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清重臣和伊藤博文談判時,拒絕割讓此地,說了一句有遠見的話

晚清時期,由於清政府的腐敗無能,導致中國在對外戰爭中頻頻戰敗,被迫簽訂一系列不平等的賣國條約。其中對近代中國,產生危害最大的則是甲午中日戰爭,坦白來說,日本是以舉國之力在準備這場戰爭。而大清王朝,卻只有李鴻章的淮軍在拼死抵抗,最終的結果顯而易見,清軍慘敗,北洋海軍全軍覆沒,洋務運動也破產了。據史料記載,當時李鴻章前往馬關,與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談判,俗話說的好,“弱國無外交”,無論李鴻章多麼有口才,終究還是處於不平等的地位。當時日本可謂是獅子大開口,胡亂要價,兩人之間爭執不下,一直到後來李鴻章突然遭到刺殺,伊藤博文為了維護日本在國際社會中的聲譽,並且早日結束戰爭。隨即作出讓步,可能有很多朋友不知道的是,日本派出大量情報人員收集相關資料,居然截獲了李鴻章和清廷之間聯絡的電報。

一大清重臣和伊藤博文談判時,拒絕割讓此地,說了一句有遠見的話

最終日本知道光緒帝的底線其實就是2億兩白銀,於是在談判桌上,日本一直堅持索要2億兩白銀的賠款,李鴻章在萬般無奈之下只得答應。據資料揭露,在李鴻章的心中,賠款倒還可以接受,但是割讓國土卻是萬萬不行的,然而當時日軍卻威脅要一舉攻下京城,清廷隨即對李鴻章施壓,於是李鴻章也只得答應。遼東半島和臺灣就此割讓出去,不過因為遼東半島的地理位置過於重要,畢竟此地距離北京太近。一旦割讓給日本,那麼清廷就會時刻處於日軍的威脅下。因此李鴻章表面上同意,暗地裡卻聯絡西方列強,希望以夷制夷,最終出現了三國干涉還遼的現象。日本被迫同意不要遼東半島,但向清政府索要3千萬兩白銀的贖遼費,畢竟當時盤踞在遼東的還有俄國勢力,俄國人可是不願意日軍獨霸遼東地區,也不願意看到一個強大的日本。

一大清重臣和伊藤博文談判時,拒絕割讓此地,說了一句有遠見的話

然而當李鴻章知曉日本打算索要臺灣的時候,卻果斷拒絕,他認為大清帝國已經在臺灣設立行省,並且擁有自己的行政班子,純粹是大清帝國的國土。因此大清重臣李鴻章和伊藤博文談判時,拒絕割讓臺灣,但當時決定國家底氣的就是軍隊實力,清軍一觸即潰,日軍節節勝利。李鴻章即使萬般不情願,也只得答應,不過在這其中,卻出現了一個小插曲。據史料記載,當時李鴻章對伊藤博文這樣說道,“伊藤首相,您果真想要臺灣嗎?”伊藤博文答道,“這還有假嗎?”此時李鴻章說了一句有遠見的話,“人為刀俎我為魚肉,今天我大清國打不過你們日本,不得不給你,但是你要記住了。你雖然得到了臺灣,但你不會得到你想要的,相反還會讓兩國成為世仇。”果然,在半個世紀中,臺灣人民和日本殖民者展開了多次戰爭,勇於抗擊日軍。一直到1945年抗戰取得勝利,臺灣才回到祖國懷抱,足足被日軍殖民了近50年,讓人感慨良多。

一大清重臣和伊藤博文談判時,拒絕割讓此地,說了一句有遠見的話

筆者認為,晚清時期,一直推崇的是以夷制夷的方針,總想依靠一個列強去制衡另外一個列強,卻沒有想過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最終使得國家繼續衰敗下去。即使所謂的洋務運動,也只是引進西方先進的軍事工業而已,並未觸及到政治制度方面,效果並不大。坦白來說,如果李鴻章不簽訂這個條約,清廷也會派出其他人去談判,其他人不一定能比他做的好,畢竟面臨的是戰敗的結局,李鴻章也已經盡力了。最後要說的是,明朝時期萬曆皇帝抗日援朝,打的日軍是丟盔卸甲,讓日本不敢為非作歹,保住了數百年的和平,花費的錢財也不多。然而清朝晚期,卻在甲午戰爭中一敗塗地,並且還被迫賠款2億兩白銀,戰敗後的損失實在是太大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