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在沉默中爆發

劉燕 InfoQ

京東在沉默中爆發

作者 | 劉燕

近兩年格外低調的劉強東悄悄地成了“IPO 收割機”。京東旗下多家獨角獸扎堆開啟上市征途,作為幕後操盤手的劉強東的身價也將隨之水漲船高。

京東系獨角獸組團 IPO

劉強東逐漸隱退江湖後,京東似乎也“沉默”了許多。而實際上,京東悄悄搞出了很多大動作。

今年,京東集團在資本市場動作頻頻,京東系獨角獸組團開啟 IPO 之路。

6 月 5 日,京東旗下綜合城市物流供應商達達登陸達斯達克,成為國內赴美上市的“即時零售第一股”,目前市值 78.61 億美元。

在 618 購物節期間,京東在港交所順利實現二次上市,創下今年港股公開發售最高紀錄,交易首日市值一度超 7300 億港元,是今年港交所迎來的最大內地赴港上市最企業。

數字科技超級獨角獸京東數科也上市在即。9 月 11 日 ,京東數科在科創板的上市申請已獲上交所受理。京東數科計劃募資 203.67 億元,其估值接近 2000 億元。

緊隨其後的是京東健康。9 月 27 日晚間,京東健康披露招股書,申請在港交所上市。京東健康成立於 2017 年,短短 3 年就走上上市,不可謂不快。據悉,京東健康目前已是盈利狀態,而阿里健康、平安好醫生等對手還處在虧損之中。如果成功上市,京東健康將成為一家至少 2000 億市值的公司,劉強東提出的“再造一個京東”的“小要求”實現在望。

京東物流雖還沒遞交 IPO 招股書,但其上市的消息隔三差五就在坊間流傳。此前有消息稱,京東物流將在今年年底赴港上市,募集約 80 億美元 -100 億美元資金,目標估值 300 億美元。去年,劉強東曾在達沃斯論壇期間確認,京東物流當前正在融資,未來會進一步分拆上市。

今年 5 月,京東工業品獲得 2.3 億美元 A 輪融資,投後估值超 20 億美元,是工業品領域估值最高的公司。京東工業品是繼物流、數科、健康之後京東集團第四隻獨角獸。對於它來說,籌謀上市也只是時間的事。

電商、物流、健康、金融.... 一個龐大的京東生態正在形成。隨著體量和規模的加速擴張,上述業務板塊從集團分拆後獨立上市已是水到渠成。

在二次上市時,京東在招股書中提到,已向港交所申請豁免,能在三年內考慮將一項或者多項相關業務於港交所分拆上市。如今京東健康、京東數科 IPO 已如箭在弦,京東系企業的資本化征途正在加速前進。

如果這 4 個獨角獸全部上市,加上已上市的京東商城和達達,毫無疑問京東集團將成為最大贏家,其在資本市場的話語權將顯著提升。而屆時坐擁 6 家上市公司的京東系的實力或將“直逼”阿里系。

由於去年蔓延的資本寒冬,加之中美貿易摩擦、疫情黑天鵝等不利因素堆疊,今年上半年的資本市場並不如往日景氣。在這樣的大背景下,京東系企業逆勢加快 IPO 節奏、成為資本市場寵兒實數難得。有分析人士認為,京東系旗下各個垂直領域的頭部獨角獸上市,能夠形成標杆帶動和影響各行業內企業的發展。

今年下半年資本市場復甦,伴隨著科創板、註冊制等政策紅利持續釋放,科技型企業也迎來了資本市場的政策窗口期,具備硬科技屬性的企業更易獲得高估值,尤其金融科技領域在利好刺激下形成上市熱潮。值得一提的是,金融科技三大獨角獸京東數科,螞蟻金服、陸金所在最近 3 個月內相繼提交了招股書,“金融科技第一股”之爭激烈異常。

在危機中變革

京東的“元氣”在逐漸恢復。

此前受劉強東明州事件影響,京東在 2019 年可以說經歷了“至暗時刻”。作為企業靈魂人物的劉強東站上輿論風口浪尖,令京東的企業形象受損。在資本市場,京東股價遭遇“過山車”,市值半年暴跌千億美元。

