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G”雙離合真的是大傻瓜嗎?

“DSG”雙離合真的是大傻瓜嗎?

擁堵中的交通路況

開大眾旗下"DSG"雙離合變速箱車型的朋友或多或少會遇到這樣的煩惱,在車輛較多路況複雜的路段慢速蠕行的過程中總會聽見各種尖銳的金屬聲咔嚓響,並且車輛產生各種頓挫。這讓開車的不爽,乘客也倍加難受,要碰著心情不好真想把車撂路上不要了。

“DSG”雙離合真的是大傻瓜嗎?

大眾旗下"DSG"變速箱換擋桿

其實這和前幾年大眾飽受爭議的"DSG召回事件"有著密切聯繫。眾所周知,在那幾年發售的大眾旗下裝載"DSG"雙離合變速箱的車型中,變速箱的故障率驚人的高。網上也流傳著各種"DSG死亡閃爍"的圖片與視頻,一時間大家談論"DSG"如談虎色變。

“DSG”雙離合真的是大傻瓜嗎?

當"DSG"出現故障儀表盤檔位的位置的顯示閃爍的扳手,俗稱的"死亡閃爍"

如果透過現象來看本質,大眾作為一個如此悠久的知名大車企,出了一款如此不堪大用的變速箱並堅持使用它,這豈不是砸自己牌子?那麼換個角度思考,"DSG"真的很脆弱嗎?

“DSG”雙離合真的是大傻瓜嗎?

首先,從原理出發,"DSG"屬於"雙離合變速箱"的種類,雖然也是自動換擋,但它和傳統的"AT""CVT"等自動變速箱有著截然不同的機械原理,某種角度上講它的機械原理更接近於手動檔。

“DSG”雙離合真的是大傻瓜嗎?

大眾"DSG"七速雙離合變速箱結構

“DSG”雙離合真的是大傻瓜嗎?

傳統"AT"自動變速箱結構

“DSG”雙離合真的是大傻瓜嗎?

CVT"無極變速箱結構

開過手動擋汽車的都知道,每次換檔都需要踩下離合才能正確換到該換的檔位。而雙離合就是當你起步掛上1檔的時候2檔已經準備待命,掛上2檔的時候3檔已經待命,以此類推,這樣的好處就是換擋悄無聲息,並且最大程度上照顧了傳動效率和燃油經濟性。

當然這是理想狀態,然而現實生活中複雜的交通路況隨時可能在你剛提速的時候必須馬上減速,這個時候對於雙離合變速箱來講噩夢來了。本來正在2檔行駛過程中,3檔已待命準備升檔,這時候突然需要一個急剎車,變速箱被迫需要降回1檔,反反覆覆這樣下去,不僅影響了行車品質,隨時間的積累對變速箱更是一種極大的損耗。

那麼,怎樣開"DSG"變速箱的車型才能保證駕駛的平順性和變速箱的壽命呢?

首先,遇到堵車或者走走停停的情況下,選擇手動模式,人為將變速箱轉速保持在與時速匹配的檔位中較高(1500-2500轉左右)的位置,避免出現變速箱半聯動的情況。以1檔進2檔舉例:當我們以自動模式1檔的情況下起步,轉速在1100轉大約4km/h左右就跳入了2檔,開過手動檔汽車的都知道,像這樣高檔位低轉速的運轉(俗稱拖檔)看似轉速低很省油,實質上發動機功率輸出不夠,如果這個時候給油前進會對變速箱產生極大的負擔,容易產生頓挫和異響,久而久之變速箱就是這樣被開壞的。

“DSG”雙離合真的是大傻瓜嗎?

時刻記住保持左側轉速錶上指針不要跌落到1500以下,對變速箱有益無害

這個時候可能有人就想問了,我花了錢買一臺自動檔的汽車,我只想開車的時候省去換擋這個複雜的操作難道就不行,為什麼其他AT,CVT的車就不出毛病就"DSG"會有這麼多事兒?

這事兒可得追溯到雙離合變速箱的源頭了,愛用雙離合變速箱的車企大多都是歐洲廠商,歐洲人在駕駛這個問題上態度可以說是非常的"搖滾"的。對於換擋的直接高效他們的要求是非常的苛刻,愛開手動檔的歐洲司機絕對不願意坐副駕駛的媽媽告訴他們"孩子慢點開"。這個時候高效的雙離合變速箱對他們來講可以說是最佳的選擇了,不像CVT那樣毫無換擋感,也不像AT那樣換擋慢。路況好一切讓機器自己處理,路況不好或遇到山路切回手動模式,即省去手動檔踩離合的麻煩又能像手動檔一樣享受人車合一的快感。

“DSG”雙離合真的是大傻瓜嗎?

歐洲交通設施較為完善,地廣人稀,堵車並不像亞洲城市那樣頻繁

“DSG”雙離合真的是大傻瓜嗎?

歐洲人民對駕駛樂趣有追求,連奧迪這樣的豪華車也會選擇手動擋

如果實在是覺得嫌手動換擋麻煩,不妨切入S擋,這個時候變速箱的邏輯會默認在更高的轉速選擇換擋,這樣就省去了頻繁換擋的次數,也能更好的保護變速箱延長其壽命。同理就像大家在街上總能看見很多超跑轟著油門聲音特別大開得又特別慢,這並非是車主本人喜歡高調招搖過市。而是因為很多超跑也配備雙離合變速箱,在時速較慢的時候選擇低擋位高轉速可以保護變速箱避免受到損壞,超跑的變速箱可壞不起呀(土豪請忽略)。

“DSG”雙離合真的是大傻瓜嗎?

拉高轉速也並非踩到紅線,而是讓發動機與變速箱匹配到一個更為合理的出力點去運轉

總結:並非"DSG"存心害人,瞭解它的原理並正確使用才能將這款變速箱的優點發揮出來,在正確的使用方法下,安安心心開到二十萬公里是家常便飯。如果只是像開AT或CVT變速箱的方式那樣去開雙離合的車,就算變速箱的品質再好也撐不住長時間堵車和頓挫的負荷,並加大爆發故障的風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