接納父母讚許的那一部分自我,最後變得越來越不瞭解自己,而且在將來也越來越不可能成為一個心理和諧的人,這樣會導致自卑情結,俄狄浦斯情結(戀母情結)或者依賴型人格障礙!


這是沒有能夠完成自我身心整合,沒有好好度過他們的叛逆期,也許在一段時間內沒有什麼,人總要度過他們的叛逆期,如果心理年齡沒有跟著長大,一直停留在叛逆期之前,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顯露了猙獰的面目,你跟父母的關係也始終難以彌合的,所以很多人一直怨恨自己的父母同時又深愛著他們,一邊恨得咬牙切齒,那些人格障礙表現出來的異常讓自己在生活中備受挫折,一邊又愛的深入骨髓,因為從本質上他們制定的標準還在指揮著自己,沒有辦法離開這些標準來生活,活在這種矛盾的煎熬的心裡輾轉反側夜難成寐!


扯遠了!那麼孩子生氣倒地哭鬧該怎麼辦呢?第一:一定不能焦慮,你的焦慮會直接投射到孩子身上, 他感到不安,所以他為了釋放這種不安,他會加劇的情緒反應,每一個孩子的情緒都是家長心境的反應。第二:一定要意識到孩子正在處理自己的情緒,不要去幹涉打斷這種情緒的處理,不要給予任何形式的回饋,以免形成新的條件反射弧,當然之前如果錯誤的舉止讓他形成了反射弧,這個過程會有些漫長。第三:為避免孩子生病,過幾分鐘後等他情緒徹底走了後,換種方式讓他起身。第四:認清情緒後的動機以及訴求,有些予以支持有些態度要堅決!


記得我家孩子三歲的時候,就有過這個時期,因為沒有給他買玩具,躺在地上打滾撒潑,等過了五分鐘,我拿著拖把裝著拖地,然後拖到他的身邊然後平靜的跟他說:你擋住我拖地了,請你讓一下!他愣了一會,爬起來換個地方繼續躺著,我又逼著他換地方,三番幾次後覺得沒意思,就自己爬了起來,等他情緒完全穩定下來,我蹲下來問他,剛才為什麼要在地上打滾,她說自己想要玩具,我告訴他:如果你幫媽媽幹活的話,我就給你買這個玩具!他愉快的答應了!


所以我的建議是從孩子身上拉回你們的意識,你們慣常的做法也許是錯誤的,你自己意識不到,你們總是打著這都是為了孩子好的幌子在施加傷害,我們一直在關心, 把自己的心關了起來,把自己的心擔起來,為什麼不把自己的心放下來?你要相信他們是有能力解決的,他們活在這個世界有他們自己的使命,有他們自己的夢想,有他們自己的生活,你可以成為他們的導師他們的良友,你需要營造的就是一個安全的氛圍,全然接納的氛圍,而要營造這些不是刻意而為之,也是你心裡狀態的投射!孩子是感知動物,不需要什麼大道理,一切他們都能感知得到!


更重要的是父母要鼓勵孩子去超越自己制定的標準,引導他們去打破那些限制性信念,要告訴他們:你值得擁有更好的人生,你應該去享受你的人生,你的人生有無限的可能,不要囿於我給你的世界畫地為牢囚禁自己,《了凡心療愈》裡說永遠不要干涉對方的個體性,你需要做的僅僅是覺知僅僅是接納而已!這也是自我療愈的第二個層面提到在合一中認識真正的自己,這個認識的過程就是接納的過程,在這個過程裡,帶有意識的覺知,你才能跳出你的限制性信念,你才能引導孩子跳出他的限制性信念!他才能成為一個真正健康的人,擁有能夠輕而易舉獲取幸福的能力!


了凡心療愈

一般來說,孩子會出現這樣的行為,大多數原因,是因為在此之前,孩子有什麼要求家長起先沒有滿足孩子,但孩子躺在地上哭鬧,打滾後,通過這種方式,迫使家長滿足了自己。

從此之後,孩子便會認為這種方式很有效。只要是自己想要的,想要達到的目的,如果爸爸媽媽沒有答應或者滿足自己,就可以通過躺在地上哭鬧的方式,從而達到自己的目的。

很多時候,其實父母可能也並沒有想太多,當孩子躺在地上哭鬧,甚至打滾的時候,大部分父母都會覺得心煩意亂,特別是在公眾場合,加上不明路人的指指點點和回頭觀望,家長也會覺得很沒面子,特別不好意思,貌似好像是自己做得不對了。

比如說,帶著孩子去逛商場,孩子很喜歡一個玩具塞車,但價格比較貴,家長不願意買,但孩子又很想要,意見不合,於是孩子便一屁股躺在地上嚎啕大哭。不明就裡的路人看到孩子躺在地上哭的這樣厲害,如果家長無動於衷,家長便會面臨諸多路人的異樣眼光和指責,甚至會有路人說:“地上這麼髒,快把孩子拉起來吧!”更有甚者會說:“不過就是一個玩具,你滿足一下孩子也沒什麼的呀!”越是這樣,越是加重了家長的內疚感,和向趕快解決鬧劇的心理。這種情況下,通常心軟的家長都會馬上答應孩子:“好好好,爸爸給你買,你趕快起來!”,只有少部分家長,不會妥協,會抱著孩子帶離人多的公共區域。

有了第一次家長的妥協,孩子便已經東西了家長的心理,抓住了爸爸媽媽的弱點。下次如若沒有滿足他,就會故技重施。長期下來,孩子已經是屢試不爽,家長們也是對孩子無可奈何,不得不一次又一次的滿足孩子的無理要求。

大家想想,當你面家發生這種事情的時候,這種情景和最後事情的處理結果,是不是也是這種熟悉的場景呢?

