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2 昆明山腳下一家叫某婆婆的小店,每次去門口全是車至少排隊半小時

吃,是一種文化!不同的民族、地域有不同的飲食文化,而苗家美食那充滿濃郁民族特色和鄉土氣息的味道,便成了不可不嘗的美味!

要說起在昆明極具代表性的苗家美食,這家不到10張桌的小店不可不提,

只要哪天想吃酸湯牛肉和酸湯魚了,我總是第一時間想到它,然後約上小夥伴一起去。

(雖然每次去都要排隊等半天才能吃上)

第N+1次去,他們家又新增了一些特色菜,

幫你們嘗新的重任就交給我吧,蒸牛肉鮺、腸衣排骨、血豆腐...

這些個苗家美食,光聽聽名字就口水流一地了。

01蒸牛肉鮺

啊哈哈哈~是不是連名字都念不來了,蒸牛肉鮺(zha,三聲),

牛肉用鮺粉混合起來,放進罈子裡面醃製,最後置於蒸屜內蒸熟,老少咸宜。

感覺有點類似於我們昆明的粉蒸肉,不過是用牛肉製作的哦,

牛肉酥爛,鹹鮮適口,軟糯入味,非常好吃。

02腸衣排骨

豬排骨肉質細膩、肉色陳紅、醇香可口,宰成5-7CM長度,用腸衣包裹住,

就像被男朋友溫柔摟抱著,滿滿的都是美味。

天然調料,全手工灌製,啃起來很香,臘香沁脾,骨香入味,沁人心扉,

肉質厚實,麻辣爽口,一口一個完全不在話下。

03苗家血豆腐

用新鮮豬血、肥肉粒、豆腐等混合捏成,然後用火燻烤而成的美食佳品,

色澤紅潤、製作考究,是地地道道的苗家風味。

血豆腐顏色相當誘人,吃起來也麻爽可口,

柏煙臘香、鹹麻適口、回味濃郁,幹香滋潤且綿韌耐嚼,是下酒的佳品哦。

04豆腐圓子

這道上了“舌尖上的中國”的豆腐圓子,我可是吃完了還打包一份帶走的,

“贏得芳香四方溢,白玉入油亮似金。”一句詩詞便將豆腐圓子的讚譽展現得淋漓盡致。

只需隨便蘸一下蘸料,更是增添了豆腐圓子的豐富口感。

表面不光滑,凹凹凸凸、肉嘟嘟的,感覺萌萌噠,

豆腐圓子外脆裡嫩,吃在嘴裡覺得特別厚實,

香氣四溢,蘸上辣椒麵能讓豆腐越發幹香,回味無窮。


05苗家蒸香腸

經過柴火煙燻過的苗家香腸,蒸熟後更香,熱吃最有味,

剛出籠的香腸,那香味實在太誘人了。

肉香、煙燻味...融合在一起層次豐富,肉香濃郁肥瘦適中,口味獨特,

一切都是剛剛好的苗家味道,鹹麻爽口讓人回味。

06苗鄉臘肉

傳統熏製的苗鄉臘肉,帶著濃濃的年味,松針燃燒和臘肉香味混雜在一起,

“燻”成的臘肉會散發一股松柏枝的煙氣,富有地方特色的苗鄉臘肉,醇香的味道值得稱讚。

端上桌油亮油亮,肥而不膩、綿糯綿糯的,脂肪呈現乳白色,肉身乾爽結實而又富有彈性,

涮一下酸湯,欲罷不能的酸爽,越吃越想吃。

07生牛舌

之前來吃,是用煮熟的牛舌涮酸湯,這次有生的,就點了一份,

想看看兩者在口感上到底是有什麼區別。

牛舌可是牛身上活動最頻繁的部位哦,肉嫩且非常的香,營養價值高,

生牛舌被切得特別的薄,只需要涮上幾秒就可以吃了,口感更加爽滑。

08苗家三脆

脆哨、辣椒和花生組成一盤苗家三脆,脆哨吃起來又松又脆的,

很少的油脂也會帶來口感上極大的滿足感。

嘎嘣脆哨、香酥辣椒、爽脆花生,再來一口店家自釀美酒,簡直太爽了。

09芥末毛肚

