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破》里的秦腔,对全剧有什么作用?

芳芳180145624


《赶坡》出自秦腔传统连台本戏《红鬃烈马》,是后本《五典坡》的重头戏,故事梗概是薛平贵在西凉接到王宝钏的鸿雁传书,来五典坡寻妻。二人在五典坡前相互试探,最终有情人分别十八年后相聚。

全折戏以薛平贵装扮的当军汉试探王宝钏十八年的贞洁。薛平贵虽贵为一国之王,未来的真龙天子,但是却装扮成一个典型的兵痞形象,在插科打诨中探的王宝钏的虚实。而王宝钏面对无理取闹,不卑不亢,据理力争,以至于为了维护女人的贞洁,不顾丞相家千金的身份破口大骂,展现出一个坚韧不拔的贞洁烈女的古代妇女形象。

在剧本唱词和白口上,尤其是节奏紧凑的原板二六起板之前,加入了很多调皮的歇后语,对全剧人物身份的设定和对剧情的推进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这种剧本的设定,在二人急促的争辩中,不但让人觉得不拖沓冗长,反而起到了非常好的艺术呈现效果,使之更加贴近生活,家长里短的让观众在浅显的道理中得到升华,也体现出传统封建礼仪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影响。

譬如,二人在五典坡初见时,王宝钏遵循传统的封建思想,觉得作为妇人抛头露面,非亲非故,要保持必然的矜持。而薛平贵却认为“礼多人不怪”。接下来的“鄙军有眼却也无珠,有珠却也无水”,多少可以映射出薛平贵为了掩饰自己的真实身份,极力的在扮演一个二六子兵痞的形象。

再如,在二人确认身份后的薛平贵表现出的急促,王宝钏说了一句“就好比青蛙爬在碾盘上,你在那儿冰着”。适时的展现出王宝钏十八年忠贞不渝的决心。

其实全剧中还出现了很多这样的必要的佐料,想“老鼠拉掀把——大头在后头”;“琉璃狮子玻璃猫——一毛不拔”;“在外面混不下去了,回来投靠你这能行的婆娘了”等等,都是一些生活中的日常用语和俗语,但放在此处,却恰如其分,得到了意想不到的艺术呈现效果。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如有雷同,不胜荣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