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沒有朝代在瀋陽建過都,那麼瀋陽哪來的故宮?

閣中論史

這個問題是來逗比的吧?

末代皇帝溥儀的祖宗就是在瀋陽稱帝的,那時候叫盛京。

如今瀋陽是東北第一大城市,但在明朝以前卻普普通通的,一直以來遼陽才是東北第一重鎮。



最初努爾哈赤也是在遼陽建都,但當地漢人反對情緒較大,故而放棄了新修的東京城,於1625年遷都瀋陽。至1634年皇太極改瀋陽為盛京。1636年稱帝,國號大清。1644年吳三桂打開山海關,清兵奪取中原,順治帝遷都北京,以瀋陽為陪都。順治十三年設奉天府。


瀋陽故宮是中國現存的兩大皇宮建築,規模很小,只有北京故宮的1/12。但它的建築又具有滿族和東北的特色,是瀋陽旅遊的必去景點。


瀋陽故宮建築分為三個時期:

東路大政殿十王亭是努爾哈赤所建,只是辦公議事場所,建築如帳篷風格。其住所罕王宮在故宮後方,今已不存。



中路的大清門、崇政殿、鳳凰樓及臺上五宮是皇太極所建,前朝後寢的模式。建築都是硬山式,居室內的回字炕、薩滿信仰是特點。







中路兩側的東所、西所及西路是乾隆時期所建。一是增加典制建築,如存放玉蝶、滿文老檔、四庫全書等。一是乾隆陪同太后來盛京祭祖的居所。


另有太廟在大清門東側,但經常不開放。

以上簡單概述,做個推介!幾次陪朋友去,他們都感慨瀋陽故宮的工作人員小姐姐們長得漂亮。ヾノ≧∀≦)o


幾葦渡

遼寧確有瀋陽故宮,且是龎大的建築群,只不過鮮為人知。它為清朝初期的皇宮,距今近400年曆史,與北京故宮是中國僅存的兩大宮殿建築群。

清代入關前,皇宮設在瀋陽,太祖努爾哈赤、清太宗皇太極、清世祖順治曾居住。康熙帝和乾隆帝東巡祭祖期間,也曾在此居住。遷都北京後,這座皇宮成為陪都宮殿、留都宮殿。後來就稱為瀋陽故宮。 瀋陽故宮的建造始末、規模大致如下:

後金天命十年(1625年)三月,努爾哈赤將都城遷瀋陽中衛城,在其中心部位偏東南角的位置修築宮殿,即現存的大政殿和十王亭。這組建築主要是作為理政和朝賀的場所,努爾哈赤居住的寢宮在原瀋陽城的北門——安定門。

天命十一年(1626年)八月十一日,努爾哈赤去世。

1626年,皇太極繼承後金汗位。從1631年起,花5年的時間對盛京城和皇宮進行了改建,將原沿襲自瀋陽中衛城的十字形街道系統改為井字形街道系統,從而形成皇宮置於城池的中央的佈局。

1636年,皇太極在此稱帝,改國號為清 ,對主要建築命名:清寧宮(中宮)、關雎宮(東宮)、麟趾宮(西宮)、衍慶宮(次東宮)、永福宮(次西宮)、翔鳳樓(臺東樓)、飛龍閣(臺西樓)、崇政殿(正殿)、大清門(大門)、東翼門(東門)、西翼門(西門)、篤恭殿(大殿)。

崇德二年(1637年)又建兩座牌坊(文德坊、武功坊)。

瀋陽故宮分三個部分:東路大政殿與十王亭,是皇帝舉行大典和八旗大臣辦公的地方;中路大清門、崇政殿、鳳凰樓、清寧宮等,是皇帝進行政治活動和后妃居住的地方;西路戲臺、嘉蔭堂、文溯閣和仰熙齋等,是清朝皇帝讀書看戲和存放《四庫全書》的場所。

《侯氏宗譜》載:“大清高皇帝興師吊伐以得遼陽,即建都東京,於天命七年修造八角金殿,需用琉璃龍磚彩瓦,即命餘曾祖振舉公董督其事,特授夫千總之職。後於天命九年間遷至瀋陽,復創作宮殿龍樓鳳闕以及三陵各工等用。又賜予壯丁六百餘名以應運夫差役驅使之用也。餘曾祖公竭力報效,大工於是乎興。選擇一十七名匠役,皆竭力報效。”這段文字與上述牌坊“崇德二年” 刻字一起佐證了瀋陽故宮建造年代,也說明侯振舉與營造瀋陽皇宮關係很大。侯振舉應是建造故宮的負責人之一,但他是漢人,許多建築是滿蒙風格不可能設計出來。究竟是多少人設計、修築這座宮殿,仍是個未解之謎。

