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緣何不快樂,只因未讀蘇東坡

蘇東坡是中國五千年來最懂生活的人。

林語堂贊其一生是“人生的盛宴”——在中國歷史上,還找不到誰的生活能比他更豐富精彩,還找不到誰能比他更善於發掘生活的快樂。

我們一直看重作為文學家的蘇東坡,而忽視了作為生活家的蘇東坡。但其實,作為生活家的蘇東坡更值得我們借鑑和學習——因為人生最重要的,就是擁有發現快樂和製造快樂的能力。

(一)

“蘇老泉,二十七。始發憤,讀書籍。”

你知道《三字經》這句話說的是誰嗎?沒錯,就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蘇洵。發憤讀書的蘇洵給兩個兒子蘇軾、蘇轍提供了一個大寶藏——滿屋藏書。蘇軾兩兄弟就這樣從書堆裡泡大了。

1057年,20歲的蘇軾帶著弟弟進京趕考。這一年科考的主考官是大文豪歐陽修,副主考官是宋詩“開山祖師”梅堯臣。

參加考試的學生有蘇軾、蘇轍,還有張載、程顥、程頤、曾鞏、曾布、呂惠卿、章惇、王韶。這十人後來都對中華文明產生了深遠影響。這一屆科考,因此被稱為“千年科舉第一榜”。

考完閱卷,梅堯臣拿著一張試卷手舞足蹈。歐陽修接過一看,嘖嘖讚歎:“真是妙文啊!”他提起筆,立即想把此卷圈為“第一”。正要下筆,他忽起一念:“這肯定是我弟子曾鞏所寫,我若將他圈為第一,其他人必會覺得不公。”於是筆鋒一轉,將此卷定為“第二”。哪知解封一看,此卷作者竟是蘇軾。歐陽修立馬對蘇軾青眼以待。“把你舊日文章也找來我看看。”一看,歐陽修更是驚讚不已:“讀軾書,不覺汗出,快哉快哉,老夫當避路,放他出一頭地也。”他覺得自己這個文壇領袖該退休了,以便讓蘇軾這個年輕人出人頭地。

1061年,朝廷舉行了一場制科考試。何為制科考試?就是皇帝為直接選拔特優人才設置的考試製度。這個考試那可比進士考試高大上多了,北宋南宋錄取的進士一共有4萬多人,但制科考試錄取只有41人。

制科考試設置分為一二三四五等。一等二等,要求太高,就是虛設。第三等實際就是最高等級。北宋建國100多年來,也只有一個叫吳育的人考過一個第三次等。

這一年,蘇軾兩兄弟都參加了制科考試。結果蘇軾得了第三等,蘇轍得了第四等。宋仁宗高興壞了,連連感慨:“朕為子孫後代得了兩位清平宰相!”

很多人感慨:“我要有蘇軾的天賦就好了。”他們以為蘇軾的成功全靠天賦,卻不知其成功更多源於後天的勤奮。

蘇軾晚年時曾對弟子王古說:“我每讀一部經典,都是從頭抄到尾。”蘇軾被貶官黃州時,朋友朱載上去看他。朱載上在客廳等了很久,蘇軾才出來。“我剛才在做每天的功課,沒發覺你來了。”朱載上問:“每天的功課是什麼?”蘇軾回答:“抄《漢書》。”朱載上驚問:“您還用得著抄書嗎?”蘇軾回答:“這是我第三次抄《漢書》了。開始一段事抄三個字,後來一段事抄兩個字,現在一段事抄一個字。”朱載上說:“把您抄的書給我看看呢?”蘇軾立即取出一冊抄書給他。朱載上雙眉緊皺,一點也看不明白。蘇東坡說:“請您說一個字。”朱載上就隨便挑了一個字,蘇東坡立馬背出數百字,無一差錯。那天回家後,朱載上對兒子朱新仲說:“比我們優秀的人還比我們更努力,我們有什麼資格不勤奮呢?”

