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么看一些秦腔戏迷们表演的挂衣戏?

芳芳180145624

秦腔戏迷是秦腔发展壮大的有机组成部分,心中坚守的是一份情怀。这种情怀即是从小熏陶的体现,又是西北人固有的地域文化的传承。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戏迷的层次和水平也发生了变化,一方面,下至黄口小儿,上到八旬老翁皆唱秦腔,这对秦腔的传播和弘扬无疑是好事,另一方面戏迷水平的提高也鞭策着专业演员不断的提高技艺水平,以便更好的服务于戏迷观众。

不可否认的是,现在的戏迷唱秦腔的,有的在唱腔上几乎达到了专业水平,甚至说有些人的声嗓条件还要优于专业演员,但随此而来的有些戏迷开始尝试挂衣表演,但水平实在是不敢恭维,实际上还是画了状穿着戏装的清唱,而且非常的扭捏,非但给人没有美的享受,反而让人感觉到不舒服。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秦腔作为综合性的艺术,其表演上对基本功有着严苛的要求,演员大都经过了科班或是跟班的学习,都要求有“四功五法”的基本功学习,非一朝一日的功夫能成。

前段时间在西安韦二街秦腔自乐班看了戏迷演出的秦腔《赶坡》,让人深思良久,不甚感慨,一来是对戏迷对秦腔痴迷的程度让人钦佩,二来有对四不像的表演感到悲伤。扮演薛平贵的戏迷演员,其实我们两个人甚熟,也算是相交甚好的戏友。我问他薛平贵是和谁学的,他说是在网上看的,我这才明白,为什么他挂衣戏唱了七八年,依然连个台步都不会走,更别说《赶坡》里的抖马、搜门等程式动作了,因为他压根就没有练过基本功和学过程式动作,只是照猫画虎,结果自然而然的就成了四不像。当然他的这种精神和对秦腔的情怀还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但就表演本身而已,还是相差甚远。



表演的宗旨是给人以美的享受,但连台步都不会走,不会灵活的进行舞台调度,没有系统的从师学习,单靠个人的爱好在网上看视频学习,那肯定是达不到理想的或者是看得过眼的效果的。


秦腔须生

秦腔只听过一次,地方色彩浓厚,作为一个山东人谈不上喜欢或是不喜欢,但个人认为这些民族化的东西还是应该好好的传承下去,不见得是现在的年轻人不喜欢,很多时候是因为没有机会接触到。

就像太平歌词一样,之前几乎是要失传了,但通过相声舞台的再度崛起,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迷恋上了这些个小曲儿小调!

仅代表个人观点,不喜勿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