瀋陽故宮又稱盛京皇宮。清朝入關後,瀋陽故宮失去了作為皇宮的地位,成為陪都行宮。清代則稱盛京宮殿、陪都宮殿、留都宮殿等。

1643年(崇德八年),皇太極猝死。

1644年(順治元年)福臨皇帝在此登基繼位。1644年清遷都北京後,經過增修,又成為皇帝巡幸東北時的行宮。後經康熙、乾隆皇帝不斷地改建和增建,形成了有宮殿、亭臺、樓閣、齋堂等建築100多座,屋宇500餘間,佔地面積達60000多平方米的格局風貌。

它是清王朝締造的第一座大氣莊嚴的帝王宮殿建築群,僅次於北京故宮的最完整的皇宮建築,但其濃郁多姿的滿族民族風格和中國東北地方特色,是北京故宮無法比擬的,它與北京故宮構成了中國僅存的兩大完整的明清皇宮建築群。

辛亥革命後,《清皇室優待則例》規定,宗廟陵寢及皇室私產受中華民國特別保護。奉天皇宮也專設機構進行管理。1924年10月23日,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廢除皇帝尊號,將溥儀趕出紫禁城,奉天皇宮收歸為政府所有。

1926年開始,這裡先後為東三省博物館、奉天故宮博物院、國立瀋陽博物院;

1961年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確定為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04年7月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北京及瀋陽的明清皇家宮殿”項目;

2014年9月,瀋陽故宮正門前的“金水橋”,與故宮風貌不相符合,屬於違規建築,瀋陽市文物部門下發了限期拆除的通知。(網絡圖片)


天寧閣

作為瀋陽人,大家似乎對瀋陽故宮已經習以為常,沒有什麼新鮮感。但是外地人來到瀋陽,最感到詫異的就是:為什麼瀋陽也會有故宮?那北京故宮又是怎麼回事?

瀋陽的既然也叫故宮,那肯定也是皇帝住過的地方。瀋陽故宮究竟是誰建的?歷史上究竟有哪些政權定都瀋陽?這些問題我們就需要從瀋陽的歷史開始說起了。

早在三萬年前,瀋陽地區舊石器時代就已有人類活動。春秋戰國時期,瀋陽更是燕國的重鎮方城(侯城前身),隸燕遼東郡襄平縣,這也是瀋陽建城史初期,距今已有2600餘年。

但是瀋陽真正命名為“瀋陽”,這個就是元代的事了。唐宋時期,瀋陽一直叫做“沈洲”。元朝元貞三年(1296年),元代重建土城。由於瀋陽地處瀋水(渾河)之北,以漢族傳統方位論,即“山北為陰,水北為陽”,故改瀋州為瀋陽。從此,“瀋陽”這一名稱正式出現在史料上,距今已有七百餘年的歷史。

到此為止,瀋陽這個名字算是定下來了。但是,一直沒有政權在瀋陽定都。但是歷史的長河不斷向前推進。瀋陽作為都城的歷史時期時期就要到來了。

明朝末期,人心惶惶,民不聊生。明神宗萬曆四十四年(1616年),努爾哈赤在赫圖阿拉稱汗,建立後金,割據遼東,建元天命。薩爾滸之役後,1625年遷都瀋陽。同年,清太祖努爾哈赤在瀋陽城內著手修建皇宮(今瀋陽故宮)。瀋陽也更名為“盛京”。至此,瀋陽成為了後金政權的都城。

但是明朝崇禎十七年(1644年),清世祖福臨遷都北京後,瀋陽變為陪都。但是瀋陽作為政權中心的時代並沒有結束。

辛亥革命後,瀋陽成為奉系軍閥統治的首府。這段歷史很多人就都知道了。奉系軍閥張作霖,將瀋陽作為整個政權的首府。如今瀋陽的大帥府就是當時張作霖的私人府邸。而他的兒子張學良更是為形成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時過境遷,滄海桑田。縱使時光的洪流帶走了往日的輝煌和不朽。但是瀋陽,作為東北地區的重要城市,在新的時代已然散發著耀眼的光芒。如今,瀋陽故宮是我國僅存的兩大宮殿建築群之一。

瀋陽故宮佔地面積六萬多平方米,有古建築114座,500多間,至今保存完好,是一處包含著豐富歷史文化內涵的古代遺址。在宮廷遺址上建立的瀋陽故宮博物院是著名的古代宮廷藝術博物館,藏品中包含十分豐富的宮廷藝術品。


瀋陽網

瀋陽這旮,願意回答關於瀋陽的任何問題。

首先,這個問題是有問題的。怎麼這麼說呢?所謂的中國沒有一個朝代在瀋陽建都,這是一個沒有歷史知識的說法。


中國最後一個王朝,清朝,建都地不是北京,而是瀋陽。關於清朝建立的時間,有很多種說法,有人認為是1644年順治遷都進入北京開始,有人認為是1616年,努爾哈赤建立後金開始,有人認為,是1636年皇太極改國號為清算起。

各有各的理由,不過我覺得,即使1616年的說法有些牽強,但是1636年清朝在瀋陽建國,還是說得通的,後金時,努爾哈赤算是一個酋長,但是1636年,皇太極已經稱帝了。而且改國號為清了。當時的首都就是瀋陽。怎麼能說沒在瀋陽建都呢?