(二)

北宋後期政壇最大的政治事件,就是黨爭——新黨和舊黨之爭。新黨以王安石為首,要改革,要變法。舊黨以司馬光為首,要保守,要持舊。兩派互不相讓,鬥得你死我活。而剛剛步入仕途的蘇軾呢,既不新也不舊,既不左也不右。

“我不站隊,我只看這事對老百姓好不好。”新黨得勢,大力推進均輸法、青苗法等改革,急功冒進,引發諸多社會問題。蘇軾站出來說:“這樣激進要不得,急易生亂……”新黨就不爽了:“敢反對,我弄你。”於是,蘇軾就被不斷貶謫流放。

舊黨得勢,便全盤否定改革,恢復舊制。“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看到蘇軾以前被新黨打壓,舊黨就以為蘇軾是自己人,便讓他青雲直上,從八品升到正三品。哪知蘇軾升官後不但不感激涕零,反而站出來批評舊黨:“改革雖有弊端,但也有很多益處,不能全盤否定。”舊黨不爽了:“竟敢幫新黨說話,我弄你。”於是,蘇軾又被不斷貶謫流放。

在新舊兩黨的反覆得勢和失寵中,蘇軾總是顯得那麼不合時宜。“新黨看他像舊黨,舊黨看他像新黨。”左右不受待見,所以經常被“誤傷”。從政40年,他竟被貶謫流放了33年。最高時,他做過中央部長、皇帝秘書,最低時,他做過縣處級民兵副團長。在那個時代,官員幾乎都會選擇站隊。不從“新”,就仗“舊”,以求飛黃騰達。如果蘇軾也如此,本可以官拜宰相。但他就是不:“我不看新舊,只就事論事。”他從不違心地阿附於任何一方,“你做得好,我就點贊;做得不好,我就拍磚。”官可以不做,命也可以不要,但要我說違心話,臣妾做不到啊!

王國維說:“三代以下詩人,無過屈子、淵明、子美、子瞻者。此四子者,若無文學之天才,其人格亦自足千古。”屈子、淵明、子美,即屈原、陶潛、杜甫。而這個子瞻,就是蘇軾。

不論“新”當政,還是“舊”臨朝,不管是仕途順達,還是逆境當道,蘇軾都始終保持著人格的超然獨立,不因“進”而流於逸樂,也不因“退”而短其氣節。他是一位真正的君子。

(三)

1079年,42歲的蘇軾調任湖州知州。上任後,他例行公事,給皇上寫了一封感謝信《湖州謝表》。“愚不適時,難以追陪新進。”“老不生事或能牧養小民。”新黨看了這些話,不爽到極點。於是便四處收集蘇軾詩作,挑出一些他們認為隱含譏諷的句子,然後上書皇上:“蘇軾誹謗皇上,抨擊新法……”隨後新黨們紛紛上書,要求處死蘇軾。神宗一聽:“蘇軾原來這麼壞啊!”便派人將蘇軾抓捕回京,下了大獄。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烏臺詩案”。受此牽連的文人官員多達數百人。驚聞皇帝要殺蘇軾,蘇粉們都坐不住了。蘇粉們大聲疾呼:“蘇軾可殺不得啊!”神宗本也是蘇粉,但他這次鐵了心了。“蘇軾抨擊新法,朕要殺一儆百。”這下,連退了休的三朝元老張方平都坐不住了:“蘇軾乃奇才,實在是殺不得啊!”神宗不睬:“任何人都不能阻礙變法改革。”蘇軾眼看就要命喪黃泉了,這時,他最大的粉絲曹太后站了出來。大難不死的他被神宗下放到湖北黃州,任職黃州團練副使,相當於黃州民兵副團長。他“人生的盛宴”就從這裡開始了。

(四)

蘇軾帶著一家20多口來到黃州。可副處級幹部,工資實在太低了。“我沒法養活一大家子人啊。”於是他就去求見黃州太守徐君猷,“能不能幫我想個辦法。”徐君猷剛好也是蘇軾的粉絲:“那我把東門土坡50畝荒地給你吧!”蘇軾帶著一家人,開始了墾荒種糧大生產。這片坡地雖然貧瘠,但足夠大,種上糧蔬,倒也勉強可解決一家溫飽。蘇軾萬分感激這片城東門外的土坡,於是給自己取了一個名字——東坡居士。一日,蘇東坡與友人劉倩叔共遊南山。友以蓼菜、新筍等野菜相待,蘇軾品嚐後,舉箸慨嘆:“人間有味是清歡。”在經過仕途的起起落落後,蘇東坡終於悟得——人間有味是清歡。清歡之所以好,是因為它是對生活的超逸,不為名權利所困,只講究心靈的品味。“我曾如此渴望命運的波瀾,到最後才發現:人生最曼妙的風景,竟是內心的淡定與從容。我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認可,到最後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係。”人這一生,與其羈絆於名韁利鎖,不如在心裡修籬種菊。

