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扫95%HR的面试宝典

无论是初出茅庐的学生,还是已经有三五载经验的“老鸟”,其中绝大部分的人在面试环节里都会有些忐忑,因为他们不知道自己面试中会遇到什么样的问题,也不知道自己到时候的表现能打几分。

其实,这是因为他们缺乏面试的技巧和经验。事实上面试是一个有“技”可循的事情,只要了解了以下的内容,就一定不会让自己茫然失措。

01

经典面试问题一:请你简单地介绍一下你自己

横扫95%HR的面试宝典

很多面试经验不丰富的人,可能对这个问题会最感觉“烦恼”,因为我的重要信息都在简历上了,HR还要我自我介绍什么呢?

首先,这个问题通常情况下只是HR为了缓和一下双方的情绪。其次,HR希望在这个简短的时间里,观察一下你的语言组织、表达的能力,以形成常说的第一印象。

所以,对这个问题的回答,职场新丁和已经有工作经验的人,要注意的地方会有所区别:

  • 初入职场:姓名,年龄,学校,往期荣誉, 包含一些兴趣爱好,凸显自己的活力以及学习能力即可。

  • 普通岗位面试者:除了常规信息以外,重点是自己掌握的技能和工作经验,强调出自己擅长的领域,以及自己是否具备团队协作的能力和抗压力。

  • 中高管岗位面试者:重点应该传递出自己的个性及做事能力(团队管理经验+个人研究的知识领域),以及自己以往工作的成绩。

02

经典面试问题二:你觉得自己最大的优点/缺点是什么?

横扫95%HR的面试宝典

事实上会问这个问题的HR不多,但一旦被问到却要非常小心的去处理。因为很有可能你所面试的岗位的上一位在职者,就是因为某个原因才离的职。

对于这个问题:很多人会自我高情商的去定义答案,那就是回答一些诸如:我觉得自己最大的优点是有责任心,有团队协作精神,最大的缺点就是工作热情过高等等。

其实这种回答对于HR来说,跟回避没有两样。或许HR会觉得这个人情商还可以,但它对于你找工作不会有任何的加分。

所以,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宜采用褒贬结合的方式,一方面肯定自己优点,中间要加上一些有说服力的经历去作证说法,然后要表达出自己的小缺点来,最后再把问题转回到优点上去,如何进行措辞,每个人根据自己的情况,可以提前组织。

总之原则就是:给HR制造一个真实的“人无完人,瑕不掩瑜”的印象。

03

经典面试问题三:能不能简单谈谈你未来几年的规划?

横扫95%HR的面试宝典

这个问题对很多职场新人来说,是一个头痛的问题。因为很多职场新人连自己的职业定向都没有确定清楚,所以对职场新人来说,不妨实话实说,那就是我希望通过工作中来发现自己的擅长并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然后才会在这个基础上去做出我个人的职业规划。

而对于已经有工作经验的人来说,回答这个问题就需要加几分小心。一般企业都喜欢对自己所面试岗位有兴趣,有意向长期发展的人,所以你回答时一定不要偏离这个方向,而且不妨适当的表现一下自己的“野心”,那就是一定要朝管理岗的方向去定义,以免面试官觉得你这个人没有丝毫的进取心。

04

经典面试问题四:你对我们公司有过了解吗?

横扫95%HR的面试宝典

这个问题看似随意,但实际上却是面试中最常见的一个“坑”,很多专业其实没有问题的面试者,实际上都是“死”在了这个问题上。

对于面试官来说,这个问题是他检验面试者对于公司岗位“兴趣度”的一个问题,假如求职者表示一无所知或者了解得很少,意味着这个岗位对于求职者而言可有可无,那么求职者既然是这种态度,除非你其他方面的确非常优秀,否则面试官也会对你这个人留下“可有可无”的印象。

所以,对任何求职者来说,事前花一些时间对即将要面试的企业做一番了解,是非常有必要的事情。

05

经典面试问题五:你对薪资待遇方面的最低要求是多少?

横扫95%HR的面试宝典

首先恭喜你,一般到了这个步骤的时候,就证明你其实得到了一定的认可。(不绝对,有时候面试官或许也只是想尽快用这个问题结束对你的面试过程)

那么谈薪资的时候,如何表达自己的要求呢?

“我上一份是**,所以我希望自己的薪资是**?”

这是很多求职者常犯的毛病,假如你面试的不是那种高管级以上的岗位,最好不要轻易这样表达。因为对面试官来说,你上一份工作拿多少并不是你现在要求薪资的理由,你要求薪资靠的是你的经验和能力,而不是以上一份薪水为“基础”。

“我能不能问一下,贵公司对于这个岗位的薪资标准是多少?”

少部分自认为有一些经验的求职者,很容易犯这个错误。他们希望先通过这种咨询,判断了解对方公司的薪资底线,然后再去提自己的薪资要求。

但事实上,问出这个问题的时候,你在面试官的心里就开始减分了。哪怕你面试的公司的确对于那个岗位有明确的薪资范围要求,面试官也不会喜欢求职者这种反问的形式。所以你通常也不会得到正面的回答,得到的只能是官方的答案。

“我希望薪资能在**到**之间,最低不能低于**。”

这对大多数求职者来说,会是相对标准的答案,它能证明你了解人才市场对于这个岗位的“行情”,也能侧面反映你对自己的能力认知处在哪一个层面。但是要注意的一点就是:尽量不要因为希望得到工作机会而刻意去压低自己的期望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