最簡單的一點,很多認為清朝是1644年成立的人,都要說這樣一句話,就是順治遷都到北京。如果之前瀋陽不是首都,那何來遷都之說呢?

所以,瀋陽是清朝第一個首都,後來是陪都,不存在未建都之說,存在一個故宮,也就沒毛病了!!

我的回答就是這些!謝謝!


瀋陽這旮


唐風宋雨

故宮,顧名思義就是原來的“宮殿”、“皇宮”。瀋陽故宮是目前中國保存完整,或者說仿製全面的“故宮”之一。現有“三座故宮”――北京故宮,瀋陽故宮,臺北故宮。其中,北京故宮經歷元朝,明朝,清朝三個朝代數百年的改建,擴建,完善,形成現在保存完整的故宮。又稱紫禁城,是皇室居住,皇帝辦公之地。臺北故宮,是從上世紀四十年代以來,因戰爭逐步“南遷”而在臺灣仿北京故宮、瀋陽故宮及部分皇家園林而修建的。瀋陽故宮,是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大清朝”在尚未入主中原前的“建國”、“定都”之地,也是滿清的龍興之地,雖然規模較小,格局也不盡合理。但是體現了遊牧民族的文化與漢族文化的有機結合,是倍受清朝歷代皇帝重視的!清朝的歷史應該是從1616年,努爾哈赤以“十三副鎧甲”在建州一統滿(女真)族、蒙古族各部落,建立“後金”開始。到1636年努爾哈赤之子皇太極即位後,為避免國號的過度“民族個性化”,併為入主中原獲得民心打基礎,取用漢人的“五行之說”――以清之大水,對朱明之大火。故改國號為“大清”。從1616年到1644年,從國號“後金”到“大清”,其建國、定都都是在瀋陽。瀋陽故宮經歷了努爾哈赤、皇太極、順治三任皇帝(汗),直到1644年順治遷都到北京。後來,一直作為清朝的“陪都”,也是後來清帝“東巡”的“行宮”所在。


張慶東字恕鳴

瀋陽是有個故宮,不過規模沒有北京故宮大,也存在幾百年了。



ZAM936

明朝末年的時候,滿清還沒有入主中原,算是明帝國東北方的一個國家,隨著時間的流逝,明越來越弱,滿清越來越強,最終取明而代之,成為中華的正統,最終定都北京,這也就定義北京為清朝的國都了。但在滿清入主中原之前,屬於明王朝東北方的小國,這段時間國都並不是北京,而是瀋陽。所以這時候的滿清國的國都是瀋陽,滿清朝廷所在的宮殿就是瀋陽故宮。只是後來統一之後,滿清改國號為清,考慮到政治各種因素,遷都到了北京。而北京才作為清朝的國都被記載下來,而清之前的滿清朝並不算中華的正統朝代,瀋陽就不能算作有朝代所建的都城。


農伯的森林

現在悟空問答提問者都這麼隨便了嗎?我雖然回答的不好吧,但是基本事實還略微知道一點點。

題主所說的朝代不知道包不包括後金,包不包括清朝。

1616年,努爾哈赤在赫圖阿拉(今遼寧省新賓縣)建國稱汗,國號金,史稱後金。1618年努爾哈赤起兵伐明。1621年攻佔瀋陽,1625年遷都瀋陽。努爾哈赤死後皇太極繼位,1634年稱瀋陽為盛京,1636年,皇太極在瀋陽(盛京)改國號為大清。1643年皇太極在瀋陽(盛京)去世,愛新覺羅福臨在瀋陽(盛京)登基,是為順治帝,直到1644年順治遷都北京,此時瀋陽(盛京)仍是清朝陪都,也叫留都。

從這個時間線看,瀋陽是滿清19年都城,怎麼會沒有朝代建都呢?

瀋陽故宮是從努爾哈赤建都瀋陽時開始修建,皇太極在位期間修建完畢,距今四百來年,是中國僅存的兩大宮殿建築群之一。


對別酒怯流年用戶

瀋陽故宮是中國僅存的兩大宮殿建築群之一,又稱盛京皇宮,為清朝初期的皇宮,距今近400年曆史,始建於後金天命十年,清朝入關前,其皇宮設在瀋陽,遷都北京後,這座皇宮被稱作“陪都宮殿”,“留都宮殿”,後來就稱為瀋陽故宮。



瀋陽故宮,原名盛京官闕,後稱奉天行宮,位於瀋陽市瀋河區明清舊城中心。



瀋陽故宮建於1625年,是後金第一代汗努爾哈赤開始修築,努爾哈赤死後,第二代罕王太級繼續修建成功。



瀋陽故宮的東路是很有特色的大政殿居中,兩旁分列十個亭子,稱為十王亭,大政殿是一座八角重簷亭子建築,正門兩根盤龍柱,以示莊嚴。



瀋陽故宮佔地面積六萬多平米,有古建築114座,500多間,至今保存完好。



故宮以崇政殿為核心,從大清門到清寧宮為中軸線,分為東路,中路,西路3個部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