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常人論孔子是不是一個“強勢”的聖人

平常人論孔子是不是一個“強勢”的聖人

今天看到有人分享了一個小故事,並通過小故事得到了一個啟發,這裡我也想分析一下這個小故事。故事的大意是,雨天孔子欲出門卻沒有傘。有人建議向子夏借,孔子回答:子夏為人吝嗇,借了他不願給,又礙於師長尊卑,心裡痛苦。於是孔子便沒有借傘。於是人們得出了不同的結論:

平常人論孔子是不是一個“強勢”的聖人

  1. 原文:得到的啟發是:與人交往,要知道他人的短處和長處,不要用別人的短處來考驗別人,否則友誼不會長久。

  2. 孔子的知名度遠大於子夏,所以他把他的普世價值觀強加給了原文作者,讓原文作者也覺得子夏是一個吝嗇的人。

  3. 吝嗇是相對的,有人認為不借一把傘是吝嗇,有人認為不傾其所有就是吝嗇。但吝嗇不吝嗇,主要看兩個人的關係深淺和兩人相處時付出是不是相互的。比如說孔子每逢下雨就給弟子發一把傘。等他想借的時候遇到吝嗇不肯借的弟子的可能性是不是依然這麼大。

  4. 孔子自己認為子夏吝嗇,就隨便跟別人說子夏吝嗇,這種類似於嚼舌根的行為,即便用作傳授仁義道德的時候我覺得也是不恰當的。

  5. 子夏因為孔子對他的評價而讓一個像我這樣本身不認識子夏的人認識了子夏,並且記住了他的吝嗇,那子夏就是拜孔子所賜遺臭萬年。

  6. 孔子不肯向吝色的子夏借傘是想維持這份友誼,還是出於對對子夏情緒上的照顧,還是單純的不想自己難堪?

  7. 如果孔子是想照顧子夏的情緒,那子夏如果從別人那裡聽說孔子對自己的評價,他的情緒會怎樣?

  8. 子夏是不是早就知道孔子一己之見胡亂的評價別人所以才不肯借傘給孔子?

  9. 孔子是不是一個這樣的聖人:對普世的眾生慈悲,對個別人不齒。

  10. 最後分析一下,每天這樣分析來分析去,到底累不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