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受中國人尊敬的日本人!中國的騰飛離不開他們!㈠

點擊頭像關注知識社區☝

文章長度★★★★★

(為保證文章質量,提高讀者閱讀效率和舒適度,本文分為四個部分)


內容提要

日軍在東北曾駐紮著一支飛行部隊,部隊長叫林保毅,這支部隊技術裝備齊全,飛行人員技術也好。在向我軍投降後,他們答應幫我軍首個航空學校培訓飛行員。

他們以敬業、負責的精神,毫無保留地傳授飛行技術和經驗,為我期前空學校建沒作出了一定的貢獻,也為後來我軍軍建設培養了一批優秀的飛行救員和領導幹部。

他們所在第二航空團第四教練飛行隊培養了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第一代飛行員。

在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歷史上,曾存在過這樣一支特殊的隊伍:他們是日本戰俘,卻也是我軍首個航空學校的飛行教員和技術保障人員。

倍受中國人尊敬的日本人!中國的騰飛離不開他們!㈠

東北老航校的日本教官

他們以敬業、負責的精神,毫無保留地傳授飛行技術和經驗,為我軍早期航空學校建設作出了一定的貢獻,也為後來我軍空軍建設培養了一批優秀的飛行教員和領導幹部。

倍受中國人尊敬的日本人!中國的騰飛離不開他們!㈠

東北老航校創立初

接收日本航空隊

中國共產黨對航空事業歷來十分重視,早在第次國共合作期間,就選派常乾坤、王弼等一些黨員到蘇聯學習航空專業。1940年冬,常乾坤、王弼等人回到延安,向黨中央建議,請蘇聯支援中國共產黨在延安成立航空學校。

次年3月,黨中央決定成立延安工程學校,王弼任校長,丁秋生為政委常乾坤為教育長,主要學習航空基本原理和航空機械知識。

1944年5月,中央軍委在第18集團軍總參謀部下成立航空研究組,又稱中央軍委作戰部空軍組,王弼任組長,常乾坤任副組長。主要擔負航空方面的一些調查研究工作和處理與航空有關的事宜。

可以看出,儘管彼時中共還沒有自己的空軍,也基本沒有自己的飛機,但還是以未雨綢繆的戰略性眼光,從理論和技術上為後來航空學校能夠迅速創辦奠定了堅實基礎。

抗戰勝利後,黨中央決定調動軍隊和幹部挺進東北

其中明確指示:組織延安航空研究小組和原工程學校的部分同志隨軍進入東北,利用日軍留下來的機場設施、飛機和航空器材等條件,籌建航空學校,為以後建立人民空軍和航空事業培養骨幹力量。

1945年9月,常乾坤帶領延安航空研究小組和原工程學校部分同志組成首批建校骨幹,從延安出發,奔赴東北。

籌辦航空學校,最缺的就是有實飛經驗的教員,就在眾人一籌莫展之時,一個偶然的機會,這一困難迎刃而解。

倍受中國人尊敬的日本人!中國的騰飛離不開他們!㈠

右一,林彌一郎(林保毅)

原來,日軍在東北曾駐紮著一支飛行部隊,部隊長叫林保毅(原名為林彌一郎),擁有一部分零式戰鬥機、重型轟炸機以及99式高級教練機,駐在本溪附近的奉集堡機場

主要任務是訓練從日軍其他兵種調來的初級將校軍官和學生出身的特別操縱見習官兵。這支部隊技術裝備齊全,飛行人員技術也好。

日本政府宣佈無條件投降後,這支部隊既不想向蘇軍繳械,也不願向我軍投降。林保毅率領300多人,遺棄機場和40多架飛機,向南逃跑,途中,在鳳凰城南面的山裡被我軍發現幷包圍。

經談判,林保毅同意率隊向我軍投降。次日,他帶隊下山進入我方為他們指定的受降地點。

我方為表示誠意,對部分日軍軍官不願交出指揮刀並沒有作強要求,只是要求他們把飛行裝具和武器交了出來。

解除武裝後的日本航空隊,分散居住在當地老百姓家中。為了照顧日本人愛吃大米的習慣,我軍千方百計籌買了一部分大米給他們送過去。

1945年10月上旬,東北民主聯軍領導曾克林在本溪的一所學校裡專門為這批日軍部隊的軍官舉行了一次招待會,講清我方的政策,並送給他們5頭牛、50只羊以表優待。

在這次會上,林保毅等人方面表示希望遣返日本,另一方面又表示,部隊什麼事都不幹等著回日本也不好,要求先讓他們去修公路或者到煤礦做工。

兩天後,東北民主聯軍參謀長伍修權在瀋陽接見了林保毅及其部隊的幾名軍官。

伍修權告訴林保毅:現在我們需要創辦一所航校,訓練航空技術人員,你們在這方面有特長,有經驗,歡迎你們在回國之前幫助我們培訓航空技術人員。

臨別時,伍修權解下腰間配槍,送給林保毅,並說:“這是我長征以來一直隨身攜帶的手槍,送給你做個紀念吧!"

倍受中國人尊敬的日本人!中國的騰飛離不開他們!㈠

時任參謀長的伍修權

這個舉動完全出乎林保毅一行的意料,他們當即對共產黨人的氣魄欽佩不已,表示願意為我方效力

林保毅所帶人員中,飛行員近20人,機械師20多人,機械員70多人,其餘為通訊、氣象等各類地面保障技術人員近200人。

這樣一支既有飛實踐、又有技術保障經驗的技術力量,對於剛剛創建的航校來說,意義重大。

精彩

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