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國最高領導人出訪外國途中被他國刺殺會怎麼樣?

雪兒的小老四


一般來說,發生這類事件後——

第一、受訪國會對整座城市封鎖和戒嚴,國安部門會象脫了韁的野狗一般緊急介入,調查事件本末及其“真兇”,至於國安部長是提前辭職還是調查暗殺事件以後辭職,其實也都無所謂了。同步進行就是知會訪問國,並首先承認錯誤,如果能以憋的不行的表情外加滴下兩行痛苦悔恨的淚水那就更好了,總之,要表達出來,雖然你們是受害國,但是未必能比我更悲痛。

第二、兩國關係降至冰點,進入緊張狀態,因為無論如何本國元首在他國遇到暗殺,那麼受訪國的安全保衛工作肯定是存在疏忽遺漏或說是嚴重不到位的情況,這點難辭其咎,一般來說除非受訪國傻了,否則不會在這方面找藉口推脫。

第三、訪問國將對受訪國發出措辭極其嚴厲的批評,並要求用最快的手段“破案”、稽查兇手,並作如下敘述以說明事態的嚴重性——

比如:兩國關係已經嚴重受損,我們的國家尊嚴遭到了無情踐踏,我們的民族感情已經遭受了慘無人道的傷害,這已經突破了我們的容忍底線,我們保留雷霆一擊的權利,必要的時候我們可以免費贈予核彈,並且無需快遞,送達方式你懂的,留神收好就行等等等等。

而受訪國也會象受委屈的小媳婦一樣唯唯諾諾,首先要談一談兩國從古至今的良好關係,然後說明:其實對於這個沉重且悲痛的事實呢,我們也同樣無法接受,我們兩國要本著誰手賤誰挨抽原則,互相傷害的不要,兩國之間的和平還是很重要的,我們還是要繼續交好的,並且我們一定會快似一道閃電,儘快緝拿真兇,末了還要安慰→交心→信誓旦旦發出保證——

比如:“你放心吧,兄弟,即便你能忍,我也忍不了”“抓到後一定要把他的屎都攥出來”等等,總之呢,是怎麼狠怎麼說,以舉國之力進行地毯式的、掘地三尺式的、永無休止式的調查最終找出幕後真兇,給“受害國”一個滿意的答覆。

最後塵埃落定後,受訪國舉國政要先要內訌一番,表達對安全部門的不滿,向選民們說明執政黨無能的不要不要的,下次選我們,我們才不會出事哩,並且對訪問國發出慰問、哀悼、提議降旗等等。

而執政黨則會再次道歉,並且有機會訪問現在的訪問國的時候呢,還會去墓地現場哀悼一番,一是穩定自己的後方選票大盤,二是對受害國表示道歉。

那麼相關歷史呢,下面這張圖中的“斐迪南橋”上就發生過類似事件,並由此引發第一次世界大戰,對當時的世界格局產生巨大影響。

參與其中的包括:

同盟國:德意志帝國、奧匈帝國、奧斯曼帝國、保加利亞王國

協約國:大英帝國、法蘭西第三共和國、俄羅斯帝國、意大利王國和美利堅合眾國

1917年4月6日,美利堅合眾國向德意志帝國宣戰。在美國參戰後,戰局有所扭轉,使協約國在1918年獲勝。

戰爭傷亡:

這場戰爭是歐洲歷史上破壞性最強的戰爭之一。

6500萬人參戰,1000多萬人喪生,2000萬人受傷。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索就是“薩拉熱窩事件”,而作為大勢推動者的俄國“功不可沒”。

1914年6月28日,奧匈皇儲斐迪南大公視察薩拉熱窩這個新近併入帝國版圖的波黑首府時,被塞爾維亞民族主義者視為形同開戰的公然挑釁,青年學生普林西普執行了對皇儲夫婦的暗殺。

奧匈和塞爾維亞開戰後,俄法兩國發動戰爭總動員,之後德國和英國相繼參戰。

同盟國和協約國兩大陣營參與的第一次世界大戰正式爆發。

薩拉熱窩事件的暗殺者普林西普也被南斯拉夫政府視為其“為爭取民族獨立和自由而獻身”的民族英雄。刺殺事件發生的大橋被更名為“普林西普橋”。

波黑獨立後,也重新將“普林西普橋”更名為奧匈帝國統治時期“斐迪南橋”,並拆毀了紀念普林西普的相關建築物。


古今通史


嚴重的就爆發戰爭唄……第一次世界大戰不就是這麼來的嗎。

如果兩國間相互敵對的話,國家元首被刺殺可以說是最好的一個開戰藉口了;



圖注:1914年6月28日,塞爾維亞族青年“加弗利洛.普林西普”當街射殺了前去薩拉熱窩視察軍事演習的奧匈帝國皇儲“斐迪南大公”夫婦,直接誘發了第一次世界大戰。

而不嚴重的要不就是賠錢,要不就是抓人,李中堂不就是因為在鬼子那捱了一槍所以少賠了一億兩白銀嗎?(當然這個例子稍顯“屈辱”)

其實,弱國對強國領導人的“刺殺”行為,也可以看作是一種無奈的反抗;

當年安重根刺殺伊藤博文,就是典型的弱國對強國的反抗,只不過這種“反抗”看著有點不怎麼“光彩”罷了!

