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夕何夕960611
文帝劉恆最終能夠上位,只有一點原因,就是沒有同條件的競爭者,他就是唯一。
事情還要追溯到諸呂之亂平定之後。
公元前180年,因為呂后的去世,以呂產、呂祿為首的呂氏宗親唯恐大權旁落,就開始策劃政變,企圖將劉姓天下變成真正的呂氏江山。
結果事情敗露,以陳平、周勃為首的漢室老臣聯合各路漢室宗親,直接就將諸呂之亂扼殺在了萌芽之中。屠殺過後,呂家自呂產、呂祿以降被一體斬絕,呂家這個龐大的政治團體從此在西漢朝堂上徹底消失。
非但呂家被消滅了,就連呂后扶立的小皇帝劉弘,也不被朝臣所承認,一致認為小皇帝劉弘並非是惠帝劉盈的兒子,理應廢黜。
那麼國不可一日無主,若是廢黜掉小皇帝劉弘,那該立何人為帝呢?於是乎,一眾平息諸呂之亂的功臣就坐了下來,進行了激烈的討論。
第一個被推薦出來的候選人,便是齊王劉襄。
劉襄,劉肥之子,劉邦的長子長孫,在劉肥死後繼承了齊王之位。在此番諸呂之亂的過程中,率先出兵牽制了諸呂的注意力,為平息諸呂之亂爭取了時間,算得上此役的大功臣。
而且在劉邦的孫子輩中,劉襄也算得上是出類拔萃,年輕有為,由劉襄來繼承皇位,似乎沒有什麼大問題。於是不少人紛紛支持劉襄即位。
結果就在迎立劉襄之事即將塵埃落定之時,曾與劉襄有過摩擦的琅琊王劉澤卻站了出來,說是劉襄的舅舅駟鈞不是什麼好人,如果讓劉襄即位,駟鈞家族說不定就要發展成下一個呂氏。早就對呂氏恨之入骨的眾臣一聽這話,便紛紛表示排除掉劉襄,重新再選擇一位皇帝。
那麼在劉邦的孫子輩中,除了劉襄之外,基本上也就沒有合適的繼承人選了,只能從劉邦的兒子中挑選出一個人繼承皇位。
劉邦一生共有八個兒子。
長子齊王劉肥,早就已經病逝了。
次子惠帝劉盈,漢朝第二位皇帝,也早早的病逝了。
三子趙王劉如意,戚夫人的兒子,被呂后用鴆酒毒死。
四子代王劉恆,薄姬之子,未來的漢文帝。
五子梁王劉恢,因寵妃被呂氏逼死,終日鬱郁,殉情自殺。
六子淮陽王劉友,被呂后活活餓死。
七子淮南王劉長,趙姬之子,在呂后撫養下長大,逃過一劫。
八子燕王劉建,無端病死,其子被呂后派人刺殺,從此絕後。
所有這麼一看,在公元前180年這個時間點上,還倖存的劉邦之子,只剩下劉恆、劉長兩個人了。但劉長是呂后撫養長大,難保心中不念著呂后的恩情,自然也是不能即位的。
排除掉劉長,那就只剩下劉恆這麼一個選項了。
再加上劉恆的母親薄姬素來低調,風評甚佳,也沒有什麼強勢的親屬,不會出現外戚專權的尷尬局面,簡直就是最佳的繼承人選。
所以在這種種巧合的疊加之下,劉恆的上位就成了一種必然。
盜帥夜留香YE
劉恆皇帝之位來之容易,屬於中彩票大獎一類,周勃,陳平誅滅呂族後商量立誰為帝,當時強悍的劉章和劉襄兄弟倆,誅呂族立下大功,按道理說應立兄弟倆個之一,但是,陳平和周勃認為兄弟倆太強勢,出於個人的利益,不能控制駕馭,所以把目標鎖定於仁厚懦弱的劉邦四子劉恆身上。
劉恆是劉邦不受待見的姬子薄姬所生,劉邦平定代地,封8歲劉桓為代王,劉恆在封地15年間治理的一片繁榮,又因恭儉低調贏得人們的讚譽。與朝廷皇權無爭的劉恆,做夢也想不到自己會做皇帝。眾臣們為什麼選仁厚懦弱低調的劉恆為帝呢?
