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腔演員總是說“二反”,到底是什麼意思?

芳芳180145624

“二反”是秦腔常用的傳統表演程式。[二反]是擊樂名,有[塌板二反][浪頭二反]。在[二反]中常常組織一系列的表演程式,表現人物的憤怒、為難、焦慮、悲傷等情緒,其中往往還要利用服飾、道具,耍出種種特技,使舞臺氣氛火熾、熱烈、感人肺腑,是秦腔藝術粗獷、豪邁、慷慨激昂風格的具體表現。

基本套路是:以[磨棰]開始起[大塌板]接[二反],或左右擺須左顧右盼,憤怒呼喊,頓足長嘆,或甩稍子,或耍水袖,或耍翎子,或耍馬鞭、刀、槍等等,如《拆書》中伍員、伍尚發洩痛恨楚平王囚父之恨;《殺廟》中韓琦對秦香蓮母子欲殺不忍,左右為難之態;《打柴勸弟》中陳勳嫌其弟不讀書、打不忍、罵不成的悲憤之情,等等,儘可運用各種程式在[二反]中任意發揮。把人物的心情外化出來。最後再使[磨棰]接唱。


秦腔鬚生

說起秦腔,還是因為胡文閣老師的原因,因為喜歡他的梅派系,知道他之前是個秦腔演員,有段時間總聽秦腔,也看了很多關於秦腔的資料,瞭解的程度只在小白水平,我可以談談我對秦腔自己的看法。

秦腔又被稱為“亂彈”,流行於我國的大西北地區,又因為敲擊的樂器是棗木梆子為主,所以又叫梆子腔。我本人是比較喜歡聽聲音高亢的戲曲聲音,所以對京劇和秦腔比較喜歡。

在古代的陝西,自秦以來稱呼為“關中”,人們當時載歌載舞的民樂就是發展到現在的秦腔,只是那時候還不稱呼為秦腔,到秦朝統一全國後關中地區也成為政治經濟文化的大城市後,這種特有的腔調才稱呼為“秦”腔。

秦腔發展定型在唐朝,傳播於明朝,興盛於清前期。是亂彈的始祖,是百曲之精華。清朝關中秦腔班社共有36個,並以禮泉、周至、渭南、大荔為四大流派。

白雙兒、豌豆花和金墜子等人當時是清末明角兒,活躍在秦腔舞臺上,深受觀眾喜愛。

而郭明霞、王麥蘭、舒曼莉、馬金仙、趙斌、王義民、昝金香等,是新中國成立後第一批劇團成立而培養起來的名角兒,現在的角兒如趙改琴、王平、白萍、馮武耕、王亞萍等,通過國家舉辦的電視大賽從中獲獎而脫穎而出,成為新一代的秦腔新秀。

新中國成立後的秦腔劇團,不斷的推陳出新,出了很多好作品。而古老的秦腔在封建社會時期,已經是佳作連連,流傳至今。

秦腔唱腔,分板式和彩腔,每個部分均由“苦音”和“歡音”這兩種聲腔體系組成。苦音腔是秦腔中最具有特色的一種唱腔,演唱時激越、悲壯、深沉、高亢,表現出悲憤、痛恨、懷念、淒涼的感情。歡音腔則歡快、明朗、剛健,擅長表現喜悅、愉快的感情。

秦腔板腔可以分為為 “散板到慢板到由中板而入於急板到結束”。秦腔屬於板式變化體劇種,有二六板、慢板、帶板、墊板、二倒板、滾板等六大板式,演員們說的二反是擊樂鑼鼓點,表示傷驚怒這些情景時的表現形式。。

秦腔做為古老的戲曲藝術,還是希望多多弘揚,是我們陝西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戲曲小白的自我理想

二反其實是一個鑼鼓點,分塌板二反和浪頭二反。在“二反”中常常組織一系列的表演程式,表現人物的憤怒、為難、焦慮、悲傷等情緒,其中往往還要利用服飾、道具,耍出種種特技,使舞臺氣氛火熾、熱烈、感人肺腑,是秦腔藝術粗獷、豪邁、慷慨激昂風格的具體表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