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腔演员总是说“二反”,到底是什么意思?

芳芳180145624

“二反”是秦腔常用的传统表演程式。[二反]是击乐名,有[塌板二反][浪头二反]。在[二反]中常常组织一系列的表演程式,表现人物的愤怒、为难、焦虑、悲伤等情绪,其中往往还要利用服饰、道具,耍出种种特技,使舞台气氛火炽、热烈、感人肺腑,是秦腔艺术粗犷、豪迈、慷慨激昂风格的具体表现。

基本套路是:以[磨棰]开始起[大塌板]接[二反],或左右摆须左顾右盼,愤怒呼喊,顿足长叹,或甩稍子,或耍水袖,或耍翎子,或耍马鞭、刀、枪等等,如《拆书》中伍员、伍尚发泄痛恨楚平王囚父之恨;《杀庙》中韩琦对秦香莲母子欲杀不忍,左右为难之态;《打柴劝弟》中陈勋嫌其弟不读书、打不忍、骂不成的悲愤之情,等等,尽可运用各种程式在[二反]中任意发挥。把人物的心情外化出来。最后再使[磨棰]接唱。


秦腔须生

说起秦腔,还是因为胡文阁老师的原因,因为喜欢他的梅派系,知道他之前是个秦腔演员,有段时间总听秦腔,也看了很多关于秦腔的资料,了解的程度只在小白水平,我可以谈谈我对秦腔自己的看法。

秦腔又被称为“乱弹”,流行于我国的大西北地区,又因为敲击的乐器是枣木梆子为主,所以又叫梆子腔。我本人是比较喜欢听声音高亢的戏曲声音,所以对京剧和秦腔比较喜欢。

在古代的陕西,自秦以来称呼为“关中”,人们当时载歌载舞的民乐就是发展到现在的秦腔,只是那时候还不称呼为秦腔,到秦朝统一全国后关中地区也成为政治经济文化的大城市后,这种特有的腔调才称呼为“秦”腔。

秦腔发展定型在唐朝,传播于明朝,兴盛于清前期。是乱弹的始祖,是百曲之精华。清朝关中秦腔班社共有36个,并以礼泉、周至、渭南、大荔为四大流派。

白双儿、豌豆花和金坠子等人当时是清末明角儿,活跃在秦腔舞台上,深受观众喜爱。

而郭明霞、王麦兰、舒曼莉、马金仙、赵斌、王义民、昝金香等,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批剧团成立而培养起来的名角儿,现在的角儿如赵改琴、王平、白萍、冯武耕、王亚萍等,通过国家举办的电视大赛从中获奖而脱颖而出,成为新一代的秦腔新秀。

新中国成立后的秦腔剧团,不断的推陈出新,出了很多好作品。而古老的秦腔在封建社会时期,已经是佳作连连,流传至今。

秦腔唱腔,分板式和彩腔,每个部分均由“苦音”和“欢音”这两种声腔体系组成。苦音腔是秦腔中最具有特色的一种唱腔,演唱时激越、悲壮、深沉、高亢,表现出悲愤、痛恨、怀念、凄凉的感情。欢音腔则欢快、明朗、刚健,擅长表现喜悦、愉快的感情。

秦腔板腔可以分为为 “散板到慢板到由中板而入于急板到结束”。秦腔属于板式变化体剧种,有二六板、慢板、带板、垫板、二倒板、滚板等六大板式,演员们说的二反是击乐锣鼓点,表示伤惊怒这些情景时的表现形式。。

秦腔做为古老的戏曲艺术,还是希望多多弘扬,是我们陕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戏曲小白的自我理想

二反其实是一个锣鼓点,分塌板二反和浪头二反。在“二反”中常常组织一系列的表演程式,表现人物的愤怒、为难、焦虑、悲伤等情绪,其中往往还要利用服饰、道具,耍出种种特技,使舞台气氛火炽、热烈、感人肺腑,是秦腔艺术粗犷、豪迈、慷慨激昂风格的具体表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