如果想要改變,請記住,從現在開始,沒錯,就是現在,此刻,改變你的態度和想法。

1/當孩子再次提出無理要求,你沒答應,而他躺在地上哭鬧時,如果是在家裡,請要求每個大人,個人該幹什麼幹什麼,不要理會他。

有了第一次的躺地上無用的經歷,他自然會明白這招對爸爸媽媽不管用了。再試個兩三次,仍然沒人理會他,下次自然就不會了。

3/等孩子氣消後,抱著他,進行心理疏通,解決孩子的心理問題。可以輕聲的問孩子為什麼會不開心,為什麼生氣。是不是一定要滿足這個要求他才會開心。父母一定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和立場去理解他,認同孩子的感受。

可以告訴他, 媽媽不給你買玩具的原因是什麼?跟孩子解釋清楚,同時也可以和孩子約定,什麼樣的情況下可以買玩具給孩子,比如說是節日,還有孩子的生日等等。而不是毫無節制的買玩具。

最後,也是很重要的,要告訴孩子,怎麼表達自己的情緒。躺在地上哭鬧並不是一個好辦法,也並不能解決問題。並不是他躺在地上,爸爸媽媽就會一味的滿足他。這樣對爸爸媽媽來說是一種脅迫,也會讓父母很不舒服。

告訴孩子,當他這樣做時,父母的感受,讓孩子懂得體諒父母。

當然,也需要教孩子用正確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感受和情緒。


早教指南

“孩子生氣時往地上躺”,“總”這個字,意思是不是第一次了?那同樣作為家長,我有幾個方法供您參考。

1. 錄視頻,轉移注意力

2.共情,站在孩子角度

當我們很想要一個東西時,我們知道用錢購買,或者請求借閱,或者請求試用等,有很多方法滿足我們的需要,孩子也是如此,但他們並不知道如何能滿足自己的需求,需要我們家長輔助。比如,孩子情緒稍微好一些後,抱著孩子,問問

“你是不是很想要xxx呀?”“它很酷?還會說話?”

引導孩子說說他為什麼想要這個東西,然後再表達我們家長的看法

“嗯,聽你這麼一說,我也挺喜歡這個東西呢,可是媽媽這個月預算不夠了,怎麼辦呢?”

引導孩子進行思考,如果孩子還小,就和孩子約定“我們把它記錄在心願單上,寫上價錢,等我們錢夠了,就來買”

3.提前預防

帶孩子出去玩之前,就和孩子約定好,今天出門他是否可以買東西,可以買多少金額的東西等,約定好就要遵守,家長遵守了孩子才會認真對待,否則孩子一哭鬧,家長又心軟,打破約定,以後就更難讓孩子信服了。

無論如何,灌輸給孩子的信念都是,我們不滿足你的這個需求,不是你不配擁有,而是我們出於自己的原因不滿足。


我是洋寶媽,致力於和孩子一起,學習、成長

遇見洋寶媽

孩子生氣的時候就躺在地上是孩子最直接的表達方式,首先我們應該意識到,孩子畢竟是孩子,我們不可能要求他和成年人一樣,生氣了還能夠理智的和我們對話、講道理。

這樣的理解是很重要的,這決定了我們在引導孩子的時候是否帶有那麼多的敵意。很多父母對孩子的要求其實都是不切實際的,希望三歲的孩子擁有成年人的情商,這時父母很容易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受挫,孩子也會覺得自己好像永遠不夠好,達不到父母的要求,時間久了要麼是會出現低自尊的情況,要麼就是破罐子破摔,反正我也做不好,那乾脆就不努力了不聽話了。

具體面對孩子生氣就躺在地上的情況,我們需要做到這兩點:

1. 不好的是行為,而不是孩子本身

當我們在制止孩子一個不合適行為的時候一定要讓孩子知道,有問題的是他的這個行為,而不是他這個人。這樣孩子會更加的配合。如果我們直接用你這樣做媽媽就不喜歡你了之類的話來威脅孩子,孩子可能會出於恐懼而順從,但是會因此產生不安全感。

2. 制止不好的行為,同時也要告訴孩子可以怎麼做

孩子生氣了就躺地上是很自然的表達憤怒的方式。很多時候我們只顧著制止這個不好的行為,但是忘記了告訴孩子正確的方式是什麼。如果一味的讓孩子壓抑情緒,是會造成很多不良後果的,所以,我們需要告訴孩子,哪些表達憤怒的方式是可以接受的,比如跺腳啊,摔摔枕頭啊這些不傷害著別人也不傷害自己的方式。

