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東坡,把眼前苟且活成詩和遠方

蘇東坡,把眼前苟且活成詩和遠方

作為中國文學史上最受讀者喜歡的人物之一,蘇軾一生飽經風雨,卻泰然處之,他把別人眼中的苟且零碎,活成了自己的瀟灑人生。

林語堂先生說:蘇軾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個記憶,但是他留給我們的,是他那心靈的喜悅、思想的快樂,這才是萬古不朽的。

每個中國人心中,都有一個蘇東坡。

1

蘇軾十歲時,跟隨母親程夫人讀書,讀到《範滂傳》,程夫人講述範滂不畏強權,為民犧牲的故事。小蘇軾大為感動,對母親說,我將來要做範滂這樣的人。

程夫人笑著說,你要做範滂,我難道不能做範滂的母親嗎?

十歲的蘇軾立志向範滂學習,仁心愛民,從此之後的五十年裡,無論得意失意,無論荒野廟堂,他都從未忘記。

外放杭州,他疏浚西湖,建設蘇堤,政績斐然;被貶黃州,他救助棄嬰,清除惡俗 ;被貶惠州,他推廣農具,改革稅制;被貶海南,他教書育人,開化百姓。他走到哪裡,哪裡就有留下他動人的故事。

2

公元1057年,20歲的蘇軾進京趕考。

主考官是大文豪歐陽修,參加考試的學生有蘇軾、蘇轍,還有張載、程顥、程頤、曾鞏、曾布、呂惠卿、章惇、王韶。這一屆科考,因此被稱為“千年科舉第一榜”。

當年考試的主考官是大名鼎鼎的歐陽修,他讀完蘇軾的考卷,讚歎不已。但他以為是自己學生曾鞏寫的,為了避嫌,便將本應第一名的試卷定為了第二名。

哪知解封一看,作者竟是蘇軾。

得知真相之後,歐陽修大吃一驚:“把你以前寫的文章也找來我看看。”

看後歐陽修更是驚讚不已:“讀軾書,不覺汗出,快哉快哉,老夫當避路,放他出一頭地也。”從此,中華漢語詞典裡多了“出人頭地”這個詞。

3

蘇東坡,把眼前苟且活成詩和遠方

進士及第後,蘇軾在鳳翔、杭州、密州、徐州等地任職。元豐三年,公元1079年,蘇軾從徐州調任湖州,兩個月後,他遭遇烏臺詩案,被誹謗構陷,天降橫禍。

烏臺詩案,是宋神宗時期的一件大事。這件事情的起因很簡單:蘇軾文名日盛,可他在王安石變法中又偏向舊黨。雖說新黨中也有幾位敦厚君子,但更多的還是趨炎附勢的小人。想從正面擊敗蘇軾幾乎是不可能的,於是他們偷偷合謀,窮搜蘇軾的詩文,絞盡腦汁找到一些“譏謗時政”的詩句,然後向神宗上書說:蘇軾本無學術,為人荒謬淺薄。而且動輒就對陛下和朝政侮辱謾罵,為大宋計,應該把這種狂徒處以極刑,斬首以謝天下!

宋神宗下詔將蘇軾召回京城。

到京以後,他馬上就被關進監獄,受到日以繼夜的審訊。御史們將他寫過的每一首詩文都拿出來,逼著他承認其中的詩句是在譏刺朝政,抨擊皇帝。蘇軾在獄中感到這次凶多吉少,他寫下了給弟弟蘇轍的絕命詩:

聖主如天萬物春,小臣愚闇自亡身。

百年未滿先償債,十口無歸更累人。

是處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獨傷神。

與君世世為兄弟,更結來生未了因。

這首詩很快被送到宮中,宋神宗讀後感動不已,他本來也就很喜歡蘇軾的詩文。自從蘇軾被捕之後,後宮的太后嬪妃們都來找他,為蘇軾求情。已經辭職在家的王安石特意來信勸皇帝釋放他。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之下,死裡逃生的蘇軾被放出監獄。他被貶到湖北黃州任團練副使,弟弟蘇轍被貶到江西,好友王鞏被直接流放到嶺南。

4

命運的拐點在這出現,從此,黃州是蘇軾生命的終點,黃州也成為蘇東坡生命的起點,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城成為中國文學史上最為人嚮往的一座小城。