第二年三月初七,朋友勸蘇東坡:“這片地太貧瘠了,種什麼收成都不好。離這不遠的沙湖,有塊稻田要出售。賣得也不貴,你可以去買下來。”蘇東坡覺得這建議不錯,便和朋友們欣然前往。哪知走到半路,突然天降大雨。朋友們東奔西竄,狼狽地找地躲雨。蘇東坡卻悠哉遊哉,一邊走路一邊吟詩。

回家後,他就寫下了那首著名的《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這首詞把蘇東坡悟道“人間有味是清歡”後的超然,淋漓盡致地展現了出來。

一位哲人說過:“人的一生中有兩個生日,一個是自己誕生的日子,一個是真正理解自己的日子。”

蘇軾就在黃州迎來了另一個生日——他真正理解了自己。

蘇軾就此死了,而另一個蘇東坡就此活了。

(五)

1082年,蘇東坡貶官黃州的第三年。這年寒食節,下了一場很久的雨。蘇東坡凝望著窗外淅淅瀝瀝的雨簾,突然間有了寫字的衝動,於是研磨揮筆,寫下了著名的《寒食帖》。這紙《寒食帖》,若論詩意才情,在蘇東坡三千多首詩詞中,實在是平平。但那起伏跌宕的書法意象,卻震撼千古。這張帖,乍一看,字形並不漂亮,時大時小,時長時短,時寬時窄,時疏時密,似乎完全失去了書法所講究的規矩和法度。但隨意率真,恰恰是《寒食帖》的最大特點。世人之書法皆追求俊挺華美,而蘇東坡在經歷幾番起起落落後,終於悟道“人間有味是清歡”,所以在藝術上再也不去追求什麼法度規矩,為文寫詩填詞作畫只強調個人心境的自然流露,“我以我手寫我心,我以我心吐真情。”“自出新意,不踐古人,是快也。”從此,他所有藝術門類都邁入超級大師境界。這紙《寒食帖》,就被譽為“天下第三行書”。第一行書是王羲之的《蘭亭序》,第二行書是顏真卿的《祭侄稿》。

不求法度不循規矩的蘇東坡,就此一舉成為中國文化的集大成者。在散文方面,他與歐陽修並稱“歐蘇”;在詩歌方面,他與黃庭堅並稱“蘇黃”;在詞作方面,他與辛棄疾並稱“蘇辛”;在書法方面,他被尊為“宋四家”之首;在繪畫方面,他是中國文人畫開創者之一。詩、詞、文、書法、繪畫,樣樣皆是大師。真可謂前無古人、後無來者。而蘇東坡第一流的作品,如《念奴嬌·赤壁懷古》《前後赤壁賦》《寒食帖》等等,大都是他被流放黃州之後的作品。這恰恰應了那句話:真正偉大的藝術家,都是制訂規則的人,而不是遵從規則的人。蘇東坡不求法度不循規矩,不求別人關注,只求自己舒服。所以為文寫詩作畫便如入無人之境,敢於用情放膽,葷素雅俗皆不避。

只為取悅自己的他,沒想到卻取悅了全中國。這就是蘇東坡的藝術哲學——在己體道。人性都是相通的,真正屬於自己的,也屬於大家。在己體道,其實也是成功之道:先要把握住自己,才能把握住別人。把握住了自己,也就把握住了別人。

(六)

蘇東坡被調往徐州做知州時,剛上任一個月,就遇到黃河氾濫。洪水洶湧而來,把徐州城團團圍住,徐州城就靠一座城牆把洪水擋在外面,城牆若一垮,全城百姓都會完蛋。百姓人心惶惶,都準備四散逃亡。蘇東坡卻派人在城牆上搭了個草棚。他不回家,就住進了這個草棚裡。“我都不怕,你們怕什麼呢?”見市長如此無懼,民心就安定下來了。民心一定,蘇東坡就帶領百姓搶修堤壩。在城內修一條堤壩,從裡面托住城牆。修了一月,洪水還是不退,老百姓都累癱了。蘇東坡便跑去向城內禁軍求援。禁軍本來只聽皇帝號令,地方官無權調動。但禁軍頭領看到渾身泥漿、面容憔悴的蘇東坡,眼睛頓時溼了:“文官尚如此,我這個武官豈能為了保命而誤蒼生。”他立命禁軍跟隨蘇軾搶修堤壩。堤壩修好了,老百姓的生命和財產保住了。

