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川:我念念不忘的家鄉

消息來源:銅川傳媒網 銅新無邪

銅川李行安發佈

銅川——我念念不忘的家鄉

銅,川:我念念不忘的家鄉

銅川——我念念不忘的家鄉

文/劉輝

光陰似箭,一轉眼,我在銅川已經生長了40多年了。

小時候,銅川的漆水河是我們孩子的樂園。春天,我們在河邊撲蝴蝶、捉蜻蜓;夏天我們在河中游泳、嬉戲;秋天,我們在河邊的楊樹下比賽誰撿的莖葉韌性好;冬天,我們坐在硬紙板上或自制的滑冰車上,在河中厚厚的冰層上飛快地溜來溜去,就算不留神,壓破冰層跌入河中也樂此不疲。我們的身影活躍在家鄉的山山水水、溝溝坎坎之中。春天的桃溝、柳溝是我們踏青的樂土,夏天的杏兒、桃兒,秋天的柿子、酸棗則是我們的“勝果”。山野、田間、河畔、地頭,到處洋溢著我們幸福的笑聲。

銅,川:我念念不忘的家鄉

那時候交通還不發達,在我的印象裡,好像沒有車站,車馬店倒是有幾個,川口附近的宜園橋、二號信箱就各有一個。運輸主要是靠這些馬車拉水泥和磚塊等。我們一群孩子在上、下學路上,遇到拉貨的馬車就會偷偷地趴在後面“蹭車”。要是沒有被發現,就會少走好多路,省好多力氣呢。可要是被趕車的師傅發現了,他們就會使勁向車後甩來馬鞭,聲音很清脆,但並不是真打,主要是嚇唬。一看馬鞭甩來,嚇得我們趕緊溜下車來。童年就這樣愉快地一“溜”而過。

銅,川:我念念不忘的家鄉

高中畢業到西安上學,一提到銅川,同學就會問,銅川是不是有很多銅啊?我告訴他們,銅川其實沒有銅,有很多煤,是西北一個重要的煤城。同學又說,那該有多髒啊,白襯衣都穿不住吧?我不知道該怎麼回答他們,只是說,我們銅川人偏偏就愛穿白襯衣。

銅,川:我念念不忘的家鄉

大學畢業參加工作至今,有很多次去外地工作的機會,可我都放棄了。因為這裡有生我養我的父母,有關心呵護我的老師,有我從小玩到大的玩伴,有我朝夕相處的同學……這裡是我播種希望、收穫成功的沃土。這裡的青山哺育了我,這裡的綠水滋養了我,這裡的花花草草、樹樹木木,伴隨著我,走過一春又一春。它們目睹了我的成長,是我生命的見證者。這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於我皆有情。我——離不開它們。

銅,川:我念念不忘的家鄉

銅川歷史遺存非常豐厚。南有藥王孫思邈、書法家柳公權、大畫家范寬的故鄉耀縣;西有紅色根據地照金、千年古剎大香山寺;北有姜女祠、唐太宗避暑的行宮玉華宮、避暑山城宜君。唐高宗李治、唐代大詩人杜甫、宋代詩人蘇舜欽等許多名家都寫過詠歌銅川的詩句。唐三藏曾在銅川玉華宮翻譯過佛經,詩人范仲淹曾在耀縣做過官,楊六郎曾把守過金鎖關,活了800歲的彭祖就住在宜君,銅川真可謂山清水秀、人傑地靈。


銅,川:我念念不忘的家鄉

銅川的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也十分發達,南距省會西安僅100公里;北到人文初祖黃帝陵不過80公里、距革命聖地延安也只有200公里;東通蒲城、白水;西達旬邑、彬縣,是陝西重要的交通樞紐之一。改革開放後,煤炭、水泥、陶瓷、鋁材等支柱產業迅速崛起,銅川很快就成為陝西乃至西北重要的建材基地。許多原材料源源不斷地從這裡運往祖國各地、走向四面八方。

銅,川:我念念不忘的家鄉

雖然我家祖籍西安,可有人問我是哪裡人,我都會毫不猶豫地說,我是銅川人。因為這裡山青水碧、天藍地潔、人壽物豐,冬天不冷、夏天不熱,不鬧旱澇、沒有震災,社會安定、民風淳樸,確實是個好地方!

今天,“轉型銅川、美麗銅川、健康銅川、富裕銅川”正以百倍的信心和新的魅力昂首走在康莊大道上。不久的將來,銅川——這顆渭北高原上璀璨的明珠一定會更加璀璨奪目、美麗迷人。

銅,川:我念念不忘的家鄉

銅川,我喜歡你的過去,我目睹你的現在,我會一如既往地關注你的將來。銅川——我念念不忘的家鄉!我該怎樣才能表達對你的熱愛呢!

銅,川:我念念不忘的家鄉

銅,川:我念念不忘的家鄉

{{10}}$

銅,川:我念念不忘的家鄉

銅,川:我念念不忘的家鄉

銅,川:我念念不忘的家鄉

銅,川:我念念不忘的家鄉

圖片由銅新無邪特邀攝影師提供,部分來自網絡

▎關於作者

劉 輝

1969年2月出生,陝西銅川人。現為陝西省傳記學會會員、陝西省弘揚漢文化研究中心會員、銅川市作家協會會員、銅川市詩詞學會會員、銅川市王益區作家協會副主席兼秘書長。1999年開始發表詩歌、散文、小說等。先後在《華商報》《教師報》《人民網》《光明網》等報刊、網站發表文章二百餘篇。出版散文集《心語》《心湖》。

運營人員:李行安

編輯:文正

審核:《陝西信息網》陳凱

2019. 06. 10

注:轉載請各自媒體平臺運營人員標明來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