第一,劉邦的舊臣陳平,周勃經歷過呂后的權力強勢,領叫了呂后掌權的殘酷,小心翼翼地隱忍下來,他們這次重新選立皇帝,不想再選一位強勢的皇帝和外戚來掌控朝廷,自己再受壓制。
第二,陳平和周勃認為劉桓表面懦弱,又無有強有勢力的政治外戚,能好駕馭操縱,這就是陳平和周勃為什麼擁劉恆為帝的重大原因。說白了就是擁立一位傀儡皇帝,沒想到文帝雄才大略,不但沒被陳平和周勃操縱,反而開創出一片繁榮的“文景之治”景象。
總之,劉恆的低調和溫柔意外地,讓陳平周勃為了自己利益看中,沒想到劉恆是位雄才大略的帝王,不過文帝也得感謝二位,要不是這二位發現他這顆金子,也許埋在地下默默無光,不會在歷史上留下輝煌一頁。
趣談漢史
俗語回答:劉恆是漢朝的第五位皇帝,在位及皇位之前,劉恆遠在朝堂之外為代國的代王,其本人在政治上低調,為人寬厚,沒有干擾朝政之意,其母親也不得漢高祖的寵愛,與劉恆一同在代國居住,這樣一個不得勢的諸侯王,想必是其父劉邦都想不到有一天他這個兒子會繼承他的皇位。
但是事實證明是金子總會發光,不會因此埋沒在沙土中。劉恆雖然在代國當一個小小的代王,沒有什麼權勢和兵力,但是在這裡他鍛鍊了自己的治理能力,不斷累積了自己的管理經驗,雖然沒有搶奪權勢之心,但是也毫不懈怠自己。
在誅呂政變之後便決定擁立在代國為代王的劉恆為新一任的漢朝皇帝,不僅因為他是劉邦後代,這樣就可以又將統治漢朝的權力重交到劉氏子孫,還有一個原因是劉恆的寬厚仁德,有才幹,能將代國治理的繁榮昌盛。
呂雉臨朝稱制,封諸呂,害諸劉
公元前195年6月1日,漢太祖高皇帝劉邦在長樂宮駕崩。皇太子劉盈登基為帝,尊母親呂雉為皇太后。劉盈在位期間,母子兩人衝突不斷,公元前189年12月劉盈病重,不能起床。次年,劉盈駕崩。劉盈死後,皇太子劉恭即位成為皇帝,呂后臨朝稱制,並分封呂姓諸王,極力擴展呂氏勢力。小皇帝隨著年齡的增長,少帝發現身世真相(漢惠帝年間,皇太后呂雉命令皇后張氏假裝懷孕,收養美人所生子為己子,立為太子,並且殺死生母。),揚言等年長了必要報殺母之仇,呂雉得知後,對小皇帝感到恐懼,囚禁他於永巷(即宮廷監獄),對外聲稱皇帝重病,拒絕接見任何人。呂雉又對朝臣說小皇帝重病,無法治理國家,應有人接替,得到朝臣肯定。於是,少帝被廢黜,並被呂雉幽禁殺害。呂雉廢殺小皇帝,立恆山王劉義為皇帝,劉義更名為劉弘,即“後少帝”。
呂太后臨朝稱制期間,違背高祖劉邦的白馬之盟,分封諸呂為侯,又以嫁女結親的方式將呂家女性嫁給諸劉。而高祖劉邦的八個兒子,卻幾乎被呂后殺完,僅餘皇四子劉恆和皇七子淮南王劉長。
惠帝年間,呂后就找理由殺害了皇三子趙王劉如意,改封皇六子淮陽王劉友為趙王,嫁以呂家之女。劉友有寵妾,遂被失寵的呂家王后誣告謀叛,召入京城餓死。呂太后又改封皇五子梁王劉恢為趙王,嫁以呂產之女。呂氏掌握趙國,監視劉恢,呂王后又派人毒死劉恢寵妾,劉恢又傷心又害怕,自殺。呂太后認為劉恢為了女人殉情自殺,廢除了劉恢的封國。皇八子燕王劉建去世後,呂太后又派人殺死劉建的庶子,燕國於是因絕後而被除國。
呂雉身死,周勃、陳平等軍功元老大臣“誅呂安劉”,商議改立皇帝
公元前180年8月18日,呂太后崩逝,與漢高祖合葬長陵。由於呂后在政時期培植起一個呂氏外戚集團,從而加劇了漢統治階級內部的矛盾,因此在她死後,馬上就釀成了劉氏皇族集團與呂氏外戚集團的流血鬥爭。呂太后沒有完成她的政治計劃就去世了。漢統治階級內部矛盾驟然激化,袒劉之軍蜂起。齊王劉襄發難於外,周勃、陳平響應於內,劉氏諸王,遂群起而殺諸呂,劉氏皇族集團與呂氏外戚集團的一場流血鬥爭,以皇族集團的勝利而告終。
誅呂政變後,周勃、陳平等軍功元老大臣昭告天下,少帝劉弘及梁王劉泰、淮陽王劉武、恆山王劉朝等,並非漢惠帝親生兒子,應當廢黜,另立新君。
“少帝及梁、淮陽、恆山王,皆非真孝惠子也。呂后以計詐名他人子,殺其母養後宮,令孝惠子之,立以為後及諸王,以強呂氏。”其實他們作出這個決定,是因為以下幾個因素:
少帝劉弘是孝惠皇帝的兒子,是呂雉的孫子,且為呂雉所立,劉弘的皇后呂皇后是呂祿的女兒,也為呂雉所立,功臣列侯怕劉弘成年後會對他們進行報復。
劉弘年少,不足以樹立皇帝權威。
此外,劉弘並非嫡子,繼承皇位的正當性不足,