屋漏偏逢連夜雨。當時,因為業績不佳、用戶活躍度下降,增速下滑,失速的京東電商業務正在受到投資人的質疑。橫空出世的勁敵— 以“唯快不破”著稱的後起之秀拼多多給京東帶來了不小的壓力。2019 年 10 月 25 日,拼多多以 464.71 億美元的市值超越京東的 446.46 億美元市值,躍升為中國第四大互聯網公司。

更深層次的危機在於企業管理結構所暴露出的風險。創業 20 多年來,京東給外界的印象一直是“劉強東一個人的京東”,“京東沒有二號人物”。而當創始人危機猝然爆發,由此引發的管理層動盪很可能將企業經營帶來巨大風險。

在危機中的變革總是有種緊迫感。2018 年 12 月,在一封由劉強東連夜簽發的《關於京東商城組織架構調整的公告》中,京東商城輪值 CEO 徐雷出臨危受命走向臺前,各業務線負責人不再向劉強東彙報,轉而向徐雷彙報。2019 年 11 月,徐雷去掉了“輪值”的帽子,正式出任京東零售集團 CEO。今年 4 月,徐雷接替劉強東出任北京京東世紀貿易有限公司執行董事、經理,法人。

此外,京東數科交由陳生強帶領,辛利軍出任京東健康 CEO,京東物流由王振輝帶領。

徐雷是京東的元老,自 2009 年加入京東,曾於 2010 年離職,後來在 2013 年又迴歸了京東。這次迴歸之後,徐雷一手打造出了京東“618”購物節。曾在較長一段時間裡,徐雷被外界視為是低調的“二把手”,但光環遠不及劉強東。據悉,徐雷繼任後,劉強東曾在一次內部會上力挺他,“誰不服徐雷,就是不服我”。

一場圍繞組織、業務、人事等方面的改革自上而下大刀闊斧的開展起來。從 2019 年 2 月起,京東開始實行末位淘汰制。2019 年淘汰 10% 的副總裁級別以上高管,京東原 CHO 隆雨、CPO 藍燁等高管相繼離職;在基層業務方面,降低快遞員底薪。主營業務上開始向下沉市場發力,為狙擊拼多多,京東推出了社交電商京喜品牌,得益於此,京東用戶活躍度增速從 2018 年的 4% 提速到了 19%。

在徐雷帶領下,京東“喜報”頻傳。

今年 3 月,京東集團發佈的 2019 年財報顯示,全年 GMV 首次突破 2 萬億大關,全年淨收入 5769 億人民幣,淨利潤 122 億元。這也是京東自創業以來,首次實現年度盈利。而京東市值也一度上漲至 1070 億美元,超越拼多多,重回巔峰。

在今年 8 月發佈的 Q2 季度財報中,京東 2020Q2 實現淨收入約 285 億美元,同比增長 33.8%,增速創下京東近 10 個季度以來新高,營收創下兩年多的增速新高。淨利潤 164 億元人民幣,去年同期 5.4 億元,同比暴漲 26 倍。

新上任便做出這樣出彩的成績,對於徐雷而言,無疑是實力的最好證明。但徐雷能夠帶領京東走到多遠,仍需要靠時間來證明。

京東是如何成為一家技術公司的

從至暗時刻到再攀巔峰,這個歷程考驗著新一屆管理層於猝然爆發的危機中做出變革的能力與再造的勇氣。

但“船大難掉頭”,巨頭企業的變革往往險象環生,這次京東重回高光時刻,其實本質上考驗的是企業的長期價值,考驗著這家公司創業 20 多年來所積澱的長期能力,包括創始人的個人領導力,在電商、物流等業務板塊制定戰略和構築護城河的能力,向技術轉型的能力等等。

這裡著重解構一下京東自確定技術轉型戰略以來,圍繞技術所做的戰略佈局,以及技術如何影響和促進這家公司的現在和未來。

曾在較長一段時間裡,在外界看來,京東可能並不能稱之為一家技術公司。而是一家以業務為導向的公司,京東並沒有技術基因,這種印象可能一定程度上源於創始人劉強東並不是技術背景出身。

劉強東當初抱著想從政的想法選擇了中國人民大學的社會學專業。不過後來他倒沒有從政,而是多次創業,在商海里摸爬滾打。

劉強東最早與技術結緣於大學時代。

當時考慮到社會學畢業不好找工作,他就開始買書自學計算機,學得差不多了他便開始接各種兼職,他曾給老家的政府部門編寫電力管理系統,還曾寫過一個快餐店餐飲管理系統,這也是他後來首次創業開餐館的基礎。

