攬儲搭上流量“快車” 存款“觸網”風險湧動-今日頭條-手機光明網

  “可選擇的存款產品類型很多,還有些收益比較高。”在被問及購買互聯網金融平臺存款的感受時,北京白領小向(化名)對記者說。

  根據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穩定局局長孫天琦的觀點,互聯網金融平臺存款的主要模式是銀行通過第三方互聯網金融平臺銷售存款產品,產品和服務由銀行提供,平臺提供存款產品的信息展示和購買接口(債權債務關係為存款人與銀行)。

  近年來,互聯網平臺存款憑藉門檻低、利率高等特點,成為部分銀行攬儲的重要手段。在迅速發展的同時,此類金融產品對存款利率管理帶來的擾動以及對銀行流動性管理帶來的挑戰不容忽視。業內人士表示,風險管理和監管亟需跟上,解決中小銀行攬儲渠道之惑應從精細化管理著手。

  存款“觸網”攬客多

  最早引發市場關注的互聯網平臺存款,可以追溯到誕生於2018年的智能存款。

  彼時,憑藉低起存點、保本保息、隨存隨取、提前支取靠檔計息、年化利率高等特點,智能存款成為攬儲利器,一些中小銀行在第三方互聯網平臺上發行類似產品。隨著定期存款提前支取靠檔計息等不規範做法被叫停,多家銀行已宣佈清盤智能存款。

  當前,智能存款在市場上已難覓蹤影,但銀行與互聯網平臺的合作卻沒有止步。例如,京東數科招股說明書顯示,截至6月末,公司累計為金融機構推薦了逾200萬個存款客戶。

  以京東金融為例,記者在瀏覽其App時發現,目前逾70家銀行接入該平臺,在售存款產品有90款,產品門檻低、利率高、支取靈活。以某銀行5年期定期存款為例,起投金額為50元,利率為4.875%,若提前支取則按該行當日掛牌活期利率結算實際持有天數的利息。

  在合作模式上,一位民營銀行業務人士介紹:“在實現技術對接後,銀行的存款產品得以在第三方平臺上展示。通過這種渠道存款的客戶,平臺分成約佔存款本金的千分之三。這樣的分成比例幾乎是業內不成文的規定。”

  綜合業內人士觀點,存款“觸網”背後有三大動因。一是適應用戶習慣變遷。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曾剛表示,現在許多金融行為逐漸轉向線上,在互聯網上買理財和存款產品是個趨勢。

  除中小銀行外,部分大行也在第三方互聯網平臺上線了一些存款產品。“儘管不需高息攬儲,但對這些大行來說,第三方互聯網平臺存款畢竟是值得關注的方向,可能會成為未來新的存款增長點。所以,這些大行可能會把第三方互聯網平臺作為拓展渠道的一種準備。”曾剛稱。

  二是競爭存款。這對於網點和名氣都不及大行的中小銀行來說尤為重要。“作為一家2017年才成立的銀行,坦白說網點所起的作用並不大。在我們自己的App上,最初存款規模增長很不好。在2018年陸續通過第三方互聯網平臺獲客和引流後,存款規模才有了明顯增長。”上述民營銀行人士表示。

  三是補充被壓縮的其他資金來源。曾剛表示:“銀行競爭資金來源的過程中,在嘗試過同業存款、保本理財等方式並難以為繼後,就會轉向新的渠道。比如,在保本理財受限後,結構性存款便迅速攀升。隨著今年持續壓降結構性存款,互聯網平臺存款很可能成為替代結構性存款的一個重要方式。這就可能導致互聯網平臺存款規模迅速擴大。”

  暗藏流動性管理風險

  從利率看,互聯網平臺存款利率已接近或達到全國自律定價機制的上限。此外,多家銀行在互聯網平臺上還通過領券加息、縮短計息週期等方式爭奪客戶。

  小向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為了追求更高收益,他已經開通了5家銀行的電子賬戶。儘管對這些不知名中小銀行並不瞭解,但由於有存款保險制度的保障,他並不擔心資金的安全問題。

  孫天琦表示,互聯網平臺存款的一些特點和問題需要關注。包括:互聯網平臺模式為客戶提供了存款購買接口,實質是存款營銷行為;地方法人銀行突破了地域限制,存款業務已拓展至全國;有意突出存款保險保障的宣傳,暗示“零風險、高收益”,便於用較高利率吸引儲戶;互聯網平臺存款的特有屬性,給中小銀行流動性管理帶來挑戰。

  曾剛認為,互聯網平臺存款可能對存款利率管理形成擾動。高利率的互聯網平臺存款,會分流其他銀行存款,加大存款流動性。如果互聯網平臺存款規模過大,甚至會影響到銀行體系負債端的穩定性,也會影響到銀行資金端成本,進而影響實體經濟融資成本的有效下降。

  一位銀行業分析人士表示,在負債端成本攀升背景下,要獲得同樣的利差,就需要做更高收益的資產業務,這也蘊含了更高風險,將倒逼銀行提升風險偏好。“高收益資產包括消費類信貸、涉房地產的民營企業貸款等。”

  對於機構而言,客戶若更關注存款利率,那麼銀行的品牌粘性將會降低。曾剛認為,市場化程度較高的資金如果在銀行負債中佔比過高,實際上不能發揮存款作為核心資金來源的作用。長期看,對銀行的流動性管理不見得是好事。

  監管需強調“一致性”

  專家認為,隨著互聯網平臺存款迅速發展,有必要對潛在風險做好針對性防範。對於銀行而言,應走精細化發展道路,合理進行負債端管理。

  在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政策分析師何飛看來,要深入研究互聯網平臺存款“三個替代”帶來的潛在問題,即對線下存款的替代、對本地存款的替代以及對同業融資的替代。要針對此類存款的營銷模式予以規範,包括對利率、存款保險保障的宣傳等都不應誇大,防止搞資金價格惡性競爭,要充分保護儲戶利益。鑑於互聯網平臺存款對銀行流動性管理提出更高要求,有關部門應進一步關注相關銀行特別是中小銀行流動性管理問題,防範資金“快進快出”帶來的流動性風險。

  曾剛表示,監管思路要強調“一致性”,線上化發展的存款在定價和業務流程上要與線下存款接受同樣的監管規則,包括自律機制對利率的限制以及一些業務流程要求,否則可能形成不公平競爭和套利空間。

  曾剛強調,當前的現實情況是銀行資產收益率在下行,所以銀行負債競爭理應逐步減弱。銀行要走精細化發展的道路,不應簡單追求規模擴張。要綜合考慮資產端盈利能力和資產投向,合理進行負債端管理,制定穩妥的存款需求計劃。(記者 歐陽劍環)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