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腔板式有什麼特點?

芳芳180145624



秦腔唱腔是板式變化體曲式結構,其唱腔均在板式中進行。

秦腔的板式有六種,分別是:二六板、慢板、帶板、箭板、二倒板、滾板。

至於這六種板式都有什麼特點呢?



二六板在唱腔中變化比較多,表現力比較強而又較為完整的一種基本板式,可以單獨在一齣戲中使用。

慢板裡有好幾種唱法,比如緊開口唱法、攔頭、撂板、陰司板、傷寒調。

帶板多用於表現緊張的戲劇衝突中人物心情激動的狀態,有慢帶板、緊帶板、慢雙棰帶板、緊七棰帶板等各種形式。

箭板是由帶板發展而來的,系無板無眼,屬於一種散唱形式。有慢箭板、緊箭板、箭板扎、箭板腔以及大起板等形式。



二倒板是一個單獨上句,用作引子或板式間的過渡句,屬秦腔中的附助板式,由二六板演變而來。

滾板是一種無板無眼的特殊散板板式,它能夠充分表現出人物極度悲慟、痛苦、哭泣、哭訴等情緒。


關於秦腔板式的知識還有很多,這裡只是簡單的介紹了下,大家如果想要了解秦腔,可以自己查閱一下資料。

另外,陝西有八大怪,秦腔是最出名的一怪,大家可以瞭解一下!


戲曲說

秦腔(Qinqiang Opera),中國西北最古老的戲劇之一,起於西周,源於西府(核心地區是陝西省寶雞市的岐山(西岐)與鳳翔(雍城))。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秦腔板式,一般指節拍形式。板式是用節拍、節奏、速度、旋律、伴奏形式等因素組成的各種板腔形式的總稱。



現代的秦腔有如下六個基本板式:

(1)慢板

曲調委婉、節奏穩和,腔速徐緩。慢板是一板三眼的節拍形式——即每小節有四拍(一強三弱,記作4/4拍子)。第一拍為板,依次為頭眼、中眼、末眼。唱腔起落特點是:起於中眼(弱拍),落於板上(強拍)。

(2)二六板

旋律樸素、行腔流暢。二六板上句六板,下句六板,上下句共為兩個六板二六板。二六板是一板一眼的節拍形式,即每小節有兩拍(一強一弱,記作2/4拍子),第一拍為板,第二拍為眼。起落特點是:起於眼(弱拍),落於板(強拍)。


(3)帶板

帶板為無板無眼(散板)節拍,雙錘為有板無眼(1/4)節拍,分為慢帶板、緊帶板、慢雙錘、緊雙錘幾類,歡音、苦音都可演唱。

(4)二導板

二導板在唱腔連接中間起著橋樑作用,二導板唱詞多為十字或七字句式。前半句有板無眼(1/4節拍),後三字或四字通常是散板唱出。依腔速變化與旋律簡繁,可分慢二導板和緊二導板。

(5)墊板

墊板是秦腔唱腔的輔助板式,它屬於無板無眼的節拍形式,行腔較為自由,不受梆子擊節制約的“散打散唱”板式。墊板由帶板發展變化而生,可唱一句轉入其他板式,也可唱兩句或數句均可。

(6)滾板、滾白

滾板屬無板無眼的散板形式,由苦音墊板變化而來,歡音腔調中無滾板、滾白之論。滾板、滾白唱腔的唱詞結構有五言體和散文體之分。五言體講究韻角對仗,上、下句分明。


秦腔唱腔各種板式都有它獨到的表現功能。由單一板式構成的唱腔在發揮其功用專長的同時,通過各種板式有機組合在一起的唱段,合理而有層次的音樂佈局,更適合於表達戲劇人物的複雜情緒發展過程以至更深刻、細膩地揭示人物內心世界並突出主題,完成音樂形象的塑造。


浮眼望歷史

秦腔音樂結構屬於板腔體,總共分為以二六板為基礎的六大板式,分別是二六板、慢板、帶板、二導板、尖板和滾板。其中除了滾板只有苦音外,其他的板式都分苦音和花音。秦腔六大板式變化多端,其特點具體表現在:

(一)以中速為基本旋律節奏的自由漫衍和任性發揮。在此基礎上,節奏加快,就成為快板;節奏放緩,則成為慢板。

(二)使時間藝術和空間藝術緊密結合,而且更能夠超越時間和空間,做到有話則長,無話則短。長可出現幾十句甚至上百句的唱段,短則到只有一組七字或十字的上、下句。

(三)板式靈活多變,演唱者和觀眾都容易掌握和了解

(四)尤其善於如泣如訴地表達哀痛之情。

這就是說,秦腔六大板式的起板,一般都相當嘹亮、激越,如曠野牧歌。其聲甚散而哀。

如[慢板]的“緊欄頭”(又叫緊開口)更為清脆嘹亮,有如黃河決堤,氣勢雄渾,情感哀厲。接著的唱板,不管是歡音還是苦音慢板,都相當宛轉曲折,娓娓動聽,特別是戚訴式的敘事過程,一波三折,一唱三嘆,訴、敘結合,委曲宛轉,韻味無窮,有如人們在說家常、道心曲。這種說唱式的特色,給人一種熱耳酸心的感受。“訴”成為秦聲唱腔音樂和表情達意的顯著特色,而“宛轉”則主要表現在起板後各種板路的自由運用、毫無做作,轉換隨情而發,各板路巧妙銜接,不留痕跡。如[慢板]接[二六板],再接[歡音帶板][苦音墊板],再接[慢三眼][二六板]等等。其中,無論是單一板式的稍加變換,或它們之間的多次轉換和銜接,還是各種板式的綜合運用與轉換、銜接,總那麼自然,順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