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判斷一個人能否深交,關鍵就看這五點,一個比一個準!

人有多面,自知不易,識人亦難。

古往今來的智者們,給我們留下了許多關於識人鑑人的名言和方法,比如:“處尊居顯未必賢,位卑在下未必愚。” “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來說是非者,便是是非人。”

然而,即便是如此,在紛繁複雜的現代,我們仍然對如何認清一個人感到困惑。是否,人就是難以看透、無法真正瞭解的?

《論語》中有一章:子曰:“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是說,注意觀察一個人的言行舉止,以及他的眼神表情,並考察他的想法,時間一久,掌握的有關他身上的信息多了,只要作個綜合分析,這個人是無論如何也無法隱藏自己的。

看來,在聖人眼裡,人是可瞭解的,也是能夠看透的。

除此之外,孔子還給予了我們更具操作性的方法。判斷一個人是否值得去深交,關鍵就看這五點!


孔子:判斷一個人能否深交,關鍵就看這五點,一個比一個準!



1看對方對“利”的認識


孔子曰:“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意思是,有德行的人會看重道德與道義,而卑鄙自私的小人總是把利益放在第一位。

人心都是趨利的,但歷史上也不乏一些輕私利、重大義的仁人志士。現代社會,追求個人利益是天賦人權,然而,若是一個人為了自己的利益,可以不要道德、可以無所敬畏、可以不顧親情,那麼這個人是絕不可靠近的!

試之以利,從來就是一把考驗人、鑑察人的利器。

而如果一個人,在利益面前,依然能夠堅守內心的原則與道德,不會置人倫親情於不顧,可以以大局為重,這個人則必定是值得交往的。

看透一個人,首先要學會使用“利”字訣!


孔子:判斷一個人能否深交,關鍵就看這五點,一個比一個準!



2看對方與人如何相處


孔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是說有品行之人會和所有人一視同仁地相處,而一些狹隘的小人總喜歡拉幫結派,攢三聚五,相互勾結。

拉幫結派者,是為了什麼?多數時候不是想著去做一些好事,更多的是為了黨同伐異,對侵犯自己的人進行打擊、排擠,抑或孤立。

所以,不管是在職場,還是其它某些組織,如果一個人很合群,和所有人都處得來,那麼這個人必定是胸襟坦蕩,甚或光明磊落的。

而如果某個人,寡言少語,不愛交往,卻總是和某一兩人如膠似漆,那此人你必須有所警惕和提防,如果不小心冒犯了他,很可能就會受到殘酷的打擊報復。

要看清一個人,其次就要看他在群體裡如何與人相處。


孔子:判斷一個人能否深交,關鍵就看這五點,一個比一個準!



3看對方講不講信用


孔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意思是,一個人如果沒有誠信,真不知他能夠做什麼,就像車子沒了輪子,靠什麼來行進呢?

辨識一個人是否靠譜,不需要大費周折地對其進行考試或者長期觀察,只需看他說話是否算數,待人是否有信用。

一個有操守的人,是絕對不會輕易違背承諾、丟棄誠信的;而一個內心缺乏原則的人,往往沒有什麼顧及,做起事來以自我為中心,言行隨便,因此,說出的話時常反悔,和人約定了的事也不能信守。

信,是一個人最基本的道德操守。無信之人,還是趁早將其放棄吧!

看清一個人,第三就要看他的信譽度。


孔子:判斷一個人能否深交,關鍵就看這五點,一個比一個準!



4看對方對待親人的態度


子夏問孝。孔子曰:“色難。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這一章是說,人對待自己的父母,最難的,是保持一個和顏悅色的態度。

誠然。不管是誰,通常都是:好脾氣全給了外人,壞脾氣全給了家人。

這是人的通病,但是,一個真正有修養的人,縱然是面對自己的子女和父母,也能夠保持良好的態度。

所以,提高自身的修養,絕不僅僅是在同事、下屬、朋友等面前深具涵養、不急不躁。更重要的,是在面對自己最親近的人時,也能夠謙謙溫潤、心平氣和,不致於失態。

真正瞭解一個人,還要看他面對親人時的態度。


孔子:判斷一個人能否深交,關鍵就看這五點,一個比一個準!



5看對方犯錯後如何應對


孔子曰:“人之過也,各於其黨。觀過,斯知仁矣。”這句話的意思是,人們的錯誤,總是與他那個類別的人所犯的錯誤是同一個性質,所以,研究一個人所犯的錯誤,就可以知道這個人是什麼樣的人了。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什麼樣的人犯什麼樣的錯誤。平常的時候,我們很難真正看清一個人,但是,當一個人犯錯誤的時候,對其錯誤進行分析,則很容易瞭解到這個人的真實面目。

圓滑之人因沒有原則而犯錯,奸詐之人常因欺騙而摔跌,正直之士往往因為抗拒邪惡而受打擊,理想主義者總是由於自己的幼稚而碰壁……

錯誤,是映照人的一面鏡子,觀其過,識其人。

要看清一個人,還要具有“觀過”意識。

人是有算計、會作假的動物,不像其他物種那麼單純,看清一個人也確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然而,凡事皆有跡可循,好好體會上面所說的五點,你就可以在光怪陸離的世界裡有的放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