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卿再出美食紀錄片精品,這一次聚焦一個城市的良心——早餐!

最近騰訊出了檔美食紀錄片《早餐中國》



美食節目千千萬,這個專門拍早餐的五分鐘小短片卻饞得豆子飢腸轆轆。

全國各地各種各樣的早餐,這部紀錄片是要一網打盡啊!

---光早餐就能拍這麼多集!---

我們國家真的太多吃的了,各式各樣,蒸炸煮煎炒,同樣的食材都能搞出不同花樣出來。

不然也不會出現相聲貫口裡面的報菜名了!



(豆子現在餓得光看這菜名都流口水了!)

每集都是不同的特色早餐,東南西北,面、粉、包子、餃子、麻花、燒麥……

全在這部綜藝裡面了!

就目前播出的15集來說,就已經種類繁多,讓人眼花繚亂了!

湖南長沙的肉絲粉。



辣椒蘿蔔酸豆角,碼在熱氣騰騰的粉上。

再加上一個流黃的煎雞蛋,嗦上一口彈勁十足的粉,滿足了!



還有豬油渣燒麥。



又軟又糯的糯米,加上裡面的豬油渣,油而不膩,還賊香!

貴州凱里的酸辣粉。



老闆精心做的酸辣蘸水,配上Q彈爽口的粉,一點點酸加一點點辣,開胃又舒暢。



貴州臺江的羊癟粉。



廣東汕頭的豬血湯和粿汁。




潮汕地區連吃早餐都非常有自己特色,粿條這說法潮汕獨一份。

福建福安的水煎包。



香嫩鮮的煎包,咬上一口,外皮酥脆但不膩,內裡肉餡好吃還多汁。

再配上一碗豬肺湯,清涼又降火。



還有福建撫市的炒飯和芋子包。




陝西西安的油茶麻花、雜肝湯。




海南的老爸茶。



福建的客家牛雜湯。



貴陽的素粉。



臺北的筒仔米糕。



福建龍海的柴火面。



細數這些真的有種報菜名的感覺!光是早餐我們就有這麼多種!(光是早餐豆子就有這麼多種沒吃過!太饞了!

這部紀錄片彷彿就像是美食打卡節目一樣,把那些藏在小巷裡的美食都挖出來。

還特別溫馨地提供了地圖和地址,以及營業時間。




這部紀錄片就像是在繪製一幅中國美食之早餐特輯的地圖,隨著每一次5分鐘的“打卡”,逐漸拼湊起一整塊,不同飲食不同風味的美食地圖!

---吃是天大的事情---

變著花樣吃和變著花樣做吃的,想盡辦法做得更好吃,豆子從這部紀錄片裡面真實感受到了國人對吃的倔強。

一份煎包,還是堅持用傳統柴火,用柴片燒才有那種獨特的香味。



同樣一份煎包,煎的時候放水又是另一種做法。



同樣都是包子,不同的做法就是完全不一樣的口感,不一樣的味道,而且每種做法還各有講究。



這等著裝袋的姿勢簡直太熟悉了!這不正是以前高中時候校門口買早飯的豆子嗎!



為了熬出一鍋好喝的湯,從兩點多熬到第二天早上熬十幾個小時。



全瘦的後腿肉,煨上幾個小時,這才成為肉絲粉最點睛的碼子。



為了搞出更好吃的辣椒油的素粉老闆,說起辣椒來如數家珍,不能更熟悉。



這些做早點的,每天特別早就起來開始籌備了。




還有那些早起就為吃上這麼一口美味的食客。



有的慕名而來,從北頭到南頭專門為這一口麻花油茶。



有的根本吃不膩,一個月來十幾次。



有的幾乎每天都來。



有的吃了十幾年。



好吃到湯也要喝掉。



還有吃得特別有講究的,一燙頂三鮮,能說出這話,這位大爺是真的會吃啊!



---這才是生活氣息啊!---

每天早上匆匆忙忙趕去上班的我們,多久沒有見過天剛矇矇亮到太陽昇起這段時間的城市了?多久沒有早起好好吃過一頓早餐了?



這部紀錄片出發點,也是最讓人感動的地方,就是聚焦在那些被忽略的城市角落,讓我們看到久違的清晨。



清晨早餐店的熱鬧,熱騰騰的早餐冒出的熱氣,是城市最早的聲音和溫度。

而每一種早餐,拍的是食物,更是人情味。

沒有《舌尖上的中國》那種精雕細琢的氣派,《早餐中國》多的是一種市井味,一種來自生活的煙火氣。



賣早餐的那些店都是市井普通的那種,沒有豪華的裝飾。



甚至仔細看,還能發現灶臺上的油漬,牆上的汙漬。



拍的每一家做早餐的店,都有一種小區樓下早點的感覺。



《早餐中國》裡面有製作食物的老闆,有享受食物的食客,還有生活在城市各個角落的人們。



早餐店老闆們說話還帶著鄉音,憋一口普通話都有些不利索,面對鏡頭都還有些拘謹不自然。



這些人都不是日常面對鏡頭的藝人,他們下意識就會在意鏡頭的存在,拍下來反而顯得特別真實可愛。



五六分鐘裡就還原了那些早餐店背後人的模樣,拍下了他們從早開始忙活一直到收攤籌備食材的樣子。



收攤後還要準備第二天的食材。



不過每個老闆都有一首單曲循環的環節,有些過於刻意了,豆子爸媽平時就不咋聽歌呢。



(總的來說這個節目的出發點、抱有的情懷,豆子還是非常認可的。

除了忙碌的早餐店老闆們,那些即將開始一天奔波的食客,也在此時圍在熱氣騰騰的早餐店。

圍在鍋前等早餐。



因為沒有座位,端著碗站著吃。



攜家帶口,坐著埋頭吃。



除了早餐店內,還有跟著老闆們走到的菜市場。



有街邊小巷,有尋常路人。



有往來商販,有喧囂市集。



“煙火氣息”不就是最尋常的這些買菜、做飯、吃飯嗎,不就是那些最貼近人們生活的部分嗎?



透過鏡頭直接記錄下真實且可感的生活氣息,傳達出來的內容一下就有了溫度。



每一個畫面都能看到節目組是帶著對生活點點滴滴的熱愛來拍的。

有對被忽略的城市角落和城市時光的關注,這比拍什麼美食更重要。



總說國內做綜藝太像作秀,其實不秀很簡單,想清楚想要通過綜藝向觀眾傳達的是什麼,而不是通過節目可以收益什麼。

“只需早起,你就能找到故鄉”,這句節目的標語,完全凝練了這個節目最想要表達的點。



陳曉卿做美食節目,真的成精了!

網友的這句評論真的是豆子看這部紀錄片最發心底的想法了。



今日也是想馬上買機票飛過去吃這些早餐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