我是echo小茵茵,一個有趣又有料的親子漫畫家。關於這個問題,歡迎大家在在評論裡和我一起討論哦~


echo小茵茵

孩子生氣時總往地上躺,多半是要求得不到滿足撒潑打滾來要挾父母妥協,滿足自己的要求。是不是你家孩子經常這樣?孩子往地上一躺大人就讓步了?這樣做就是告訴孩子:我不高興了就躺地上,爸爸媽媽就會聽我的了,給我買什麼什麼了,久而久之形成惡性循環,孩子越來越脾氣大,家長越來越沒辦法。

我的想法是對於孩子的合理要求,可以適當滿足。不合理的要求比如家裡有一樣的玩具了還要買,要堅決說不,說到做到,拒絕孩子態度要堅定,讓孩子知道怎麼撒潑哭鬧要挾都沒用,若是孩子還是鬧騰,可以先不理他,暫時離開,孩子自己見大人不再理會,安靜之後大人要把不合理的原因講清楚,不是爸媽不愛他,而是要求不合理。孩子聽從了要及時表揚,改掉孩子的任性。

如果是小點的孩子,可以用其他東西轉移注意力,如果是在商場,馬上抱起孩子離開,免得人多難看


愛學習的倆寶媽

孩子生氣往地上躺,貌似是很多孩子 都會做的事情,其目的大多是以此來要挾父母,滿足自己的要求。

前兩天去超市,我就見到了這一幕,一個小男孩站在玩具前不肯走,非要讓爸爸給他買槍,男孩的爸爸覺得上個月剛買了一把玩具槍,不肯買,這個男孩立馬躺在地上哭鬧,“我就要,我就要。”男孩的爸爸立馬火了,扛起孩子就走了。

我家二寶現在2歲,要什麼東西不給他,他也會耍賴,躺地上,如果他躺在家裡的地板上,我都不會理會,而且會讓老公、老大都躲他遠遠地,如果你站在他身邊,他會哭鬧地更厲害,大概是覺得還有希望吧。如果我們都走了,比如他躺在客廳的地板上,我們去了臥室,他一會就會爬起來找我們。

當孩子出現一些壞毛病時,及時糾正,才不會愈演愈烈,有的孩子一哭一鬧,一躺在地上,家長就妥協了,要什麼給什麼,那麼下次他會變本加厲,鬧得更厲害,在第一次出現不良行為時,就要及時制止,讓他知道這個行為是沒有用的,孩子吃不到甜頭,下次自然就不會這樣做了。

孩子在公眾場合躺地上,有些家長覺得丟面子,就會滿足孩子的要求,那麼下次孩子就更會在人多的地方威脅家長,現在的孩子都鬼精得很,若在公眾場合出現這種情況,抱起孩子離開,才是明智之舉。

為了防止孩子因為買東西哭鬧打滾,最好在出門前就約法三章,和孩子列好今天去商場購物的清單,告訴孩子哪些東西能買,哪些東西不能買,提前給孩子打好預防針,防止到時候他鬧脾氣。



沛澤媽讀心理

孩子一生氣或者不滿足他的要求,就往地上躺甚至大吵大鬧,這是很多寶寶的表現,也是很多媽媽的困惑。

自己也有過這樣的體驗,和朋友們分享一下。


孩子這樣的行為會發生在兩個場合,一是家裡二是公共場所。

  1. 在公共場所,為了不影響別人,都是直接抱起抱到車裡,穩定孩子情緒讓他自己表達自己的想法。如果合理就按照他的要求做,如果不合理,不能因為他不停哭鬧就妥協。孩子哭鬧一會大多情緒就會平靜下來,再和他講道理。
  2. 在家裡,孩子無理取鬧躺在地上,直接扔個加厚地毯給他,讓他在地上哭鬧一會。關注他的安全,只要沒有危險,讓他哭一會,只要媽媽裝作視而不見 聽而不聞,幾分鐘過後哭鬧就停止了。等孩子主動過來找媽媽的時候,就可以抱過來一邊安撫一邊講道理。


孩子哭鬧耍賴是常見的,父母們不要因為不捨得或者不耐煩就妥協,有些規矩必須要立,否則就會把孩子養成熊孩子。


辣媽育子

我家快一歲的臭小子現在就是這個狀態呀!一言不合就坐在地板哭呀T﹏T,那麼小估計揍了也不起效。


首先,對於寶寶我們要有充足的耐心。寶寶宣洩感情大都是為了博取父母的注意,不是無理取鬧的生氣,父母可以嘗試溝通來解決,或者轉移注意力。

其次,不論什麼事情寶寶都以發脾氣坐躺地板來宣洩,父母可以無視他的這種行為,他自嚐到了這種方式根本不能引起父母的注意並解決,他自然而然就不會放棄用這種方式解決問題。這時父母需要做的就是再多堅持一會,因為寶寶的審時度勢的能力超強的,父母不要覺得孩子哭鬧丟面或是擔心哭壞身體這些都是不存在的深刻的記憶才能更好地解決問題。


糗樂嘛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