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線城市房價負增長,燕郊有二手房已“腰斬”

一線城市房價負增長,燕郊有二手房已“腰斬”

近日,國家統計局發佈了2018年1月份70個大中城市商品住宅銷售價格數據。

此次數據的最大亮點是,32個月以來,一線城市房價同比增幅首次出現負增長,即房價跌回了一年前。

燕郊不少二手房價格“腰斬”

與一線城市相比,受嚴厲調控政策的影響,環京樓市展現了從炙熱到冷清的過山車式狀態。

燕郊是環京樓市的典型區域。如今,居住在這裡的絕大部分也是外地人口。春節假期期間,與大城市一樣,燕郊平日擁擠的街道寬敞了不少,兩旁的飯館也多是關閉狀態。

“這裡住的多數是工作在北京的北漂。過年期間,基本也都返鄉回家了。”一位中介人士稱。與去年相比,今年的環京樓市冷淡不少。

燕郊當地一位中介人士稱,市場最火爆時期,他們公司規模至少比現在擴大一倍。隨著市場的急轉直下,不少中介人士轉去其他區域或者直接轉行。如今,還在環京堅持從事房屋買賣的中介們收入狀況並不好。

“年後重磅炸彈,全南向戶型,單價22003/平米,83平米,183萬最低價,隨時看房隨時簽約,可以3成首付,不要再等了。”類似這樣的促銷信息隨處可見,但前來諮詢的客戶並不多。市場的持續低迷使得絕大部分購房者對該區域失去了信心。

由於市場冷淡,二手房業主對客戶的付款方式也不再挑挑揀揀,可以更多樣化。一些開發商甚至針對購房者推出了分期首付、草簽等促銷方式。

某代理機構一份內部報告顯示,環京樓市在近一年來整體呈現過山車式走勢。目前環京的成交主力產品為資質限制的住宅產品,由於幾個區域紛紛實行草簽(或無憂購房政策),刺激無資質客戶購買,促進了住宅市場的成交。

2017年12月,環京9個熱點項目佔七區市場份額約73%,以住宅成交為主,除廊坊外,其他區域成交客戶以投資客為主,低價折扣、首付分期、草簽成為項目標準動作。

相比之下,2016年環北京市場商品住宅成交同比“量價齊升”,其中成交面積1764萬平方米,同比增加16%;成交均價9395元/平方米,同比上漲26%;環京市場成交金額佔大北京整體市場的37%,同比提升7個百分點。

而且,目前燕郊不少二手房小區房價幾近腰斬。

以福城上上城五期為例,該小區在2017年3月份最高峰時期成交價上漲至28000元/平方米,但如今成交價已經普遍跌至16000元/平方米;首爾甜城2017年3月份最高峰時期成交價至36000元/平方米,但如今成交價已經普遍跌至23000元/平方米。環京其他區域樓市也普遍跌回調控前的狀態。

環京區域除了廊坊樓市主要為本地剛需支撐以外,包括涿州、燕郊、永清、香河仍主要為來自北京的投資客。

拐點還是上漲的起點?

一線城市房價32個月來首次同比負增長,意味著房價拐點的到來還是下一輪暴漲的開始?

這要根據國家樓市調控的大方向來判斷。

十九大報告指出,“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全國住房城鄉建設工作會議指出,堅持調控目標不動搖、力度不放鬆,保持房地產市場調控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

新城控股集團有限公司高級副總裁歐陽捷此前在接受中新社國是直通車採訪時也表示,中國從投資到消費的結構轉型已見成效,十九大報告也不再強調GDP增速。在此背景下,指望調控放鬆、樓市回升、房價暴漲是不現實的,後市不會存在再次衝高的可能。

同策研究院院長助理張宏偉也認為,2018年樓市調整的大趨勢不會改變。

既然調控放鬆無望,那麼2018年的樓市會不會因此掉頭向下,成為名副其實的“拐點”呢?

歐陽捷指出,調控就是調整和控制,試圖在“不突破上限、不穿透下限”之間尋求平衡,上限就是泡沫不能繼續膨脹到無法控制,下限就是控制泡沫不破。

換句話說,對房地產市場而言,大起不用想了,大落也不容易,因此,也不必過於擔心房價會出現大跌。

一言以蔽之,房價要“穩”。

數據也印證了這一預測,經歷2017年的樓市調控,房價持續上漲的態勢已經得到有效控制。

1月份,15個熱點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銷售價格繼續保持穩定,其中11個城市價格低於上年同期水平。

分析人士稱:“2018年1月份一線城市房價要比2017年1月份還要低。這裡需要說明和解釋的一點是,房價指數和成交均價多少有點差異,通常房價指數數據更具有參考性,因為可以通過此數據判斷市場週期。按照過去的邏輯和數據,一線城市往往下跌的時候會經歷9個月。今年第四季度是否會終結此類下跌態勢還有待觀察。”

(綜合21世紀經濟報道、中國新聞網、東方財富網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