作出這個決定後,他們著手策劃議立新皇帝的事。邀請劉邦的大嫂陰安侯、二嫂頃王后以及遠房堂弟琅琊王劉澤參與議立皇帝之事。
元老大臣議定皇帝標準,代王劉恆勝出
立誰?肯定得是劉邦之後,於是最有資格的劉邦庶長子劉肥的長子齊王劉襄(二十餘歲)、劉邦八子淮南王劉長(19歲)以及劉邦四子代王劉恆(24歲)被列入考慮的皇帝候選人。
人選已經有了,但是有三個,該怎麼選呢?這成了大臣們商量和爭議的焦點。於是,經過反覆商討,確定了一個立帝的準則:
也就是前面所說,必須是劉邦的後代。
所立之人的外戚不能過於強勢。
所立者本人必須謙遜。
所立者必須符合漢朝的指導精神與核心價值“以孝治天下”。
必須在誅呂政變中沒有出力,便於突出軍功元老大臣擁立的功勞。(當然,這一條只能是幾位大臣私下定下的準則)。
而按照這條準則一套上去,第一個候選人為劉襄被否決了,劉襄被否決的主要原因,有二。
第一:大臣們否定他以“推本言之,高帝嫡長孫”宣稱具有繼承合法性的說法。大臣們都知道,劉襄的祖母曹夫人為劉邦早期的情婦,無婚姻關係。呂雉與劉邦明媒正娶,確實是正妻,呂雉和劉邦合葬,昭告著呂雉的正室地位不可動搖;劉襄的說法,也等於說先前的孝惠帝劉盈是庶子。因此,劉襄提議的這個“嫡長孫之說”未被大臣們所認可。
第二:功臣列侯不願擁立擅自造反的諸侯王為皇帝,而且大臣們對劉襄殺掉中央派出輔佐與監視他的齊丞相邵平,擅自起兵,極不以為然。劉襄自認誅呂政變中首難之勳,在事後被大臣們認為是起兵造反的大過。
第二個候選人為劉長也因為以下原因被否決了:
一、心狠手辣,不遵法度。
二、個性剛毅跋扈,難以輔佐。
三、劉長母(雖已死)親心地不善,而且家裡有勢力,恐怕重演呂后的悲劇,不可以登基。
最後一個候選人就是劉恆了,那為什麼會選擇劉恆呢?其實我們看下前面的標準就不難看出,這簡直是給劉恆量身打造的呀。
一、劉恆是劉邦在世的孩子中年紀最長者,符合“有嫡立嫡,無嫡立長”的原則。
二、劉恆在誅呂政變中聽從諸位大臣的建議,沒有擅自起兵。正因為他沒有起兵,所以他在誅呂政變中沒有什麼功勞,可以突出陳平等人擁立的功勞。
三、劉恆向來聽命中央,而且為人仁愛孝順,個性寬容謙厚,易為大臣輔佐。
四、劉恆的母親薄夫人為人謹慎善良,老婆竇氏一家更是不行,在劉恆沒當皇帝之前,根本就是窮老百姓。可以避免外戚跋扈事件重演。
五、漢代實行的是以孝治天下,劉恆很孝順,在後來的二十四孝中列名。書上說:劉恆以仁孝之名,聞於天下,侍奉母親從不懈怠。母親臥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帶;母親所服的湯藥,他親口嘗過後才放心讓母親服用。其他皇子也可能孝順,但口碑絕對比不上劉恆。
俗語俗評一家之言
漢文帝劉恆也不負眾望,與其兒子漢景帝統治時期合稱為文景之治,奉為賢明皇帝的典範。此外,漢文帝在位時,存在諸侯王國勢力過大及匈奴入侵中原等問題。漢文帝對待這些問題採取的是異常謹慎而且又有效的手法。對待諸侯王,文帝採取以德服人的態度,小錯不糾,在中央弱勢的時候成功安撫了各地蠢蠢欲動的諸侯,為後來漢景帝處理七國之亂造就了一批忠心耿耿的諸侯王和大臣。最重要的兩個大動作是:安撫吳王,使得吳王在最年富力強的時候沒有假借喪子之仇反叛;在齊王死後將齊國一分為七,既滿足了齊王的兒子們稱王的需求,為自己贏得了賢德之名,又消除了最大的一個諸侯國齊國。假如文帝的謹慎穩重的做法被一直持續下去,漢朝也就不會發生後來的七國之亂,諸侯王問題亦有希望能夠和平解決。
本問題回答者是@俗人俗語俗評 ,本文所有觀點僅代表個人觀點,如有不同的觀點,可以在評論區進行討論。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俗人俗語俗評
俗人俗語俗評
劉邦死後,呂后當權,此時諸呂做大。呂后將呂產、呂祿等呂氏宗親相繼安排到重要位置,漢朝的江山大有“由劉變呂”的趨勢。而由於呂氏一族的專權,朝中大臣及百姓對呂氏的厭惡情緒也水漲船高。呂后死後,呂氏一族失去了主心骨,以周勃、陳平等漢初老臣及朱虛侯劉章、齊王劉襄等劉氏宗親的帶領下,被呂氏一族剷除殆盡。
呂氏一族倒臺之後,那接下來就是要分果果排坐坐了,雖然被呂后所立的“傀儡皇帝”劉弘還在宮中,但由於其年幼且出身不明,顯然已經被眾人棄之一旁。那麼該選誰來當皇帝呢?
