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鬱症跟生活習慣以及性格因素的關係解讀!

抑鬱症的分為內源性跟外源性

在臨床上抑鬱被定義為因為神經遞質攝取不平衡導致的心境障礙,

那麼什麼原因才能導致神經遞質攝取不平衡呢?抑鬱症一般被分為外源性和內源性兩大類。所謂外源性,通常是指由外部環境事件所引起的抑鬱症,是對挫折、生活中的不幸事件、工作和學習的壓力等精神刺激事件反應的結果,記得曾經導師說過:每一個人都是潛在的抑鬱症患者,這是很好理解的,經過百萬年的淨化,作為萬物之靈的人類大腦除了基本的動物本能控制神經傳導外還學會了思考,思考會將人類經歷過的諸多情緒壓制進入大腦的潛意識層面,而低等生物是沒有這樣的大腦功能的,所以他們的情緒反應也少的可憐,我們沒聽說患上抑鬱症的鳥兒焦慮症的貓,當處在平和的環境下,人類可以自我調節自己情緒,壓制自己的情緒,但是遇到大的變故,或者生活習慣的改變,人就極容易抑鬱,曾經很多新移民家庭前來諮詢關於抑鬱症的問題,這個群體抑鬱症爆發的幾率更高!

抑鬱症跟生活習慣以及性格因素的關係解讀!

內源性抑鬱症多具有遺傳特徵

而內源性則是由軀體"內部"因素所引起的抑鬱症,帶有明顯的生物學特點,如遺傳成分比較突出,是抑鬱症的一種常見類型。問題在於目前醫學尚沒有找到能夠遺傳的抑鬱因子,基於抑鬱症的遺傳也僅僅是一種假說,譬如說高血壓是可以遺傳的,高血壓人在激越的情緒刺激下發展為抑鬱症的幾率比一般人要高出很多,這就是抑鬱症的遺傳解讀,抑鬱症它是一組以情感持續性低落為基本特徵的精神心境障礙,可伴有思維和行為的改變,並常常出現睡眠障礙、食慾減退、口乾、便秘等軀體症狀。

抑鬱症跟生活習慣以及性格因素的關係解讀!

外源性抑鬱跟生活習慣相關的解讀

我們知道目前神經遞質有多巴胺、五羥色胺血清素(5HT)、內啡肽跟腎上腺素,荷爾蒙,而臨床上抑鬱症與五羥色胺的關係最為密切,五羥色胺受體的主要作用是調節人體大腦內的五羥色胺神經遞質!這種神經遞質的主要作用是調節人的情緒,抑鬱症的發生是中樞神經系統中5-HT釋放減 少,突觸間隙含量下降缺乏所致。臨床上的抗抑鬱藥物都是從調節五羥色胺的濃度入手。

作為神經遞質的多巴胺,對人的情緒影響也是十分重大的。當人們通過努力滿足了自己的需要時,通常會產生這種物質。人類的祖先在經歷了長期的飢餓後找到了食物或發現了獵物時會分泌多巴胺。多巴胺是大腦給予人體的精神獎勵,給人的神經元建立了連接,當再次看到那些食物或獵物時會再次分泌,所以人類對於狩獵趨之若鶩,同樣當玩遊戲得到了高分、實現了短期或長期的目標、辛苦的付出得到回報、學會了一項新技能、發現了一個好玩的東西、演奏樂器、彩票中獎、加薪晉升、受到了表揚、完成一項驚險的挑戰等都會讓人產生多巴胺、產生快感。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講,物質獎勵也算精神獎勵(讓人得到了快樂與滿足),精神獎勵也算物質獎勵(讓人在大腦中產生了多巴胺)。

當某件事能給我們帶來快樂時,就會激勵和促使我們下次還想再經歷,從而形成一項多巴胺迴路。當然成癮的機制跟這是類似的。

荷爾蒙對調節情緒有一定的關係,我們知道荷爾蒙會影響我們的情緒,當腦神經元中缺乏荷爾蒙時,會導致負面情緒的產生。譬如跑步時,隨著強度的不斷增加,人體荷爾蒙的分泌也會增加,從而抑制負面情緒。

內啡肽生於苦痛又能止痛。內啡肽是由大腦垂體分泌的一種大分子肽類物質。內啡肽屬於“先苦後甜”型物質,您有沒有過這樣的經歷,受了傷卻還感到非常興奮, 而且您感覺“那一點都不疼。” 內啡肽是人體內自己產生的一種類嗎啡生物化學合成物激素。內啡肽具有放鬆神經、止痛等作用,可產生興奮感、舒適感和欣快感。比如高強度勞作之後的滿足感,這都是內啡肽的功勞。

由此可見生活習慣跟抑鬱症的關係也是密不可分的,良好的生活習慣會讓人體自行平衡神經遞質,從而起到調節情緒的作用,畢竟抑鬱症是一種以長期負向情緒為主要特徵的心境障礙,不良的生活習慣,或者黑白顛倒的生活,過度的壓力都會導致抑鬱症的爆發!其實在當下社會下,每個人都有嘗試抑鬱症滋味的機會,當然大部分人看起來跟正常人無異這也很好理解,即便是晚期癌症,多數時候也跟常人無異!

