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秦腔在甘肅影響比陝西還大,陝西的秦劇團基本在甘肅演出?

被蘋果砸了的男人

任何事物的發展都離不開它生存的土壤,如果開了生存的土壤,就如同無根之水,沒有任何生命力。秦腔打根上開始就不屬於士大夫階層,它反應的是廣大人民群眾的喜怒哀樂,它發源於遠古人民的圖騰崇拜和遠古祭祀文化,是普羅大眾在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貧乏的歷史背景下藉以抒發理想生活和達到天人感應的普世價值觀。

秦腔發源於人民,根植於人民,千百年來是廣大人民群眾滋潤和養育了秦腔,它是切切實實的大眾文化載體,不是什麼陽春白雪,不是有些偽專家所稱的所謂高尚藝術。

甘肅自古由於地處邊陲,生產力相對落後,天旱少雨,地貧屋脊,人們生活水平底下,同時由於西方和西亞地區的宗教文化通過絲綢之路在甘肅進行碰撞交流,沿線神佛廟會文化繁榮,加上甘肅的尚武精神,為秦腔的生存發展提供了天然的溫床。即就是物質文化和精神文明高度發達的今天,這種形式得到了傳承和放大,依然是秦腔生存發展得生力軍。

任何一個秦腔演出團體,除了過硬的自身建設外,首先要考慮的是生存和提高生活質量的問題。秦腔對他們來說,是養家餬口的一門手藝,是獲得收入提高生活水平的一份工作,因此,要充分的發揮主觀能動性,以市場為導向,哪裡有市場哪裡就有演出,哪裡有演出就能客觀的增加收入,同時隨著信息交流渠道的廣泛和甘肅人民日益增長的藝術欣賞能力,自然而然的以陝西人為主的班底成了他們的主要選擇對象。


秦腔鬚生

自我第一次接觸到梅派戲曲,聽到葆玖先生唱的貴妃醉酒,便對梅派傾心不已。看到葆玖先生為了宣傳梅派藝術,時常帶著他的親傳男旦弟子胡文閣,經常看到葆玖先生跟文閣在一起同臺演出, 眼裡滿是對徒弟的疼愛與期待,漸漸的我也聽和文閣唱的梅派戲,雖與師傅甚至師姐尚有差距,但其對藝術的認真和執著打動了我,唱的也有自己個人特色,我便開始對胡文閣先生有了興趣,畢竟也是玖爺唯一親傳的男旦,現在玖爺已經作古,真是令人唏噓心痛。胡文閣在拜玖爺為師之前,是一名秦腔演員,後來又當起中國第一名反串歌手,我看過他唱秦腔的視屏,然後就對秦腔有了興趣。



今天的陝西寶雞和甘肅天水為古代西秦之地,西秦腔源於甘肅天水,後經來往商客帶入長安,使其得以壯大,發展 。

秦腔表演樸實粗獷,細膩,以情動人,富有誇張性。行當則分為四生,六旦,二淨,一醜,共計13門,又叫十三頭網子。

一直到乾隆年間,由於乾隆為拜壽,魏長生進京演出秦腔,轟動京師。對各地梆子聲腔的形成有著直接影響。

秦腔因其流行地區的不同,則分為不同的流派:

1.流行於關中東部渭南地區大荔、蒲城一帶的稱東路秦腔,也叫同州綁子,老秦腔、東路梆子。

2.流行於關中地區西部的寶雞地區和甘肅省天水一帶的則稱西路秦腔也叫西府秦腔、西路梆子。

3.流行於漢中地區的為南路秦腔,又叫漢調秦腔、桄桄戲。

4.流行於西安一帶的稱中路秦腔,也就是西安亂彈。

東路秦腔在進入我們大河南後就發展成現在的豫劇,豫劇大師常香玉為此唱出了名。而在河北友成了河北梆子,我們熟悉的相聲演員郭德綱就是唱河北梆子出身。傳入山西有則成為晉劇,晉劇名家丁果仙和她的八大弟子,我都非常喜歡。後來西路秦腔入四川就稱之為梆子戲。可以說句公道話,秦腔乃梆子戲的始祖,京劇,豫劇,蒲劇,晉劇等各路梆子戲都吸收了秦腔的優點與特徵。

在清乾隆年間,秦腔一度成為京城的主要戲曲,京劇無人問聽,後來由於京城禁演秦腔,秦腔一路南下,到了江南地區,風頭一度蓋過崑曲。可見,秦腔在清朝乾隆年間有多麼盛行。



到現在,秦腔則成為西部主要流行戲曲。現在的陝甘寧青新五省還均有秦劇團,可以說起源同體,當然在日後發展中各自有獨特的特徵和風格。

而我們則就主題,主要談一談我個人認為的陝西秦腔和甘肅秦腔的區別與發展。

陝西作為西府秦腔的主要繼承地,其主要劇團如省戲曲研究院、易俗社、三意社等湧現了一大批優秀的秦腔演員,其中不乏很多獲獎的演員,在研究和繼承上陝西秦腔也做得非常好,相反,甘肅秦腔在這方面就稍遜於陝西秦腔。

而在表演的方式上和創新上面,陝西秦腔這方面做得比較好,出了一部分影響很大的現代戲。甘肅秦腔則努力致力於傳統,在堅守傳統風格的老戲上面一直堅持演古戲,特別是西周時期《封神榜》這類故事有很多的演繹。其實兩省的秦腔劇團都很優秀,而且在來往上也很密切,都在不同的時期不同的地方,努力的發展著我國秦腔戲曲文化。