候選人一,朱虛侯劉章。
劉章是第一個站出來反對呂氏的,少年有為,敢打敢拼,他給齊王劉襄寫了一封裡應外合的密信,並許以事成之後“皇帝之位”侍之。但是他的輩分太小,威望不足,在劉邦的孫子輩中都排到中下游。因此,第一熱門候選人因“先天條件不足”被排除在外。
候選人二,齊王劉襄。
劉襄是劉邦長子劉肥的兒子,作為皇長孫的劉襄不但坐擁漢朝最大的封地,實力雄厚,而且在平定“諸呂作亂”中立下大功。按常理來講,劉襄如果被選為皇位繼承人是合情合理的。但是劉襄的外戚勢力太強,其舅舅駟鈞為人暴惡,和呂后完全有的一拼。因此,滿朝大臣不敢冒這個險。
在排除了前兩個候選人之後,大臣們想起了劉邦的第四個兒子劉恆,但是劉恆在反呂鬥爭中沒出過力,人也太老實,令人意外的是,大家居然都同意劉恆做皇帝。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其一,劉恆的媽媽當年的薄夫人,不受劉邦寵幸,在朝中沒有外戚關係,在朝廷上構不成勢力。大臣們都想著自己撈取好處,自然希望一個沒有根基的人做皇帝,那麼這樣很好控制。
其二,呂后在世時,殺掉了劉邦的很多兒子,劉恆母子非常的低調,不顯山不露水,沒被呂后放在眼中,因此劉恆是為數不多活下來的皇子。
其三,劉恆母親家沒有什麼勢力,老婆竇氏一家更是不行,在劉恆沒當皇帝之前,根本就是窮老百姓;而劉襄劉章等人這邊就不行了,他的舅舅家族勢力很強大,而德行更是比小心謹慎規規矩矩的薄、竇兩家差的太遠了。
其四,劉恆的品行好。漢代實行的是以孝治天下,劉恆很孝順。母親薄夫人臥病三年,他常常晝夜照顧母親;母親所服的湯藥,他親口嘗過後才放心讓母親服用。其他皇子也可能孝順,但口碑絕對比不上劉恆。
因此,在大臣的眼裡,劉恆不是一個強勢的人,所以更願意立他為皇帝。劉恆登基後,勤政為民,修養生息,外交上韜光隱晦,居然成了一代名君,開創了“文景之治”的大好局面。
小武痴史
公元前195年劉邦去世,太子劉盈即位是為漢惠帝。惠帝自幼身體孱弱,在位僅僅七年就病逝了。呂后立惠帝幼子為皇帝,自己以太皇太后的身份把持朝政,朝廷的一切法令都由呂后簽發,她成為了漢帝國實際的最高統治者。
呂后獨掌大權後先後用計騙殺了趙王劉如,趙王劉友,梁王劉恢則在呂后壓制劉氏的政策下自殺。呂后去世後,太尉周勃聯合劉邦時期老臣剿滅了呂氏,並以呂后所立少帝劉弘並非漢惠帝親生子為由,廢殺了少帝劉弘。
漢代的繼承原則是“實子繼承”只有兒子有繼承權,孫子是沒有繼承權的。 群臣於是就把目光投向了劉邦在世的兩個兒子代王劉恆和淮南王劉長。在經歷了呂后專政後,在帝位繼承人選上群臣更注重人品。淮南王劉長是為劉邦少子,自幼喪母由呂后撫養長大,其舅舅趙兼素有惡名。而代王劉恆寬厚仁慈,呂后時曾下令讓王劉恆為趙王,劉恆卻說自己願意永遠待在代國,替漢朝抵禦匈奴,因而名聲較好,其母薄氏向來謙虛恭謹。因此大臣們最終決定擁立代王劉恆為皇帝。
博史鑑行
因為漢文帝劉恆的皇位是通過“選舉”選出來的!