80多天後,洪水退去。蘇東坡卻毫不停息,帶領百姓在城外大修水利。北宋時,黃河氾濫週期大概是四五十年。洪水退了,蘇東坡本可以完全不管了,因為他的任期內不可能出現第二場洪水,但他依然大修水利,他不追求任期效益,只求為老百姓多幹幾件實事。很多官員一遭貶謫一受打擊就自暴自棄,但蘇東坡不,無論遭遇什麼不公平對待,他都始終堅守一個原則:以出世的態度幹入世的事業。他有句名言——“勝固欣然,敗亦可喜。”凡事盡力而為,而後順其自然。所以每到一個地方任職,他都活得像雷鋒。

流放杭州,他疏浚西湖,修建了西湖十景之一的“蘇堤春曉”。

流放惠州,他改善民生,設計了廣州最早的自來水供水系統。

流放黃州,他大興慈善,創辦了中國第一所孤兒院。

…………

真可謂“蘇軾流放三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車”。

蘇東坡每每離開此地、調任彼地時,當地老百姓便夾道相送,涕淚橫流。蘇東坡實在是一個值得尊敬的好公僕。

他的工作哲學非常值得我們學習:以出世的態度幹入世的事業。就是“凡事盡力而為,而後順其自然”,成了,固然值得欣喜;敗了,我也坦然無愧。

(七)

62歲時,蘇東坡被貶謫到海南儋州。當時的海南,是徹徹底底的蠻荒之地。“食無肉,病無藥,居無室,出無友……”流放海南,是僅比滿門抄斬罪輕一等的處罰。但蘇東坡硬是把這個蠻荒之地變成了“詩和遠方”。沒有好吃的東西,他就開發了牡蠣。他給三兒子寫信說:“牡蠣這玩意太好吃了,千萬不能讓朝裡士大夫知道哦,他們知道了一定要爭著來海南,那我就沒得吃了。”沒有朋友陪我玩,那我就自己找樂子。怎麼找?他居然辦起學堂,教起了書。培養出了海南歷史上第一位舉人——姜唐佐,第一位進士——符確。蘇東坡就是這麼逗逼。

1094年,蘇東坡被流放到瘴氣橫行的惠州。朋友們紛紛寫信來安慰他。他卻回信說:“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要我低頭,門也沒有。那就是“生活以痛吻我,我卻報之以歌”。

流放黃州時,蘇東坡酒癮犯了。當時政府是不允許私人釀酒的。“但蘇東坡酒蟲蠢動,就偷偷釀了酒。”不料釀酒之事很快就被衙門知道了。官員責怪:“你怎麼不聽話啊?”蘇東坡回答:“餘欲聽之,而口不可。”我腦子已經決定聽話了,但我的嘴不聽啊。私自釀酒且不說,他還嫌沒有菜下酒。聽說一小青年家的耕牛生了重病,便鼓動說:“死了只能賤賣,不如早殺貴賣。”小青年真把牛給宰了,給他送了一大塊來。老蘇就邀約一大幫狐朋狗友,在東坡上搞起了一個大party,點篝火,烤牛肉,喝私酒,不亦快哉。最後把禁酒官員都吸引來了,大醉而歸。

羅曼•羅蘭說:“世界上只有一種真正的英雄主義,那就是認清生活的真相後還依然熱愛生活。”

他的處世哲學就是:生活以痛吻我,我卻報之以歌。

“我要有限的條件下追求最大的快樂。”於是,他活成了宋朝最偉大的大逗逼。

(八)

