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積電是一家怎樣的公司?

愛--雨天


臺積電,TSMC,全稱為臺灣積體電路製造公司,是全球最大的、同時也是技術最先進的集成電路製造企業。

臺積電從一家起初並不被看好的小公司,成為可以比肩甚至超越英特爾、三星等巨頭的企業,堪稱屌絲逆襲的典範。

首先,臺積電是以一己之力改寫了整個行業模式的公司。

在臺積電沒有入局之前,半導體行業公司的模式是IDM(垂直整合製造)模式,典型的如德州儀器、Intel,他們自己設計芯片並且自己生產和封裝。

表面上看來似乎沒有什麼特殊之處,但是這種模式的詬病在於技術門檻極高,因為無論是設計、製造還是封裝,都需要大量的技術,同時也需要大量的資金,這就造成了後入局者幾乎沒有可能在短期內盈利。

臺積電成立後並沒有盲目照搬歐美IDM大廠的經驗,它提出了一種新的商業模式——專業芯片代工。

就是說,其他公司負責電路版圖設計和封裝環節,我臺積電專門負責芯片生產。

這個方案極大降低了後入局者需要兼顧多個環節的顧慮,降低了技術與資金門檻。於是就成就了以高通與臺積電為例的“Fabless(無晶圓廠設計商)+Foundry(代工廠)”的合作典範。

在這之後,一大堆代工廠先後建立起來,但始終無法撼動臺積電在代工領域一騎絕塵的地位。

2017年全球晶圓代工企業排行榜

臺積電是一家在商業上獲得了巨大成功的公司。

任何一家企業的首要任務都是盈利,從這個角度來講,臺積電無疑獲得了巨大的成功。比起賈躍亭、劉強東這些只賺吆喝不賺錢之流高到不知哪裡去了。

在網上搜到了一些數字,從1994年上市到2015年:

臺積電的股價漲幅為57倍。

晶圓產量增長了39倍。

收入規模擴大了44倍,淨利潤擴大了36倍。

臺積電在1994-2015年間的營業收入

到現在為止,臺積電在臺灣、中國大陸、美國、新加坡都建有晶圓廠,其中12寸廠5座,8寸廠7座,6寸廠一座,並有4座封測廠。單單從規模來講,就已經是國際一流了。

臺積電部分晶圓廠分佈以及產能

臺積電也是一家在技術上受人尊敬的公司。

在2015年,臺積電在邏輯製程上就已經追上了三星和Intel。

雖然現在大家的最先進節點的名稱有點不統一,但晶體管密度是同級的。臺積電的EUV 7nm+將於今年量產,從時間上實際已經領先了半個身位。

半導體行業的一大特點就是,需要持續不斷的鉅額燒錢研發,才能在未來持續地保持競爭力。臺積電也深知這種捨不得孩子套不著狼的道理,在研發方面也是不遺餘力。

2010 年臺積電的研發支出為 9.43 億美元,首次進入全球半導體研發支出十大企業。 此後 5年時間裡,臺積電始終是前十大企業裡面唯一的Foundary 廠商,並且其排名逐年上升, 2010/2011年為第10,2012年的第9,2013年第6,2014/2015 年排名第5。

臺積電1994-2015年的研發支出

臺積電2017年的年報中披露的未來研發重點,5nm赫然上榜

正是有了臺積電,消費者最新款的蘋果、華為手機才用上了性能最先進的處理器和通訊芯片。

從這個角度說,臺積電可謂是數字產品更新換代的最大促進者。


老李打板


臺積電,全稱是臺灣積體電路製造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十分偉大的半導體公司,由張忠謀於1987年在臺灣創立,目前是全球第一家、也是規模最大的專業集成電路製造服務企業,公司總部位於臺灣新竹科學園區。公司目前最新市值是2300多億美元,是臺灣地區最大的上市公司。

公司創始人張忠謀先生於1931年出生在浙江省寧波市,1949年赴美留學,本科讀的是哈佛大學,碩士讀的是麻省理工學院,博士畢業於斯坦福大學,張忠謀的人生,一開始就是學神級別的大人物。張忠謀開創的晶圓代工模式,改變了半導體產業的遊戲規則。,當時把日本廠商逼上絕路,也因此加速了全球半導體產業的發展,促進科技進步。公司在2017超過美國英特爾,成為全球第一半導體企業,可以說是張忠謀憑一己之力,把臺灣的半導體業拉到世界頂尖水平。