皇帝之位,九五之尊!中國古代皇權繼承無非以下幾種,父死子繼,兄終弟及或者改朝換代,還有被投票選出來的皇帝嗎?策劃人是誰?候選人是誰?評委們又是誰呢?下面我們來介紹一下西漢初年非常規的“民主選舉”
漢高祖劉邦
當時,漢高祖劉邦去世,其子惠帝劉盈繼位,太后呂雉掌控大權,呂后執政期間,大力排擠劉氏諸王和劉邦舊臣功臣派,重用孃家呂家人,一時間呂家滿門朱紫,封王封侯者不計其數!劉姓諸王和功臣派敢怒不敢言,隱忍蟄伏,等到呂后一死,立馬發動政變,誅殺呂氏滿門,並且廢掉了呂后立的小皇帝,新皇帝誰來幹呢?一干大臣犯了難,當時西漢初年皇位繼承製度並不明確,天下諸侯王都躍躍欲試,都想著有朝一日入承大統,君臨天下,那麼到底選誰?誰來選?怎麼選?就成了大問題,下面先介紹以下幾方勢力
呂雉
功臣派:代表人物陳平(丞相)、周勃(太尉)、灌嬰(大將軍)
丞相陳平
劉氏諸王分為幾大集團,分別為
楚王派:代表人物劉交(楚王,高祖劉邦之弟)、劉郢客,申公
高祖劉邦
代王派:代表人物劉恆(代王,高祖劉邦第四子),薄昭,宋昌,張武
代王劉恆
淮南王派:代表人物劉長(淮南王,高祖劉邦第七子)、趙兼、柴奇
淮南王劉長
齊王派:代表人物劉襄(齊王,高祖劉邦長孫)、劉章(朱虛侯,高祖劉邦之孫)、劉興居(東牟侯,高祖劉邦之孫)、駟鈞、魏勃
齊王劉襄
其餘諸侯王:代表人物劉濞(吳王,高祖劉邦侄子),劉澤(琅琊王,高祖劉邦堂兄),劉遂(趙王,高祖劉邦之孫)
吳王劉濞
當時諸侯王全都在自己的封國,所以長安的軍政大權其實是掌握在元老派大臣手裡的,元老派雖說大權在握,但是這群人嚴格意義上來說只是服務皇家的子民,他們做出的判斷應該比較客觀,所以策劃人和評委大部分都出自元老派集團!當然沒有皇室的人參加肯定也不行,不好看也不好聽嘛!但是,有一個條件,做評委的諸侯王一定不能參加候選人選拔賽,所以,陳平周勃商量了一下把最沒有資格繼承皇位的遠支皇族琅琊王劉澤拉進了評委班子,為了平衡各方利益,大臣們忙的一片焦頭爛額,總算是把選舉班子整理好了,盛大開辦
太尉周勃
策劃方:大漢帝國政府
五大評委:丞相陳平,太尉周勃,大將軍灌嬰,御使大夫張蒼,琅琊王劉澤
大將軍灌嬰
五大候選人:齊王劉襄,淮南王劉長,代王劉恆,楚王劉交,吳王劉濞
首選被排除在外的是楚王劉交,一方面是劉交年齡太大了,他是劉邦的弟弟,現在已經奔七十了,這今年即了位,搞不好明年就得辦國喪!另一方面,陳平等人有私心在裡面,這個楚王劉交年齡大,經歷的大風大浪也多啊,這樣的話,如果選他做了皇帝,那麼這麼一位政治經驗無比豐富的老皇帝完全不用依靠元老派大臣來處理政府事務,元老派自然會失勢!在劉邦的所有的謀臣中,陳平無疑是最雞賊的一個,他不可能不為自己的前程盤算,更何況還有那麼大一個元老派集團,都指望著能從選皇帝之事中分一杯羹,所以綜合這兩方面因素,楚王劉交第一個被排除在外,果不其然,劉交在這一年的年底就病死了!劉交不行,因為年齡太老!
劉邦父子
然後被排除在外的是吳王劉濞,劉濞是劉邦的侄子,從小彪悍善戰野心勃勃,跟著劉邦東征西討也立過不少戰功。而且此時年富力強,盛名在外,按說也是個不錯的人選!但是,五大評委稍加思索,頓感不妥,劉濞的血緣關係太遠了,那邊兒還有一大幫劉邦的兒子和孫子呢?你信不信這邊兒立了劉濞,那邊兒劉邦的子孫們就敢聯合起來打進京城說個一二三來!所以,劉濞雖然聲名遠揚,但是血緣關係太疏遠了,絕沒有繼承皇位的資格,劉濞為此忿忿不平,直到幾十年後自稱東帝,把帝國攪了個天翻地覆!劉濞不行,因為血緣太遠!
