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秦腔和甘肅秦腔哪家發展的好?

秦腔鬚生

甘肅和陝西是都是秦腔的大省,兩地為秦腔的發展和再次繁榮都在努力奮鬥,那麼怎麼樣才算發展的好,個人認為應該同時具備以下的條件才能算得上好:

一、精準的市場定位,深厚的群眾基礎。作做為從業者,心理要明白秦腔來自哪裡?千百年來是誰養育了秦腔?誰才是秦腔正真的衣食父母?搞不清楚這幾個問題,你再有本事,也是無頭蒼蠅,一起都是徒勞。

二、豐富的劇目儲備,優秀的人才培養。劇本是任何一個劇種的根,在現在的演出市場,不轉變思維跟上市場的需求,必然被市場淘汰。而優秀的人才是撐起一部劇目的核心,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你敢糊弄觀眾,觀眾就可以把你束之高閣而置之不理。

三、嚴謹的傳承,敬畏的革新。萬丈高樓平地起不,任何事情的發展都不可能一蹴而就,是有著它客觀的發展規律的,違背了規律,就是無本之源,沒有任何的生命力。

綜合上面所說的三點,我們再客觀的對比看看陝西秦腔和甘肅秦腔到底那家發展的好。

一、從市場定位上來說,甘肅的秦腔演出主要是神佛廟會演出為主,城市惠民補貼演出為輔,其是演出的體量和收入的主要來源地,其體量的龐大足以容納陝西、甘肅和寧夏的秦腔演出團體,這從陝西秦腔演出團體常年盤踞在甘肅演出就可以看出來。

從群眾基礎上來說,甘肅的觀眾更加的尊重演員,觀眾結構老中青搭配趨於合理,使得演員有著歸屬感。觀眾和演員溝通交流更加平繁。

而在陝西的演出市場,則主要集中在咸陽以北和向西的寶雞地區。市場體量相對來說較小,觀眾結構老齡化嚴重。

二、在劇目儲備上,甘肅的劇目依據實際的市場需求,恢復排演了很大的傳統老戲和煙火戲以及神鬼戲,同時精心的保留了大部的傳統骨子戲。在人才的培養上,近年來採取人才引進的方式,在加強基本功的塑造和突出甘肅派秦腔的特點上,填補甘肅秦腔唱腔弱的現實情況,得到了出入出戏的全面發展。

而在陝西,做為現代秦腔“西安亂彈”的發源地,大團雲集,名家雲集,卻不出戲,常年累月的那基本戲,觀眾已經形成了審美疲勞,這樣的怪現象是無法滿足市場的需求,導致一些名演在本單位無戲可演,經常的搭班子跑江湖,造成了極度的資源浪費。而這種情況在西安以西就不會出現。這從咸陽寶雞各地劇團常年累月在甘肅,寧夏的演出可以證明。

三、在傳承上,陝西秦腔尤其是中路秦腔主唱不重演,使得演員基本功欠缺,在聚集人才後又不出戲,卻是一門心思的排演不倫不類的新劇,脫離市場需求,脫離群眾。

而甘肅秦腔素以刀槍把子取勝,尤其是本土演員唱功和對唱腔的處理過於簡單粗暴。這也是為什麼陝西秦腔能在甘肅秦腔分得演出份額的主要原因。而近年來,甘肅的大團開始注重唱腔方面的發展,湧現出一批文武兼備的新秀,假以時日,必成大器。

綜上,單就市場體量、劇目結構和群眾基礎來說,甘肅秦腔要比陝西秦腔好。從人才儲備上來說,陝西優於甘肅,但問題是陝西空有那麼多名家,卻不出戲,豈不怪哉?


秦腔鬚生

陝西秦腔名家李梅《再續紅梅緣》劇照

秦腔到底起源於甘肅還是陝西?這些年對這個問題的探討與爭論一直沒有停止過,到現在也沒爭出個所以然來。不過,從各方的觀點來看,秦腔起源於今天的甘肅天水和陝西寶雞一帶,也就是忽略行政區劃的“西秦”區域,這一點應該多數人能接受。這是“源”的問題。

陝西秦腔名家侯紅琴《火焰駒》劇照

再說“流”的問題。秦腔發源於“西秦”後,逐步向東西南北擴散,以至於深刻影響了包括京劇、豫劇、晉劇、崑曲、紹劇等等眾多地方劇種,所以有人稱秦腔為“百戲之祖”。

陝西秦腔名家惠敏莉《柳河灣的新娘》劇照

單就陝西和甘肅來說,秦腔在“西秦”形成後,一方面,一路向西,輻射擴展覆蓋到了如今的甘肅、寧夏、青海、新疆;另一方面,在陝西,則形成了中路、東路等多路秦腔。在現當代,則歸為“中路秦腔”一統,實際上也是各路各流派秦腔兼容幷蓄、融合發展的產物。尤其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前後,西北其他四省區的知名秦腔演員,絕大多數是陝西籍,或自幼在陝西學藝。這也從一個側面說明,建國後秦腔是陝西毫無爭議的“地方戲”,而甘肅的“地方戲”是隴劇。

