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麼看一些秦腔戲迷們表演的掛衣戲?

芳芳180145624

秦腔戲迷是秦腔發展壯大的有機組成部分,心中堅守的是一份情懷。這種情懷即是從小薰陶的體現,又是西北人固有的地域文化的傳承。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戲迷的層次和水平也發生了變化,一方面,下至黃口小兒,上到八旬老翁皆唱秦腔,這對秦腔的傳播和弘揚無疑是好事,另一方面戲迷水平的提高也鞭策著專業演員不斷的提高技藝水平,以便更好的服務於戲迷觀眾。

不可否認的是,現在的戲迷唱秦腔的,有的在唱腔上幾乎達到了專業水平,甚至說有些人的聲嗓條件還要優於專業演員,但隨此而來的有些戲迷開始嘗試掛衣表演,但水平實在是不敢恭維,實際上還是畫了狀穿著戲裝的清唱,而且非常的扭捏,非但給人沒有美的享受,反而讓人感覺到不舒服。

俗話說“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秦腔作為綜合性的藝術,其表演上對基本功有著嚴苛的要求,演員大都經過了科班或是跟班的學習,都要求有“四功五法”的基本功學習,非一朝一日的功夫能成。

前段時間在西安韋二街秦腔自樂班看了戲迷演出的秦腔《趕坡》,讓人深思良久,不甚感慨,一來是對戲迷對秦腔痴迷的程度讓人欽佩,二來有對四不像的表演感到悲傷。扮演薛平貴的戲迷演員,其實我們兩個人甚熟,也算是相交甚好的戲友。我問他薛平貴是和誰學的,他說是在網上看的,我這才明白,為什麼他掛衣戲唱了七八年,依然連個臺步都不會走,更別說《趕坡》裡的抖馬、搜門等程式動作了,因為他壓根就沒有練過基本功和學過程式動作,只是照貓畫虎,結果自然而然的就成了四不像。當然他的這種精神和對秦腔的情懷還是值得我們學習的,但就表演本身而已,還是相差甚遠。



表演的宗旨是給人以美的享受,但連臺步都不會走,不會靈活的進行舞臺調度,沒有系統的從師學習,單靠個人的愛好在網上看視頻學習,那肯定是達不到理想的或者是看得過眼的效果的。


秦腔鬚生

秦腔只聽過一次,地方色彩濃厚,作為一個山東人談不上喜歡或是不喜歡,但個人認為這些民族化的東西還是應該好好的傳承下去,不見得是現在的年輕人不喜歡,很多時候是因為沒有機會接觸到。

就像太平歌詞一樣,之前幾乎是要失傳了,但通過相聲舞臺的再度崛起,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迷戀上了這些個小曲兒小調!

僅代表個人觀點,不喜勿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