吳王劉濞造反
最有希望繼承皇位的其實並不是劉邦的兒子們,而是這個齊王劉襄,齊王劉襄絕對是個人才,一點兒不像他那個懦弱的父親劉肥,劉襄兄弟幾個的性格反而都非常像爺爺高祖劉邦那樣英明神武!齊王劉襄年紀輕輕,謀略過人,他是第一個起兵誅殺呂氏的諸侯王!他弟弟朱虛侯劉章更是不得了,這是一個膽大心細的王子,這麼說吧,呂后活著的時候他就敢當著呂后的面殺呂家的人,還讓呂后一點兒毛病挑不到,你說這人厲害不厲害!智勇雙全年輕有為那是一點兒不誇張,而且滅諸呂時,劉章和弟弟劉興居更是不含糊,一馬當先,殺呂產呂祿圍皇宮,為誅滅呂氏集團立下首功!而且齊國當時仍然是天下第一諸侯國,國力強盛,看來齊王這一支對皇位是志在必得啦!可是萬萬沒想到,五大評委沒有一個支持劉襄的,為啥呢?元老派大臣很好理解,劉襄的齊王派勢力太強了,一旦齊王進京,自己這幫元老派大臣絕對是要靠邊兒站的,一旦失勢,誰知道自己能不能落個壽終正寢呢?所以元老派大臣絕對不希望劉襄繼統!那琅琊王劉澤為啥反對劉襄呢?劉澤跟劉襄仇大了去了,他比元老派反對劉襄反對的更激烈,這結下的樑子得往前說了,劉襄起兵反呂之前,怕自己實力不夠強,特意設計邀請琅琊王劉澤參加自己的行動,等琅琊王一到立刻扣住琅琊王,把琅琊國佔領瞭然後把琅琊國的軍隊也給兼併了,劉澤鼻子都氣歪了,自己可是劉襄的爺爺輩的人了,沒想到被個小孩子給耍了,但是劉澤畢竟是老江湖了,大風大浪見的多了!他立刻表示願意聽從劉襄調遣,願意進京幫劉襄去遊說朝廷大臣立劉襄為皇帝,恰逢此時朝廷大臣邀請劉澤做評委去京城,於是劉澤立刻打馬上路,心裡暗想:“劉襄你這個孫子,老子要是不報這一箭之仇,我是你孫子!”劉澤一到京城開口一句話就把劉襄的帝王之路徹底封死了,劉澤說:“劉襄的舅舅是個貪婪殘暴之徒,如果劉襄繼位,必定是下一個呂氏外戚專權!”得了,就這一條,滿朝大臣絕對不會再提讓劉襄繼位的事兒了,外戚專權這些年把元老派害慘了,絕對不能再來一個外戚專權,打死都不行!陳平周勃等人立刻派大將軍灌嬰率大軍抵達滎陽,堵著齊國軍隊不讓齊王劉襄進京,劉襄這才意識上了當,罵著娘在滎陽城下駐紮下來,就此停下了腳步,同時也停下了走向皇位的通道!劉襄不行,因為勢力太強!
朱虛侯劉章
完事兒五大評委確定了下一步思路,立子不立孫,皇位繼承人必須從劉邦的兒子中選!這樣的話,只有代王劉恆和淮南王劉長符合條件,當時淮南王劉長自恃自己是高皇子之嫡子(雖然劉長不是呂后的親生兒子,但是他確實呂后從小撫養長大的),派遣大批使臣進京,上下活動,拉攏人心,圖謀帝位!反觀代王劉恆,一直以來給別人的印象就是個軟弱無能的王子,除了人比較孝順之外好像沒啥才能,所以劉長也不大看得起這位庶出的四哥!況且劉恆遠在代國邊疆,與世無爭,沒人看好這位王子,他這十幾年間幾乎被所有人都給遺忘了的感覺!正因為如此,淮南王劉長志在必得,每天往返於長安的快馬書信不斷,忙的不亦樂乎!但是恰恰因為他自己自恃的嫡子身份害了他,他是呂后一手養大的啊,孩子是誰養的跟誰親啊!想到這兒,所有人立刻感到脊樑一陣發涼,在座的諸位都是可是滅了呂氏滿門啊,哪一個人手上沒有沾呂家人的血啊,這可是百分百的血海深仇啊,這個淮南王劉長現在年齡還不是很大,難保他以後不會為自己的嫡母呂太后報仇啊,那樣的話,元老派這些人可就不是失掉權勢那麼簡單了,恐怕闔家滅門之禍為時不遠,想到這兒,就不敢再往下想了,不行絕對不能立劉長,陳平心想咱們這些老兄弟要是還想安享晚年的話,立誰也不能立劉長!所以任憑劉長左右逢源,上下活動也總歸無濟於事,一個支持他的人都沒有,劉長不行,因為跟呂后太親!
淮南王劉長
那就只有代王劉恆了唄,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劉恆差不多是個最完美的人選!第一,劉恆血統純正,他是劉邦的第四子!第二,劉恆一直以來的表現都很軟,誅滅諸呂之亂時,天下諸侯紛紛起兵響應,唯獨劉恆不聞不問,一言不發,他始終遊離在政治核心圈之外,表現的很軟!第三,劉恆此時已經成年,而且他母親家出身低微,非常低調,尤其是他母親薄太后那是個出了名的與世無爭的老好人,絕對不會出現呂氏專權的情況!第四,劉恆為了繼承皇位殺了自己的王后呂氏(這件事兒眾說紛紜,大家可以參考文末我的另一篇文章《揭秘:開創文景之治的賢君漢文帝嫡妻和四個嫡子非正常死亡之謎》),劉恆手上是沾了呂家人的血的,這樣就絕對不會在為呂氏反攻倒算,這一條很重要!