作為一個喜歡聽秦腔的戲迷來說,我覺得甘肅秦腔,則更好的繼承了傳統,可能跟聽京劇也有關係,在聽京戲上我喜歡聽傳統骨子老劇。甘肅秦腔相較於陝西秦腔,在堅持傳統上一直做得非常好也非常的專一,它保留了原秦腔的粗獷豪邁和原生態,蒼勁岡陽做工講究,出了很多淨角名家如劉茂森、張蘭泰等,都是我喜歡的花臉演員,聽著非常過癮。陝西秦腔做工上,則傾向於生角和旦角,做工花俏,受到許多年輕觀眾的喜歡,近年來,由於一直在做創新改革致力於討好年輕觀眾的受眾,在改革的道路上有進步,當然也有非議,有些創新,創新的非常好,有些創新,則讓人難以適應。所以喜歡聽傳統的則更傾向於甘肅秦腔,喜歡聽創新的,則可以聽陝西秦腔。但是現在由於陝西秦腔發展更為接近時代的浪潮,加上樂隊又十分的龐大,樂器齊全,用現代媒體的手段,在推廣上做到了很好的發展與時代結合,用了很多創新的元素,所以大家似乎覺得陝西是做得最好的,又因為西安是省會城市,又是中路秦腔的發源地,再加上領導的重視,所以發展一路向前,湧現出一大批的獲獎演員,使得陝西秦腔發展的有聲有色,但是我認為在唱腔上似乎陝西秦腔已經跟甘肅秦腔的傳統味道相比稍有變味,但是我們不能否認,陝西秦腔的發展為秦腔藝術的發展上不小的功勞。



陝西秦腔一直致力於走出大西北,走向全國,走向海外,這些年所做的努力非常有目共睹,陝西的劇團經常在甘肅演出。由於西北五省,從古代到今天一直是遊牧民族與少數民族的結合,特別是魏晉以後不斷建立起來的民主政權,導致少數民族的文化和漢民族的文化的有機融合,也促使了民樂和佛教音樂的融合,所以早期的甘肅秦腔中有大量的佛曲曲牌如《達摩》《三十三天》《高腔》,等等。到清晚期甘肅秦腔則以演鬼神戲,俠義戲為主,突出忠義和世道輪迴,它以曲子開場,然後再轉入秦腔,部分觀眾稱這種形式為“風,雪,攪”。在唱腔的上下兩句上會加一個襯詞,並附加逗樂,還夾雜著鄉語和地方色彩。



甘肅秦腔現在的演出很多劇團都下鄉在農民之中,與民同樂。雖發展上不及陝西秦腔的與時俱進,但是在堅守傳統上做得非常好,近年來,甘肅電視臺也致力於發揚甘肅秦腔的民族文化,不斷的推廣語傳播,在電視臺的黃金時段都能看到甘肅秦腔的身影。所以很多喜歡地道的秦腔,老秦腔的一些觀眾還是比較喜歡聽甘肅秦腔,能聽到很多傳統的骨子老戲。

所以,並不能說二者誰比誰的影響更大,誰比誰的優勢更多,不管是陝西秦腔還是甘肅秦腔,都在努力的發揚與傳播這門古老的戲曲藝術,使之不斷的發展壯大新,讓我們這民族的瑰寶永遠在人們口中口口相傳流傳下去。這是我們愛秦腔人的所有心願。


戲曲小白的自我理想

雖然說秦腔起源於陝西,古往今來陝西成立了很多優秀的秦劇團,為當地人表演秦腔,吸引很多人的關注度,深受當地老百姓們的喜愛。但是秦腔在甘肅的影響力比陝西的要大很多,他們的劇團基本上在甘肅演出,主要是因為甘肅人的娛樂文化活動比較活躍,當地人民風淳樸,心地善良,熱情大方,喜歡欣賞秦腔表演,他們覺得很精彩。


一種娛樂文化方式在本地是否受歡迎,主要得益於它是否符合老百姓們的興趣愛好,是否合大家的口味,雖說眾口難調,但如果這種娛樂文化方式內涵豐富,表演精彩的話,一傳十十傳百,大多數人會慢慢接受的。陝西人從小到大看秦腔表演看多了,大家會覺得膩,像甘肅人平時很少看到秦腔表演的話,會覺得很稀奇的,大家挺喜歡欣賞的。


陝西的秦劇團基本上喜歡去甘肅演出,主要是因為甘肅和陝西比較接近,交通十分便利,大家往返時間比較短暫,在甘肅表演經費也比較多一些。秦腔作為一種地域性的文化象徵,我們應該要好好保護它,不要讓它失傳了,我們要把它繼承發揚光大,讓後輩們也欣賞一下。


說一說蘭州美食

西北的最大劇種就是秦腔,秦腔的發源地是陝西。唱腔以陝西話為正宗。甘肅慶陽、平涼、天水三地區語言基本和陝西是一樣的。甘肅原來沒有劇種後來以慶陽市環縣的道情戲發展為隴劇代表甘肅劇種。但大部分地區還都是以秦劇團居多。甘肅朋友的意識中陝西來的秦劇團都比較地道、陝西話唱秦腔標準。甘肅人也純樸好客所以陝西的各級秦劇團就到甘肅演出很普遍。


吼高天

因為甘肅秦腔基礎好,兩省交界,人民有共同的愛好,尤其農閒時社裡過廟會都請陝西的秦劇團,這幾乎成為傳統。其它劇種對這裡民俗文華影響較少。其次秦腔符合甘肅人民的文化審美,秦腔粗獷,音質優美,故事情節曲折而富有民族特色。所以有很好的群眾基礎。


海藍之夢

秦腔在西北五省的影響力都大,陝西的劇團職業化發展的最好,參與的人數最多,所以在西北其他地方常見陝西劇團,而且從質量上來說,陝西劇團人才更多,這是一個基數,當然其他四個地方也有很多秦腔名角,但是從整個市場來看,陝西是秦腔藝術中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