內源性抑鬱跟性格關係密切

在《了凡心療愈》裡提到,我們知道人格是由氣質和性格組成的,而氣質是先天的生物因素決定的,具有不可變性,性格是後天環境因素塑造的,具有可變性。不管是外源性抑鬱症還是內源性抑鬱症其實都跟性格相關,只不過內源性抑鬱症跟其關聯性更高,抑鬱是內在的心理狀態而表現出來就是人格,而人格這個詞起源於拉丁語的“面具”是內在心理的外在表現,所以是相互作用的,我們不能脫離心理談人格,也不能拋開人格去探究心理!

我們常常將人格障礙放在介於心理疾病跟精神疾病中間的位置,在未滿18歲的孩子身上,我們稱之為品性障礙,除了未被驗證的遺傳因素之外,這更多是成長過程中原生家庭帶來的限制性信念,大多數人格障礙患者給人孤僻、刻板、不夠活潑的印象,而在這個群體中患上抑鬱症等心理疾病的幾率相對於其他的群體要高出很多!所以說內源性抑鬱症跟性格關係更為密切。

原生家庭對於孩子性格的塑造是很重要的,現在的父母處於對孩子的前途考慮,他們往往比孩子更加焦慮,所以表現的更加功利,誰家孩子有獲得了名次,誰家孩子又考上了什麼好學校,誰家孩子又報名了什麼班,這種不斷的向外的攀比讓很多家長很焦慮,在無意識的主導下,會將這種焦慮投射給孩子,所以當孩子變得孤僻暴躁焦慮自私的時候,父母過來求助,而事實上大多數的問題得追溯到父母身上!孩子是感知動物,他們聽不進大道理,他們只是如實反映大人的特質。

抑鬱症跟生活習慣以及性格因素的關係解讀!

內源性抑鬱者在發病前似乎是抑鬱性人格

反過來,抑鬱症可能會導致抑鬱性人格,內源性抑鬱者在發病前似乎是抑鬱性人格,生來便有抑鬱的氣質,雖然這兩者之間沒有必然的聯繫,但是長期的抑鬱症也會導致抑鬱性人格,抑鬱症的病因有多個方面,首先,多巴胺、5羥色胺、去甲腎上腺素等神經遞質系統紊亂,如遞質含量不足或受體敏感度降低是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其次,大腦結構和功能異常可能也會造成抑鬱症;第三,皮質醇(與壓力有關)分泌過多或調節異常也會引發抑鬱,有研究也表明產後抑鬱與此有關;此外,非生理因素,如壓力事件、人際關係質量低、消極認知等也會導致抑鬱。和許多精神障礙相似,抑鬱症也具有一定的遺傳性,但環境也會影響其遺傳效應的發揮。

壓力是觸發抑鬱的扳機

人們常說壓力太大才導致了抑鬱症,其實只有當外界的條件發生劇烈的改變的時候,像是扳機被觸發,很多人好像覺得自己是一下之間就抑鬱的,其實不然,這是一個很漫長的過程,你不自知而已,人們意識不到自己的問題往往才是最大的問題。

壓力其實代表著你跟抑鬱症的相處方式,無論是外源性還是內源性抑鬱症,其最主要的表現就是以持續低落的負向情緒作為主要特徵,面對負向情緒的時候我們大家慣常的做法無外乎壓制跟逃避兩種方法,而這兩種方法都是痛苦的來源,所以很多前來諮詢的人們問的最多的問題就是:老師!我該如何控制我的情緒!我說:情緒是不需要被控制的,控制產生的壓力猶如高溫灶頭上的高壓鍋,嘶嘶的冒著蒸汽,當它超過了控制的極限,你就爆發了!

抑鬱有哪些表現需要引起警惕

抑鬱症在臨床上主要表現為顯著而持久的情感低落,抑鬱悲觀,並在此基礎上出現自我評價降低,產生無用感、無望感、無助感和無價值感,常伴有自責自罪。思維聯想速度緩慢,反應遲鈍,思路閉塞,自覺“腦子好像是生了鏽的機器”。

意識活動減退,如生活被動、疏懶,不想做事,不願和周圍人接觸交往,嚴重時連吃、喝等生理需要和個人衛生都不顧,蓬頭垢面、不修邊幅,甚至發展為不語、不動、不食,稱為“抑鬱性木僵”。記憶力下降、注意力障礙、反應時間延長、警覺性增高、抽象思維能力差、學習困難、語言流暢性差、空間知覺、眼手協調及思維靈活性等能力減退,以及睡眠障礙、全身莫名疼痛等等。

抑鬱症跟生活習慣以及性格因素的關係解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