薄太后和幼時劉恆
所以,立代王劉恆成了最佳也是唯一的選擇,他是高祖諸子中在世的最年長者,這樣天下諸侯王沒啥好說的,不會再因為爭奪皇位大動干戈(當然後來看來好像也不大管用),然後劉恆跟呂家劃清了關係,能保障元老派和劉姓諸王的利益,最重要的是劉恆一直表現得很軟,而且沒有強大的外戚撐腰!這一點才是陳平周勃最滿意的,因為這樣的皇帝好控制啊,而且他又沒有強勢的外戚可以依靠,只能還依靠這些元老派大臣們,這樣才是陳平們最滿意的結果!
漢文帝劉恆
可是萬萬沒想到啊,這個代王劉恆絕對是個絕佳獵手,善於偽裝善於潛伏!等到一進了京城,立刻君子豹變,再也不是以前人們所熟知的軟弱的代王劉恆,轉而變成了聰明睿智,雷厲風行的漢帝劉恆,從而開創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盛世——文景之治!就這麼一個不起眼的皇子,騙過了所有人,最終遊刃有餘的獲得了天下諸侯人人皆欲取之的九五之尊皇帝寶座!劉邦在九泉之下,要是知道自己還有個這麼能幹的兒子,估計也能含笑九泉了!
李老師歷史課
【據實回答每一個問題】
認真答題的老爹:
如果從皇位繼承人的角度上看,漢文帝的確可以說得上,是很幸運的皇帝。因為按照正常的情況,漢文帝劉恆是永遠都沒有可能,繼位稱帝的。
原本默默無聞的代王劉恆,會被選中成為皇帝,原因在於:
第一,按照“父死子繼,兄終弟及”的順序來看,代王劉恆是當時最有資格,繼任皇帝的人選之一。
第二,代王劉恆的母親薄姬,她的家族沒有什麼勢力,不會導致外戚掌權的局面出現,薄姬不會成為第二個“呂后”。
01.漢惠帝劉盈死後,西漢政局的大致情況:
劉邦當時有庶長子劉肥,嫡長子劉盈,次子劉如意,第三子劉恆,還有其他的兒子,但是沒有繼位皇帝的可能,我們就不再詳述了。
劉邦死後,嫡長子劉盈繼位,也就是漢惠帝。由於他的生性軟弱,致使呂后獨攬朝政大權。在呂后掌權的期間,劉如意被她用毒酒害死。
劉肥也在漢惠帝六年的時候,離世。過了一年,漢惠帝也離世。在諸呂之亂被平定後,所謂漢惠帝的子嗣,都被證實是假的,因此全都殺了。
至此,劉邦的兒子中,真正有資格繼任皇帝的人,按照“父死子繼,兄終弟及”的次序排下來,就是代王劉恆。
02.諸多因素,讓劉恆有機會稱帝。
在諸呂之亂被平定後,西漢群臣就商議,該擁立誰繼位稱帝。
最後,選定代王劉恆。
第一,代王劉恆是劉邦的第四子,按照父死子繼,兄終弟及的順序,劉恆是當前最有資格,繼任西漢皇帝的人選。當然,西漢群臣也可以選擇其他皇子。但是,代王劉恆為人謙遜,有賢德之名,這樣的性格,無疑又給他能夠繼位稱帝加分。
第二,代王的母親薄姬,沒有強大的家族勢力,不會導致類似呂后當權,致使外戚掌權的情況。
本來,按照正常的情況,代王劉恆是沒有可能,繼位稱帝的。但是,就是這麼的幸運,在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劉恆真的繼位,成了開創文景之治的漢文帝。
因此,原本默默無聞的代王劉恆,在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才會被選中成為皇帝。
你對這個問題,有什麼看法?可以在評論區裡,發表你的看法。
老爹有話說
代王劉恆正因為低調默默無聞才沒有遭到呂雉的迫害,確切的說當呂雉要迫害劉恆的時候正好劉盈去世也沒了心情與時間,代王劉恆的母親是薄姬,雖然給劉邦生了一個孩子但是地位一直低下,並且備受冷遇,但是薄姬是一位有教養的女子劉恆也成為了一個很有愛的王子,小的時候就知道幫助貧苦的人,這些事蹟也都為日後大臣選劉恆增加了一點砝碼。
劉恆八歲的時候得到了三十多位老臣的支持被封為代王,代國是地處漢朝邊疆極為苦寒,但是劉恆卻把代國治理的井井有條欣欣向榮,代王劉恆寬厚仁慈的盛名遠播,這些都是代王最後勝出的原因,當然了還有一些原因。
那就是陳平周勃覺得代王劉恆品德好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也好控制,最重要的是代王劉恆實力最弱不說還沒有兵權,這些都是劉恆被選中的原因,劉恆登基以後果然廢除很多殘酷的刑罰並且實行與民修養生息的政策,並且劉恆深受儒家思想薰陶,用文治天下,漢景帝也是如此,所以才開創了“文景之治”,不得不說選代王劉恆真是最有利於江山社稷的決定啊。