IEEE將榮譽獎章授予他,並不是因為他是斯坦福的博士,也不是因為他賺到了大筆的利潤,也不是因為臺積電是行業老大,而是因為他一個人改變了整個微電子業的格局。現在,臺積公司為全球數百家客戶包括蘋果、華為等提供芯片代工服務,生產近萬種芯片,被廣泛地運用在計算機產品、通訊產品與消費類電子產品等多個用領域。在2017年《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上,臺積電以29387.9百萬美元營業收入排名369位。


震長


張忠謀青年時期顛沛流離,但他也卻是一個年少得志,考入哈佛大學,30多歲便成為德州儀器的高管,帶領德州儀器與當時的半導體龍頭因特爾打了很多次世界級的商戰。

張忠謀在他56歲的時候,放棄了美國安逸的生活,回到臺灣創辦了臺積電,經過了30多年,現在臺積電是全世界最成功的半導體公司之一,市值超過2000億美金。

那為什麼張忠謀能夠做成臺積電呢?

I. 商業模式創新

張忠謀說:“技術創新固然重要,而商業模式的創新,往往是最值錢的創新”,而當時54歲的張忠謀就想到了“代工”這一商業模式,使得臺積電能夠成就今天的地位。

而在1987年,這一“代工”商業模式並不被人看好,原因是當時整個半導體產業的大公司都有自己的工廠,而不會把自己的單子給代工廠。而臺積電能做生意的就是那些小的,只有設計沒有工廠的小公司,據張忠謀回憶,大概有20多家,而這20多家大多都是搖搖欲墜的公司,如果做這20多家的生意那肯定是萬萬不行。

那為什麼張忠謀還是認為“代工”這種商業模式可行呢?

當時,張忠謀看到了很多人沒有看到的一個趨勢:當時,很多在大公司的設計工程師,是想自己出來創業確實很多。張忠謀認為,一旦有可以依靠的製造公司,他們就可以通通可以出來創業。

後來,果真如張忠謀所預見的那樣,在87年到97年的那十年間,這種設計公司風起雲湧,在1997年的時候,就有幾百家這樣的設計公司。

而正因為這樣的商業模式,我們才看到如今,高通,ARM等芯片設計公司的完全崛起,而這一商業模式的創新,也徹底改變了整個半導體行業的生態。

II. 體制建設

張忠謀退休後,別人問他,你對臺積電最大的貢獻是什麼?張忠謀說,便是臺積電的體制與文化。

臺積電的體制與文化,體現在對於人才的態度上。張忠謀說他有一個辦法,讓不同性格的人在一起共事,而且整個臺積電的人才流失率很低,而這就是因為張忠謀十分重視人才。

而對於留住人才,張忠謀這麼說道:

臺積電留才的秘訣首先是豐厚的報酬,錢很重要,但光是錢還不足以留住人才,也要讓員工喜歡自己的工作;此外,公司要選到對的商業模式,讓員工對未來有信心。

說到這裡,我就不得不對比一家,在90年代在臺灣與臺積電幾乎一樣地位的企業,臺聯電。

臺聯電是由曹興誠創辦,而曹興誠與張忠謀不同的是,他沒有張忠謀那麼漂亮的履歷,而是一位在臺灣土生土長的半導體專家。

在1983年,臺灣半導體如火如荼正要大發展之時,臺灣電子所所長鬍定華在一眾博士中相中了碩士生曹興誠,理由是:“做研究和經營事業不一樣,他的話不多,但意見很多,有大格局。” 這便讓當時年僅33歲的曹興誠變為了聯電的副總經理。

當然,臺聯電在與臺積電的競爭中敗下陣來,這一方面有運氣的成分,就是在1997年的一場大火,一場因人為疏忽導致的火災便吞噬了聯電的廠房,百億新臺幣投資化為烏有、已經收到的20億訂單泡湯,客戶也大量流失,使得聯電十分受傷。

另一方面也有意識形態的問題,2000年,被臺積電收購的“世大”創始人張汝京前往大陸,創辦中芯國際,複製了臺灣晶圓代工模式,大陸地區由此誕生了第一家專業的半導體代工企業。

彼時,臺灣當局對於晶圓廠嚴防死打,嚴令禁止臺資投資大陸。雖然曹興誠和張忠謀都對大陸的發展前景高度看好,但行動卻大相徑庭。張忠謀選擇了按兵不動,等到“法令”允許,才嘗試赴上海松江投資設廠,但曹興誠卻“頂風作案”,迫不及待地前往大陸創立了蘇州和艦科技。而這一舉動,使得曹興誠遭到陳水扁當局的嚴厲打擊,並引發“檢調”大動作、超頻率搜索臺聯電,就連高層人員的私人住宅都遭到多次突擊檢查。這使得後來2006年,曹興誠被迫辭去聯電董事長的職務,進入退休狀態。