寧夏秦腔名家柳萍《花兒聲聲》劇照

再說發展的問題。一個劇種發展得好不好,或者如題主所問,“陝西秦腔和甘肅秦腔哪家發展的好”,到底該用什麼標準去衡量?恐怕難有定論。我個人並未將“陝西秦腔”和“甘肅秦腔”看成兩樣東西,我認為,他們同宗同源,如今已是同一個劇種,只是有些細微差別而已。

青海秦腔名家屈巧哲《趕坡》劇照

從秦腔藝術的傳承與發展的角度看,甘肅和陝西的秦腔各有特色和側重。就陝西來說,秦腔發展的基礎雄厚、社團眾多、名家雲集,創新意識強成果多,“向上趨雅”的意味很濃。

新疆秦腔名家王瑋《白玉樓》劇照

相比之下,甘肅及其他幾個省區的秦腔,更側重於繼承傳統、師承古人。在陝西看不到的傳統本戲,隴東南的好多縣級劇團仍在經常上演,而且一些劇團在想方設法努力挖掘復排消失多年的劇目,力求以此闖出一條秦腔“復興”之路。

甘肅秦腔名家竇鳳琴《斬秦英》劇照

此外,甘肅人對秦腔藝術深入骨髓、滲入血液靈魂的熱愛,真是一種罕見奇特現象。特別在天水、定西、平涼、慶陽、隴南一帶,只要有秦腔名家演出,人山人海、摩肩接踵的場景十分震撼。從這一點來說,甘肅有發展秦腔極其廣泛深厚群眾基礎!這也許正是傳統藝術生存與發展的根基所在!

竇鳳琴在甘肅省甘谷縣演出謝幕情景

最後,正面回答題主的問題,綜合考量各方面因素,我個人認為:目前秦腔還是在陝西發展得更好一些!


行攝驛站

1.實際上陝甘寧青新五省均有秦劇團,可以說起源同體,當然在日後發展中各自有獨特的脈絡和風格。

2.具體到陝西和甘肅,一定要講哪家發展的好,很難有很標準的說法,不過可從一個方面來衡量:秦腔演員梯隊,特別是優秀演員的水平上,得到一個結論。毫無疑問,陝西在秦腔人才方面更勝一籌。省戲曲研究院,易俗社,三意社等囊括了文藝界梅花獎的大部分秦腔獲獎演員。甘肅方面稍遜風騷,人數方面少一些。

3.陝甘兩家在秦腔表演上也有區別。自1983年打出“振興秦腔”的口號來,陝西近年來一直在努力突破“秦腔不出西北”的局面,連續推出結合新時代的戲劇,如反映西安交通大學西遷的《大樹西遷》等現代戲,在全國範圍內巡演。反觀甘肅,對於傳統古戲的繼承則非常專一,比如對於西周封神榜故事的演義很多。陝西秦腔這邊相對來說,這樣的古戲就少一些。

4.其實談論陝甘哪家更好沒有意義,兩省間,不論是劇團,還是演員的溝通上一直很頻繁,互相支持,在西北這片熱土上,把祖先留的這筆財富共同攜手發揚下去。


秦腔故事

我認為甘肅秦腔一直繼承了古老秦腔的精髓,基本上是原生態的,粗狂豪放,蒼勁陽剛,講究做工架口,身段亮相。在角色行當中突出淨角,曾湧現過劉茂森,米新紅,黃新閔,張蘭秦等傑出的秦腔淨角泰斗。原汁原味的秦腔寄託了西北人對古老優秀傳統文化藝術的傳承和對美好生活的期望。陝西秦腔委婉細膩,做工花俏陰柔,在角色行當中突出生角和旦角。近幾年,陝西西安幾家秦腔大劇院在秦腔改革上步子邁的很大,這本來是好事,但是這些改革大師們為了渴求現代時髦,為了強拉年輕觀眾,結果用生硬的套式很牽強的揉進了歌舞成分,結果把原本很精湛很嚴謹的秦腔曲子改了個面目皆非,特別是原本按照古老秦腔的調子唱下去很過癮的唱腔,突然間給你來一句似現代歌曲的旋律,在一句唱腔中,前半句還像秦腔,觀眾正在跟著調子如醉如痴的哼唱著,正在陶醉期間,突然後半句嘎然而變,變得既不像秦腔,又不像歌曲,怪腔怪調,煞是難聽,完全沒有秦腔戲曲的一點味道。對人的感覺好些正在喝著一杯甘甜的蜜汁突然間變成馬尿了,那種難受的滋味確實太傷人了。如果這樣改革,不但不能吸納年輕的新戲迷,就連原來的老戲迷恐怕也會跑光的。所以,甘肅秦腔好還是陝西秦腔好,不能一言以概之。就看秦腔人對秦腔執著的熱度和審慎的態度。