婉兮歷史
呂雉死後,劉邦長孫齊王劉襄打著清除諸呂的旗號向長安進軍。同時,劉姓諸王相繼起兵,天下局勢立時風起雲湧。周勃、陳平等元老在劉襄弟弟的幫助下,控制了京城軍權,鏟滅了諸呂。並派灌嬰把守滎陽,堵住了諸侯進軍的道路。
按理說劉襄在這場政治鬥爭中功勞最大,加之他又是劉邦長孫,可謂根紅苗正,應該可以被立為皇帝。可是劉襄能力太強,他在齊國有一套自己的人馬。加強京城有一位掌有軍權的弟弟,所以如果劉襄登基,那周勃、陳平等老臣肯定會被閒置。再加強劉襄的老婆大有呂雉的做派,朝廷怕出現第二個呂后。所以就否定了劉襄。
最終為什麼選擇劉恆是因為:
1、朝中勳舊認為劉恆老實好控制;當年趙王死後,呂后曾經派人訊問劉恆是否願意到趙國去當趙王,可是劉恆的回覆是“願為嫡目守邊”。當時劉恆的封地在代國,地貧國弱而且隨時面臨匈奴的威脅。趙國呢?是與齊並稱的大國、富國,呂后問他願不願意去他竟然說不願去。群臣都認為他老實好欺。
2、中央沒勢力,好控制。劉恆在中央沒有任何勢力,母親薄太后的家族勢力也不強,如果立劉恆為帝他就必須依靠那幫老臣,這樣就能最大保障勳舊集團的利益。
可是劉恆也不像想象中的那麼老實,他登基後的第一件事就是用代國帶來的將領,控制了京城軍權。後來又把一幫勳舊攆回了封地,周勃還差點以反叛罪給殺了。
滄海一粟7528
劉恆被立為帝,實際上是劉邦舊臣們的政治投機行為。
劉邦舊臣們的政治投機
劉邦通過最後幾年的努力剪除了異姓王的威脅,但同時也分封了大量的同姓王。
呂后執政後,又大量分封呂氏一族,這群外戚毫無功績卻佔據著高位,令無數藩王和劉邦舊臣不快。
呂后
在呂后活著的時候她還能以自己威望去維持他們之間脆弱的平衡,但是呂后一死,各地藩王無不磨刀霍霍向著帝王之位。
而新立的漢少帝身份又存疑,並且呂氏名不正言不順的封王行為給了這群藩王最好的“靖難”口實,藩王發難已如劍在弦上。
就當時的中央政治局勢來說,呂氏勢力仍控制著漢少帝,並且對開國的豐沛系、功勳繫有著絕對的優勢。
如果呂氏在今後與藩王的戰爭中獲勝,那麼這群開國元老尚能苟延殘喘。
如果戰敗恐怕就如明朝“靖難”之役一樣帶來的就是中央勢力的全部洗牌,這是這群元老絕對不想看到的局面。
於是作為劉邦的舊臣,豐沛系與功勳系達成基本共識與其坐以待斃,不如從絕境之中拼出生路。
劉邦
無論如何也要維護中央政權的穩定與安全以保證他們這個集團的基本利益。
他們首先清除了呂氏勢力,不給藩王們起兵的口實,接著殺了有著呂氏血脈的劉盈之子比表明自己擁劉的決心消除他們起兵幻想。
同時又營造迎立強勢藩王的假象以麻痺他們的神經,隨即迎立一位輩分高、弱勢、賢明遠揚的藩王劉恆進京稱帝造成即成事實,讓各地藩王師出無名。
如此一來,他們不僅獨佔擁立之功,還避免了天下陷於戰亂的危險。
擁立代王劉恆是他們最明智的決定
而在代王劉恆進京之後,這群劉邦舊臣才選擇對呂氏一脈進行最後的清算,從這一點足以看出他們的狡猾與奸詐,無時無刻不給自己留條後路。
並且當代王劉恆入駐未央宮之時,又遭到了值班侍衛的阻攔,直到周勃到來之時劉恆才得以進去。
這也是中央功臣集團給劉恆的一個下馬威代表著沒有我們,你劉恆連未央宮的們都進不去。
從劉恆被擁立位帝之後他的四個兒子在一個月內相繼病死來推測,他的這些兒子很可能有著呂后血脈,而代後則是當時呂后大肆與劉氏聯姻送出的宗室之女。
照此推測,代後為呂氏,那麼當齊王劉囊即位之後,對呂氏的清算勢必會蔓延到代王劉恆身上。
所以前往長安稱帝即是求權,也是劉恆自保的一種手段之一。
這也與後世唐太宗弒兄殺弟、朱棣“靖難”一樣,都是為了自保而迫不得已的上位行為。
同時也正是這種無法抹除的原罪,激勵著他們成為一代明君聖主。
即位後的劉恆很快就展現出了超常的政治手腕,他首先肯定了以周勃和陳平為首的誅呂行為。
漢文帝
隨後進行論功封賞,首先就是大肆封賞有著擁立之功的功臣集團,隨後就是封賞豐沛集團,再次就是各地藩王,最後才是劉恆從代地帶來的班底。
正是 對功臣集團的大肆封賞,穩定了他們的軍心,使得他們充分支持代王的稱帝行為。
而功臣集團的擁護則構成了劉恆的權力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