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合峰會颳起儒學風,“孔府菜”成新晉網紅!

上合峰會

上海合作組織青島峰會歡迎宴會上,

習近平主席在祝酒辭中說,

山東是孔子的故鄉和

儒家文化發祥地。

儒家思想是中華文明的

重要組成部分。

儒家倡導“大道之行,天下為公”,主張“協和萬邦,和衷共濟,四海一家”。

這種“和合”理念同“上海精神”

有很多相通之處。

重大活動中

國宴菜品歷來是大家關注的熱點。

此次晚宴,將最具儒家文化味道的

孔府菜定為國宴主題。

晚宴菜品包括四菜一湯:

孔府一品八珍粥

孔府焦溜魚

孔府神仙鴨

孔府醬燒牛肋排

孔府蔬菜

孔 府 宴 席

天下第一家

孔府菜始於公元前272年,孔府的歷代成員,秉承孔子“食不厭精,膾不厭細”的遺訓,對菜餚的製作極為考究,要求不僅料精,細作,火候嚴格,注重口味,而且要巧於變換調劑,應時新鮮。

孔府宴融合古今烹調技藝,匯聚南北飲食精華,在食料選擇、菜餚烹飪、宴席設計、糕點製作以及飲食禮儀等諸方面都達到了極高的文明境界,尤以做工精細、善於調味、講究盛器而著稱,給人以雄渾尊嚴、華貴典雅、大味醇厚的感覺。

這次孔府菜的驚豔亮相,其實也是秉承了孔子“食不厭精,膾不厭細”的遺訓。為了保證所有上桌的菜品色香味俱佳,餐飲團隊歷時兩個多月的研發新菜品,每一道菜都做到了極致。比如說孔府一品八珍粥,需要經過8個小時的燉煮外加2個小時的調試,共10個小時的工序才能完成這道菜,最終端到各國領導人面前。

雖然多次入選國宴用菜,事實上作為魯菜中最重要的一支,如今的孔府菜早已走入尋常百姓家,甚至很多海內外遊客慕名來到曲阜旅遊,點名品嚐孔府菜。

01

“孔府一品鍋”

天下第一家

最早是一道

以海參和魚肚為原料

輔以雞、鴨、豌豆、山藥等

蒸制而成的湯菜

因食材多樣、用料珍貴

清朝時期由皇帝賜名

並逐漸發展成為一道

知名的宮廷菜餚

02

“一品豆腐”

天下第一家

鮮嫩爽滑、彈性十足

不僅可以單獨成菜

還可以獨立成席

剛一咬開外面的酥皮

裡面雪白嫩滑的豆腐

就一溜煙地滑到了肚子裡

令人回味無窮

03

“神仙鴨子”

天下第一家

做法複雜、要求嚴格

為了保證鴨子的鮮味

老輩廚師們用“燃香計時”的方法

精確掌握蒸制時間

恰好三炷香的烹製時限

使得鴨肉酥爛、入口濃郁

// 詩禮銀杏

孔府菜的菜名很多,也很講究,除常見的以外,還有一些含有歷史寓意的菜名,即依古今某種典故命名,使人邊食邊回味,越思味越美。“詩禮銀杏”菜就是一個比較典型的例子。

這道菜是用孔廟詩禮堂前的銀杏,加糖、蜜而製成的。故事出自《論語季氏》“鯉趨而過庭”章。孔子在庭院中要求兒子孔鯉學詩、學禮,告訴兒子“不學詩,無以言”,“不學禮,無以立也”。
後世在孔子故宅建詩禮堂,堂前的雌雄兩株銀杏樹,均為宋朝時栽植。銀杏樹歷千年之久,仍枝繁葉茂,春華秋實,留惠後人。以此果做菜,使人自然地回憶起孔子的詩禮遺訓,也體現出孔府菜的文化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