山野逸雲

不過如果非要選一個的話,那麼我覺得陝西秦腔應該是好一點,理由如下:

一、“秦腔”之名向外省流傳,更有利於陝西秦腔的發展,因為大部分人會認為,秦腔是陝西省的文化招牌,很多不瞭解甘肅省的人,提到甘肅的戲曲,會第一時間反映是不是隴劇?

二、陝西秦腔名家要明顯多於甘肅,在很大的程度上,一個戲曲的走向,是要看戲曲名家是不是能夠好好的傳承,所以對於戲曲來說,人才特別的重要。

三、我一直認為,戲曲是需要打破傳統,推陳出新的,而這一方面,陝西做的比甘肅要好太多,陝西善於推出新的劇種,而甘肅總是守著老秦腔,不肯創新。

四、陝西的戲曲主力基本上全放在秦腔上面,而甘肅還要兼顧隴劇,有不少原先唱秦腔的演員,被掉到了隴劇團。

五、陝西秦腔多為自創人才,甘肅秦腔多為引進人才,誰的創造性更強,一目瞭然。

不過也有一些問題,陝西人常常自詡秦腔傳承了幾千年,為什麼近些年,發展勢頭都快要被甘肅、寧夏給反超了,誰能告訴我?


戲曲說

從目前發展現狀看,西北五省秦腔已不是陝甘爭霸,陝西獨佔鰲頭了。現在是陝西和寧夏在爭奪影響力,陝西影響力無法撼動,因為西安是秦腔的京都。特別值得關注的是,這幾年寧夏秦腔在中國劇協副主席戲曲二度梅花獎寧夏文化廳副廳長的帶領下,在全國大放異彩。他們的現代戲三部曲狗兒爺涅槃花兒聲聲王貴與李香香蜚聲全國劇壇,成就直接叫板陝西戲曲研究院的西京三部曲。他們的梅花獎六朵,柳萍李小雄屈蓮英侯豔張曉琴韋小兵,其中柳萍是當之無愧的二度梅花獎。反觀甘肅秦腔,前幾年還有竇鳳琴譚健勳張蘭秦撐門面,現在隨著他們的退休和出走,劇壇死機一片。再加上政績的驅使,甘肅在人造劇種隴劇上大做形式和文章,秦腔基本是自我發展,基本沒有大動作。但我發現,甘肅電視臺的大戲臺欄目近期異軍突起不但在甘肅衛視晚間黃金段播出,而且節目質量超過秦之聲,是目前甘肅秦腔的唯一亮點。


我是誰109253111

當然,是我們陝西的秦腔藝術發展的最好。如:我們陝西的三大劇院,已經打破世界紀錄。秦腔樂隊龐大,樂器齊全,優美動聽,令人陶醉。2017年八月份研究院和三意社把秦腔藝術唱到丹麥去了。我期待陝西的秦腔藝術永遠走在輝煌的道路上。甘肅的秦腔樂隊本來就欠佳,演員唱腔乾巴巴無韻味。


鳳150187527

秦腔源於古代陝西、甘肅一帶民間歌舞,經歷代人民的創造而逐漸形成的劇種。作為一個甘肅人,但我不得不實事求是的說,陝西的秦腔氛圍要比甘肅的好,走到陝西哪裡都有秦腔的影子;但是甘肅民間也是非常喜愛秦腔這種藝術的,近幾年再加上政府以及各團體的重視,秦腔在甘肅也發展的非常好!


印象麥積

陝西秦腔發展得很好!藝術水平高,這是有目共睹,是事實。但已經變味了,每年秦腔大賽太多,好的演員,好苗子都往西安大 劇團跑了,大劇團待遇好,輕鬆。各地方縣劇團演員水平差些,老百姓欣賞水平高的不願看。想看名星演唱的,沒好多錢請不來,哪怕寧願閒著也不會去下到農村去演出,已經完全脫離群眾了。錢少你還想看好戲,做夢去吧!寧願到外國去演出,也不會委屈求全去農村的,外國人能聽懂你唱的啥玩意!甘肅秦腔發展的差一點,但他們藝術家們經常下到農村為老百姓演出,活躍農村文化生活,做得很棒!祝願秦腔事業能夠發展壯大!


用戶50242237159Zhang

不邀義答。能叫秦腔你想想?為什麼不叫甘腔呢?你再想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