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你吃的米線是“過橋”,我吃的米線是“過手”,你知道過手米線嗎

大家都知道全國聞名的過橋米線

過橋米線因書生過橋後吃的米線得此“過橋”

用手吃的“過手米線”

過手米線”源於雲南德宏州隴川縣戶撒阿昌族鄉

這裡是全國唯有的兩個阿昌族鄉鎮之一,是阿昌族聚居最集中的地方

其獨特的自然環境和民族風情孕育出了鮮別於雲南其他少數民族的美食。

不少人都知道手抓飯,但對過手米線卻不太熟悉

過手米線,不但用手抓食,而且還要用米線做皮,包入餡料

這種方式,在雲南眾多民族吃米線中尚屬鮮見

其實過手米線已有近百年曆史,以前是一道奢侈的大餐,只有阿昌族男人才能享用

過手米線

過手米線最重要的還是米線帽子,也就是搭配在米線裡面的菜

製作帽子有3個步驟,

首先是燒肉(燒至七八分熟)

然後是將肉剁碎

第三步就是將碎肉加入12種作料攪拌均勻。

雖然看上去很簡單,可是裡面的調味料可不簡單

豌豆粉、大蒜、糊辣椒、小米辣、花生、肉皮、豬肝等,有條件的還要加上粉腸、豬腦等等。

吃過蒙自的過橋米線,吃過昆明的豆花米線,再到德宏去吃戶撒的過手米線,那感覺就大不一樣了!

戶撒的米線細軟松滑、主要是因為用的是當地特產紅米做成

過手米線還有兩個關鍵要素。

首先米線要用產自當地的紅米線,由一種叫“紅根細”的稻米制成。

另一個關鍵要素是酸水,酸水是製作米線帽子

酸水是必不可少的作料,同時兼有戶撒“健力寶”的美譽,開胃、清涼、醒酒……

既然到了當地,也就需要尊重當地的傳統

我們就來吃過手米線吧

首先用筷子夾一撮米線放在自己的另一隻手上

然後將拌料放在米線上食用

也許剛開始你會不能接受這種吃法,可是當你品嚐到時,你就明白其中的美妙之處,

辣的酸的香的,讓你回味半天

自己動手,也樂在其中

阿昌族還為此編出山歌唱道:"戶撒好,戶撒好,戶撒'過手'忘不了,吃了'過手'想'過手','過手'味道實在好"。

過手米線發展至今,做法越來越多樣化。

但是三大主要元素是不會變的,那就是火燒肉、豆粉、酸水,缺少了某一個元素都不正宗,變的只是根據個人的口感添加其他不同的輔料。

如若有機會不如去感受一下

手米線店現今在戶撒、隴川、瑞麗、芒市等地零星分佈,在昆明還很少見,正宗的過手米線要到隴川戶撒阿昌族鄉去吃,其他地方的味道也不錯。過手米線“帽子”裡的火燒肉不全熟,部分人第一次吃會出現腹瀉等現象,不過一般吃上三次以後就習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