不過後來餐館黃了,劉強東又做了京東新媒體,主營光磁產品售賣,很快便成了國內最大的光磁產品銷售商。非典的到來令京東新媒體線下業務遭受打擊,劉強東決定全面向線下轉型,於是便有了後來的京東商城。

值得一提的是,在京東線上轉型最缺錢的時候,劉強東曾憑藉自學編程的經歷拿到過徐新的關鍵性融資。

徐新很看好劉強東的一點是,他具有超強的學習能力,原本學社會學的他為了自學編程,每天坐 1-2 個小時的車到親戚那,一直等到對方下班,他才開始學習,最終學成之後,他開始賺錢。

此後京東渡過艱難草創期,並一路發展壯大,在創業的前 12 年中,技術的存在感並不是那麼高,外界也很難將這家公司與技術型公司聯繫起來。

甚至在某些社交平臺上,關於京東技術實力差的吐槽聲也不少。有電商業從業人士 A 君評價稱,與國內其他電商平臺相比,京東的後臺系統運營程序繁雜,效率低下,商家操作非常難用。還有人指出問題根源所在,京東電商後臺系統水平差,並非缺乏技術,而是不想投入資金去做好。

轉變在 2017 年發生。

這一年,劉強東公開表示要進行技術轉型。他表示要把過去 12 年“取得的所有成績、所有成功都歸零”,要在未來 12 年,“把京東所有的商業模式用技術來進行改造“,把京東變成”純粹的技術公司”。

“下一個十二年,京東只有三樣東西:技術、技術、技術!”

喊出轉型第二年(2018 年 4 月),京東首次披露了 AI 戰略全景圖,京東完整的 AI 體系包括三大主體、七大應用場景和五個人工智能產業化的佈局方向。其中,三大主體指“AI 基礎研究”、“AI 開放平臺”及“AI+ 商業創新”。“五大產業化方向”指金融科技、智慧物流、智能消費、智能供應、對外賦能。與此同時,京東還對外發布了 AI 開放平臺——NeuHub,其旨在拓展 AI 零售基礎設施,打造易用和好用的開放式 AI 基礎能力。

2018 年 12 月底,在明州事件發酵之時,京東商城緊急做出組織架構調整的中,關於技術的部分是,將中臺研發調整為技術中臺和數據中臺,由黎科峰負責,並向徐雷彙報。

2019 年 3 月,張晨卸任京東集團 CTO,此後 CTO 一職一直空缺,引發外界猜想連篇。CTO 空缺半年後,京東技術發生了兩個重大變化。

同年 12 月 6 日,京東集團宣佈設立京東雲與 AI 事業部,整合原京東雲、人工智能、IoT 三大事業部的架構與職責,由京東集團副總裁周伯文擔任負責人,向劉強東彙報。周伯文是知名 AI 大牛,擁有 20 多年 AI 研究經驗,是 IEEE Fellow ,曾任 IBM Watson 集團首席科學家,自 2017 年回國後加入京東。

周伯文采用 — “ABCDE”理論 [ 即 AI(人工智能)、Big Data(大數據)、Cloud(雲計算)、Devices(IoT)和 Exploration(前沿探索)] 這一技術戰略,一手抓京東技術創新建設,一手抓技術商業化。

4 天后,京東宣佈設立集團技術委員會,周伯文擔任技術委員會主席。技術委員會是針對京東內部各項技術問題的統一決策機構,其核心定位是在技術方面完成技術、人才、組織、戰略、品牌和文化的建設。

京東技術委員會的成立,表明京東的技術轉型進入到了一個新的階段。周伯文認為,這一新階段的主旨在於 “內生能量,外賦於行”,即內部能量到了臨界點,開始外賦於行。

京東的技術其實已經如潤物細無聲一般融入到了各個業務線。京東數科是京東技術實力的集大成者。

京東數科的前身是京東金融,京東金融成立於 2013 年,其推出的“京保貝”、“京小貸”、京東白條、京東閃付等數字金融產品,在大數據技術的基礎上建立;在之後定位轉型為“金融科技”後,京東金融更強調技術屬性。2017 年京東金融 AI 實驗室在硅谷成立後,推出了京東金融雲、“ABS 雲平臺”等基於雲計算、AI 等技術的產品。