1061年,年輕的蘇軾結識了章惇。兩人結為好友,一起同遊黑水谷。並在石壁上刻下:“章惇蘇軾到此一遊。”但後來章惇站隊新黨,從此遠了蘇軾。後來舊黨得勢,他就被流放了數年。後來新黨再得勢,章惇官拜相位。重新得寵的他便展開了瘋狂報復。昔日老友蘇東坡也成了他的嫉恨對象。他一腳就把蘇東坡踢到了嶺南惠州。人人都覺嶺南苦,蘇東坡卻活得逍遙,“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老蘇之詩傳到京城,章惇一看就惱了:“你活得挺滋潤嘛,那我把你踢到海南。”於是老蘇就被流放到了蠻荒之地儋州。1100年,宋欽宗趙桓繼位後,立即廢了章惇,並派人讓蘇東坡返京。朝野上下一致認為老蘇必定官拜宰相。老蘇才走到洪州,章惇之子就送來了書信:“懇求坡老為相之後放過我父子倆。”蘇東坡回信說:“軾與丞相定交四十年,雖中間出處稍異,交情故無所增損也。”老蘇有句名言:“眼前見天下無一個不好人。”他理解別人的慾望,理解別人的侷限,知道世界喜歡在荒誕裡鬧成個興高采烈的樣子,所以他從不把別人的荒唐看得太重。

這就是蘇東坡的社交哲學:知世故而不世故。

這個“知世故而不世故”由兩部分組成:

一半是“人情世故要看透”,看透人性,寬恕人性。

一半是“赤子之心不可丟”,永遠以赤子之心待人。

章惇以為蘇軾會如何,哪知他根本不掛懷。

因為懷抱赤子之心,他永遠寬恕。因為懷抱赤子之心,他便如此率真。因為寬恕、率真、性情,深情,

老蘇贏得了朋友遍天下。

無論被流放到哪裡,都有許多朋友來看望他。他有一個朋友叫馬夢得。老蘇被流放後,他便辭官不做了。老蘇被貶到哪裡,他就跟到哪裡。這一跟就是二十年。

老蘇還有一位朋友叫巢谷。老蘇入朝當官風光時,他從不想見面沾光。老蘇被貶黃州後,他卻飄然而至,全心全意地來做東坡孩子的私塾老師。

無論被流放到哪裡,老蘇都這樣被朋友們寵愛著。很多人都想問老蘇知交遍天下的秘訣。其實就是那七個字:知世故而不世故。人情世故要看透,赤子之心不可丟。

(九)

老蘇被貶黃州時,寫過一篇《豬肉頌》:淨洗鐺,少著水,柴頭罨煙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侯足時他自美。黃州好豬肉,價賤如泥土。貴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早辰起來打兩碗,飽得自家君莫管。

這篇《豬肉頌》,其實就是“東坡肉”的烹飪方法。他一生髮明瞭東坡肉、東坡魚、東坡羹等60多道著名菜餚。這也是他的生活哲學:審美地生活。

美學家張世英說:“人生四種境界:欲求境界、求知境界、道德境界、審美境界。審美為最高境界。

“人活著的意義在於享受生活,如果活得太實用太沒趣,便失去了生命的意義。”這就是蘇東坡的生活哲學。

他一生中釀過米酒、蜜酒、桂酒、真一酒、天門冬酒、萬家春酒、羅浮春酒、酴醿酒等多種酒品。

傑克·倫敦說:“人應該生活,而不僅僅是生存。”這句話也是像為蘇東坡量身定做的。審美的人生不容將就,即便坐銷歲月於幽憂困菀之下,也要儘可能保留審美的人生態度和精緻的生活藝術,活出人的樣子。世俗越粗糙,越需要審美地生活——這就是蘇東坡的生活哲學。

(十)

心理學大師羅傑斯說:“人生最重要的,是擁有製造快樂的能力。”

製造快樂的能力來自於三個方面:

● 放下過去的能力。● 面對現實的能力。● 享受當下的能力。

而在這三方面,蘇東坡都是絕頂高手。所以蘇東坡成了中國五千年來最懂生活的人。他是一位值得我們終身學習的偉大生活家。

蘇東坡之於我們的意義:是他對生命經驗深度和廣度的開拓,是他對日常生活永不衰減的熱情和想象力。

學習他的生命哲學,可得“清歡”。

學習他的藝術哲學,可得“境界”。

學習他的工作哲學,可得“欣然”。

學習他的處世哲學,可得“逗逼”。

學習他的交往哲學,可得“天真”。

學習他的生活哲學,可得“趣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