他們家的芥末毛肚,可是相當受歡迎噠~來這吃酸湯,必須要點一份哦,

當紅火的酸湯遇上小清新的毛肚,讓人莫名清爽。

這份芥末毛肚,既可以涮煮酸湯鍋吃,也可以蘸芥末直接吃,口味很奇特,

吃多了涮火鍋的毛肚,不妨來試試這個吧。

毛肚又脆又嫩,蘸上芥末蘸料,芥末增加了毛肚的鮮美,

將毛肚塞進嘴巴里,刺激感簡直爆棚。


10酸湯牛肉

用酸湯來涮煮牛肉可以說是,能非常好的詮釋牛肉的鮮嫩程度了,

新鮮的黃牛肉,味道不腥,鮮嫩柔軟,酸湯和牛肉實在是絕配中的絕配。

通過酸湯浸煮之後,肉質細嫩,飽滿爽口,吸足了酸湯的牛肉簡直欲罷不能,

口感嫩而不膩,香味濃厚,又不失嚼勁。

酸湯,酸味醇厚、清香樸鼻、沁心入肺,牛肉在地道酸湯的加持下綿軟微甜,韌性十足,

再蘸個蘸料,繞舌三匝,醇香經久不消。


11酸湯魚

作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酸湯魚在貴州美食界的地位可不容小覷,

沒吃過酸湯魚,絕對是一大遺憾,正宗的凱里酸湯魚酸得像初戀,香得無與倫比。

用的江團個頭不大,一條也就一公斤左右,不僅刺少,而且魚肉還很嫩滑,

乳白色的魚塊在翻紅的酸湯裡滾動著,酸味、辣味還有魚的鮮味,完美結合在一起。


夾一塊被蘸料濃濃包裹著的魚塊,送入口中,細細的嚼一口,

蘸料煳辣香味濃郁,魚肉鮮香,酸辣鮮香之感,讓舌頭與心都要飛起來了。

12地道苗嶺酸湯

吃酸湯牛肉或魚,這鍋酸湯就顯得尤為重要了,一鍋地道凱里酸湯,足以挑逗味蕾,

能讓吃法千姿百態的美食,更加難以抗拒(隔著屏幕都能讓人感到酸,有木有)。

白酸是用貴州最傳統的酸湯做法,將原料在反覆熬煮之後,

儘量去除米和穀物,將米湯裝進老壇裡發酵,發酵後的酸湯呈乳白色,味酸而清香。

紅酸是用的毛辣果汁和自制糟辣椒調製而成,喝著完全不會有那不自然的酸味,

更不會越煮越酸,什麼時候喝都是一樣的清冽。


白酸酸而清香,但醇厚味略差些,加上用毛辣果汁調製的紅酸湯,味道臻於完美,

再加上木姜子、桄菜、魚香等,一鍋酸香宜人、誘人生津的酸湯鍋底呈於眼前。


論酸湯,苗家酸湯可謂名副其實的佼佼者,煮沸時來碗湯,入口是柔和清透的酸,

隱隱的木姜子味道,使酸度更顯活潑和輕盈,氤氳的熱氣,夾雜著醇厚的酸味升起來的須臾,

即便冬日洶湧的寒意襲來,也無所畏懼~

這次去,發現旁邊的停車場也建好了,目測能同時容納上百輛車子哦,

棒棒噠,再也不用擔心去晚要搶車位了。(對於一心撲在吃上的女司機,停車真太頭疼)

小店位於城邊,雖然面積不大,明亮大廳裡的四方桌,適合4-6人就餐使用,

獨立的包間適合10人聚餐,包間裡都有麻將桌,娛樂美食兩不耽誤。


零星點綴的簡單裝飾,處處透著苗家風韻,一鍋酸湯,滿足你對貴州的所有想象,

坐在淳樸的小店裡,品味正宗地道的苗家美食,實在是放鬆自在,享受又安逸的一件事。


這不過10張桌子的苗婆婆酸湯牛肉·酸湯魚在哪裡,昆明西山區省委黨校大門口往西山公園方向走100米就能看到,路邊有牌子的,導航上也能查到。吃下來一個人大概五十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