但是如果我們去看這兩家企業的體制與文化,卻有很大的不同。在臺積電,張忠謀的形象非常崇高,是威權的象徵,下一級主管和他都相去甚遠,而在臺聯電,團隊最大的特點就是沒大沒小,大家可以相互吐槽和開玩笑。

同時,曹興誠一直在聯電內部鼓勵創業精神,並推動內部創業。他從制度安排上推動各部門負責人自己建立新公司,擔任總經理。

這令臺聯電孵化出一批新興企業,也孵化出一批新興企業家,其中的代表性企業包括聯發科、聯詠、聯陽、智原科技等等。這些企業均由聯電的部門轉變而來,這些部門的負責人也都轉身成了企業的老闆,組成了蔚然壯大的“聯家幫”。

一個臺積電是留住人才,另一個聯電是鼓勵內部創業,我想,這是值得我們去思考的兩種體制。

III. 時代的機遇

不得不說的是,從整個50年代開始一直到現在,半導體可以說是人類科技的一次大的時代浪潮,而也正是這個時代的浪潮也讓張忠謀有了做成臺積電的機遇。

當我們每次回望這樣大的時代浪潮造成的造富機會,總是令人震撼。而對於未來,張忠謀退休前就這說道:

中國大陸半導體業會在未來5~10年“有相當大的進步”,同時,深度學習和區塊鏈應用將引發半導體產業新浪潮,並將帶動之後幾年全球半導體市場需求。

每每在這樣的時代浪潮裡面,我們總是看到很多特殊的時刻。比如,在2009年,當時已經退休的張忠謀復出臺積電,並且,在金融週期的底部逆勢擴張,每年支出超過100億美金,使得臺積電牢牢的抓住了移動互聯網的浪潮。

而現在,我們也正處於“人工智能”與“物聯網”爆發的前夜,我想,在這樣的時代機遇下面去發展半導體產業,對於中國是一個極好的產業方向,而當然,這裡也會受到很多的阻擾與困難,比如我們看到的“中興事件”與貿易戰。

最後,再回到張忠謀,在他的一個訪談中,他也這麼談到自己的人生目標:

我不以輝煌不輝煌來做我的人生目標,我是以健康和快樂來做我的人生目標。

而張忠謀很早就把這兩點當成一個事業來做規劃,設計,我們祝福張忠謀先生在退休之後,能夠健康與快樂。


錢真理


臺積電是臺灣一家半導體高科技公司。現在的拳頭產品主打七納米芯片。七納米芯片已成規模生產,並且已經植入到蘋果a12晶片上。(該芯片植入到a12晶體上,已經上升到人體感應功能)


用戶105266471980


應該是偉大的公司。


吳方成716


晶圓廠,比如芯片在生產之前,先需要設計,就像建造高樓大廈,需要設計,但是設計並不施工,臺積電就是施工方!只是工種不同!


芯片狂人


臺積電全稱:臺灣積體電路製造股份有限公司,於1987年成立,是全球第一家也是最大的一家晶圓代工企業。創始人張忠謀,他的經歷可謂是一部標杆式的勵志奮鬥史,他是半路出身學習半導體,一年的時間就成了專業人士,曾在TI任職21年。TI就是德州儀器,很多人都知道,一個專門做芯片的美國公司,涉及各個領域的各種芯片和解決方案。TI的產品我用過不少,實話說價格很貴,但是就是好用啊。張忠謀從這麼一個公司出來,可以想象他去做半導體公司應該在技術上問題不大。

臺積電開始的時候也是經營慘淡,沒什麼訂單,但是經過努力拿到了英特爾的代工合同,在那個年代得到英特爾的認可那就如同當今在中國得到了阿里爸爸的賞識一樣,全世界都看好臺積電。後來臺積電的代工技術、生產效率和產能都到了世界前列或者說第一,從此奠定了晶圓代工一哥的位置。

歷史只是過去,如今臺積電已經把5nm製程提上議事日程了,聽說過幾年要3nm,這是要逆天了。而且臺積電不是也在南京建廠了麼,不知道這會給中國內地的芯片行業帶來什麼樣的影響。

張忠謀的人生歷程可以是年輕人努力的榜樣,同樣,臺積電的發展歷程也說明了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我對祖國內地的芯片行業還是充滿期待的,畢竟每年光芯片進口就給外國人送去幾十上百億的錢,嘩嘩的不心疼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