而至於現在,說實話人類文明進步了,國與國之間的外交應對政策也不一樣了,哪怕互相敵對的雙方,對對方領導人也還是要保持一種“尊重”的,所以如果對方領導人訪問,接待方都是儘可能的安排保護措施,防止意外發生的,像過去那種動不動領導人就“挨槍子”的事,是越來越少了。


天真小科普


1914年6月28日奧匈帝國皇位繼承人斐迪南大公夫婦被塞爾維亞民族主義者普林西普槍殺。這次事件導致7月28日奧匈帝國向塞爾維亞宣戰,成為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線。一戰帶來的後果,不再細說。

王者一怒,浮屍百里。

同樣以美國總統為例,總統在國外被刺殺,那麼就是副總統接任,接著對該國宣戰,同時簽署戰爭法案,進入戰備狀態。

將國務卿或者眾議員議長提為副總統。五大國的任何一位大國領袖被刺殺,都會引動世界大戰,他的手裡的核按鈕一旦被別有用心的人掌握就是一場災難。

所以希望大佬們在任期間平安吧!


yanlezhong


一般來說這種情況很少出現,首先領導人出訪肯定會被層層保護,被刺殺的概率很低,其次如果真的被刺殺,那麼被出訪國肯定會認錯道歉,抓捕兇手,必要的時候還會賠錢,發聲明,如果事情處理的不好可能就會爆發國戰,這種可能比較低,因為戰爭的後果太嚴重。



在當今社會還沒有那個大國領導人在出訪的時候被別人刺殺,一般都是在自己國家被刺殺,比如美國總統肯尼迪,古巴領導人卡斯特羅,約旦國王侯賽因等等。

在近代史上曾經發生過幾次領導人遭遇刺殺的事情。其中一個是清朝的直隸總督,北洋大臣李鴻章,他在代表清國政府和日本簽訂條約的時候遭到日本狂熱愛國分子刺殺。即使當時是在戰爭期間,日本政府仍然是嚴懲了兇手,並將賠款金額減少了一億兩白銀,以示道歉。可能有人要指出李鴻章不是國家領導人,但他當時是作為全權大臣,姑且這麼看吧。



其二是一戰的導火索—薩拉熱窩事件。當時奧匈帝國繼承人斐迪南大公夫婦在波斯尼亞被塞爾維亞民族主義者槍殺,事件的後果就是奧匈帝國向塞爾維亞宣一戰爆發。


以上兩件事都可以當做實例,如果一國領導人出訪時候被刺殺會怎麼樣?但這也是極個別情況。國家領導人的出行安全肯定是第一要素,無論是自己國家還是別的國家都會派重兵保護的。


一樹梅花一放翁


樓主所說的應該是A國領導人在出訪B國的途中,在B國的領土上,被B國或A國的反A國領導人者所刺殺,或無關於A、B兩國之內的第三方勢力所刺殺吧。那麼,如果抓住了兇手,兇手供認出了他身後的主使者,則此類事件,會以B國向A國作出誠懇的道歉,最後A國接受了B國的道歉而告終。而如果沒有抓住兇手,或兇手已經死亡而斷了線索,則A、B兩國關係就會降到冰點,甚至斷交宣戰。


孤獨的人209381559


我想這個問題要看這個的領導人國家的強大與否會不會導致戰爭的導火線,作為一個國家的領導人,出訪安保措施是做得很嚴格的。假如在出訪當中真的出了意外,會不會爆發戰爭了?要看這兩個國家是友好關係與實力在做出判斷。如果雙方勢均力敵又是友好國家。領導人在出訪的時候在他國被刺殺,這個問題是很嚴重性的問題,就像第一次大戰奧匈帝國皇帝在薩拉窩被塞爾維亞青年刺殺導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但是今時非往日。現代化的國家很多憲政體系都比較完善。假如國家第一領導人出訪被刺殺或者出現意外國家將由副領導人接任或者有議長接管,出現大規模的戰爭的情況,很少。因為作為一個國家的領導人要去訪問別國肯定是友好國家才會邀請去訪問。出現意外的可能性很小。假如真的出現意外也不會爆發大規模的戰爭。


鐵木真165163663


這種戰爭狀態可以是軍事層面的,也可以是政治層面的,是否會直接以武力進行報復,這就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了,這裡面有一個國家政治主張的考量,也有著兩國國力差距的考量,不過我認為國力差距才是最重要的考量,下面舉個可能不太恰當的例子,美國刺殺了日本首相安培,日本會直接武力報復麼?肯定不會吧,國力差距太大打不贏,日本也只能進行譴責、斷交、國際仲裁等政治層面的報復;但要是二者身份調換,那麼美國肯定就是直接軍事打擊報復了。

就目前社會發展程度和國際形式來看,不會出現這種愚蠢的刺殺領導人事件,更不可能像1914年“薩拉熱窩”事件那樣導致世界大戰的發生。

首先,現在各國都有成熟的領導人繼任法案,就像美國如果特朗普掛了,那麼總統寶座馬上就會被副總統彭斯繼任,不會因為領導人出現意外,而導致國家政治、經濟等方面出現較大的波動。其次代價是巨大的,當今社會不比從前,全球化的今天政治報復不比武力報復成果小,一旦一個國家對另一個國家領導人進行刺殺,如果是小國的話,必然被作為恐怖組織進行軍事打擊;如果是大國,必然會被各國在政治經濟上孤立,經濟全球化的今天,被孤立就代表著經濟無法發展,那麼等待它的就是慢慢衰落。

其實好像歷史上沒有真正意義上的一國把另一個國家的最高領導人刺殺的事件,我是沒看到過相關資料,大家如果知道評論告知下,謝謝!


時事旁觀者


會怎麼樣呢?可以查一下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薩拉熱窩事件。

最直接的就是會引發戰爭,也許是兩國之間的小規模戰爭,也有可能引發新的世界大戰。

另外,就是全世界的群眾一起吃瓜看戲吧。


關注我,每天收割乾貨知識,天天都有新花樣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