2018 年,京東金融正式改名為京東數科,向數字科技轉型。數據處理、人工智能、物聯網、區塊鏈等技術是京東數科的核心技術能力。在金融之外,京東數科將“觸角”伸向了智能城市、營銷、農牧、養殖等更為廣泛的領域。

“要不惜一切代價建立科技領先優勢,在技術投入上不設上限”,京東數科 CEO 陳生強曾在 2018 年內部員工大會中表示。

2019 年 11 月 19 日,11 月 19 日,京東集團對外首次發佈京東集團完整技術佈局,正式宣告全面向技術轉型。京東集團定位明確為以零售為基礎的技術與服務企業。京東技術根據業務類型主要分零售科技、物流科技、數字科技和以區塊鏈為首的其他科技。

據悉,目前京東數科共有員工 9989 人,其中研發人員及專業人員佔比約 70%。最近三年(2017-2019),京東數科技術研發投入佔營收的比重分別為 11.88%,12.80%、14.10%。2020 年上半年,京東數科研發投入佔比提升至 15.67%,超過了螞蟻集團(7.89%)。另按照本次 IPO 招股書,京東數科計劃將募集資金的 72% 將用於與技術和數字化服務升級相關的項目。

今年 4 月,周伯文對外闡述京東的新基建技術戰略 — 以智能供應鏈為基礎,打造全站融合 AI、Big Data、Cloud、IoT 技術的產品、解決方案。他表示,現在京東智聯雲已與京東傳統意義上的三駕馬車零售、物流、數科一起,組成了京東四大核心業務版圖。

2020 年上半年,京東技術研發投入達到 75.4 億元,是國內對技術投入最多的公司之一。5 月 19 日晚間,劉強東在一封 6000 字的內部信中,宣佈將京東的使命升級為“以技術為本,致力於更高效和可持續的世界”。

未來,這家公司的命運將與技術更加緊密相連。

隱而不退劉強東

京東系在 2020 年“全面開花”,也意味著劉強東成為妥妥的“IPO 王者”。

自明州事件後,劉強東逐漸開始轉戰幕後,大改往日高調作風。徐新曾形容劉強東是“殺手級”的創業者,可謂看人極準。劉強東個性中富有戰鬥精神,行事風格高調張揚,懟友商、秀恩愛、兄弟論... 幾乎每次激進言論出來都能登上輿論頭條。

也因此,京東身上帶有濃厚的創始人烙印,這也是為什麼在外界看來 20 多歲“已經是一個成熟的‘大人’”的京東長期以來二號人物、三號人物是缺位的。

過去這一年多來,登上輿論頭條的大多數是劉強東“卸任”的消息。據天眼查統計,截止到今年 5 月 14 日,劉強東在半年時間裡卸任了 168 家公司的經理 / 總經理 / 董事長 / 法定代表人等職位。這一數字已十分驚人。天眼查顯示,劉強東仍對 600 多家公司擁有實際控制權。

京東在沉默中爆發

今年 4 月,劉強東卸任京東運營主體北京京東世紀貿易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和總經理職位,正式交棒給繼任者徐雷。

在對外活動中,劉強東已鮮少露面,尤其在一些此前經常出席高級別的科技會議活動中,劉強東一度缺席。僅有的幾次公開行跡也似乎被有意識的淡化。

不過,劉強東的狀態實質上是“退而不隱”。

儘管已經卸任京東的多項關鍵職務,2020 年,劉強東仍持有京東將近 15.1% 的股權和 78.5% 的投票權,與 2019 相比僅分別下降 0.3% 和 0.5% 。

最大的區別可能只是,他從臺前變成了幕後的操盤手。

今年 6 月,劉強東重新成為京東數科董事長。根據招股書,劉強東是京東數科的實控人、控股股東,直接持股 8.86%,加上另外三家公司間接持有的股份,合計持股 50.35%。此外,劉強東擁有 54.7% 的投票權。

京東數科上市後市值將達 2000 億元,按此估值計算,劉強東的身價或將增長 1000 億。

京東健康估值也在 2000 億元左右,京東物流目標估值 300 億美元。接下來伴隨著幾大獨角獸的陸續上市,劉強東的個人財富也將實現跳躍式增長,或許有望衝擊中國首富之位。

而這個時候,再次迎來個人高光時刻的劉強東,還甘於繼續隱身於幕後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