剛到黃州,一家人擠在江邊的一座破茅屋中,又溼又冷,每到雨來,就有被江水淹沒的危險。他和家人動手,一點點地建造了幾間屬於自己的新屋,並開墾了一片農田。他到處拜訪村民,和這家討要一把菜種,那家移栽幾棵果樹。農夫告訴他如何耕種田地,他也第一次嚐到自己親手種出的糧食是何等甘美。草屋蓋好後,他自己用石灰刷白泥牆,給它起名為“雪堂”。年輕的大畫家米芾來拜訪他,他們一起在雪白的牆上畫滿山水美景,有屋有田的他,高興地向朋友炫耀:

去年東坡拾瓦礫,自種黃桑三百尺。

今年對草蓋雪堂,日炙風吹面如墨。

從此,他自號東坡居士,每天往來於山上和江邊。來訪的朋友絡繹不絕,道士楊世昌、同鄉巢谷、詩僧參寥、畫家米芾、琴師崔閒、開酒坊的潘丙……倘若能穿越當時,我也願跋山涉水,只為見他一面。

5

黃州城西不遠,有一處地名叫赤壁,相傳是當年孫劉聯軍大破曹操之處,蘇軾常常和朋友們來此遊玩。美景當前,知己在側,杯中有酒,心中自然有妙句: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

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

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

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

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一首《念奴嬌》尚不足以表心意,他又寫了前後兩首《赤壁賦》來抒發自己的心情。在前赤壁賦中,他和朋友月夜泛舟於長江之上,赤壁之下,良辰美景之中,朋友追憶世事無常,感懷人生的短暫、自身的渺小。而蘇東坡則勸說他道:

“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

蘇東坡已經逐漸脫出這個世界的樊牢,開始以哲人的角度重新審視世間。他以天地、江水、清風和明月為寄託,體悟世事裡無常的變化、感受動靜間概念的永恆。他以至大之心去包容整個天地,而天地間每一絲自然的真趣,都可以帶給他無窮的快樂。

你看,那個在廟堂裡的蘇軾,化繭成為了人間大仙蘇東坡。

6

被貶黃州之後的第三個春天,這年三月七日,蘇軾與幾個朋友相約出遊,不料天降急雨,眾人都紛紛跑著找地方躲雨,只有東坡一人在雨中拄著竹棍淡定前行,他揮筆寫下: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

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今天許多人喜歡引用並作為微信和扣扣簽名的、流傳千古的《定風波》就這麼誕生了。

原諒我這一生放蕩不羈愛自由,哪怕有一天會跌倒,哪怕跌很多跤。

7

一封突如其來的詔書打亂了他寧靜的田園生活。宋神宗下旨,讓他從荒僻的黃州遷移到江南居住,但就在他剛搬到江南的時候,朝局發生了鉅變。宋神宗駕崩,年僅九歲的宋哲宗即位,太皇太后高氏垂簾聽政。對新黨極端厭惡的高太后執政後第一件事就是起用司馬光為宰相,廢除所有新法,清除新黨成員,將保守派重新召回朝堂。身為文壇盟主、舊黨盟友的蘇軾也被重新啟用,以不可思議的升官速度回到京城,從一個小小犯官一躍成為天子之師、翰林學士、朝廷的重臣之一。

北宋政局因王安石變法而大受影響,蘇軾數次的貶謫和回京,背後的原因是朝局中變法派和守舊派的你方唱罷我登場,在王安石和司馬光去世後,君子政見之爭最終變為小人權力之爭,他也實在是厭倦了這樣的朝廷。

黨派之間的傾軋報復,越來越酷烈,越來越不可控制,蘇軾歷經了重用、被貶的風風雨雨,最終,他被貶到嶺南。

當年烏臺詩案時,蘇軾的朋友王鞏就被貶到嶺南。蘇軾在黃州時,見到有幸被赦免回來的王鞏,還曾經寫詩贈給他:

常羨人間琢玉郎,天應乞與點酥娘。

自作清歌傳皓齒,風起,雪飛炎海變清涼。

萬里歸來年愈少,微笑,笑時猶帶嶺梅香。

試問嶺南應不好,卻道,此心安處是吾鄉。

如今,他自己卻要體會嶺南的生活了,惠州民風淳樸,四季如春,各種自己以前從沒品嚐過的熱帶水果讓他流連忘返,他忍不住寫出一首詩:

羅浮山下四時春,盧橘楊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

這首詩傳到京中,朝堂上那些人看了大怒,你一個貶官過得如此舒服,成何體統!於是一道新的詔書發下,把他趕出了在惠州剛剛修好的房子,貶到了儋州,就是今天的海南島。

8

蘇東坡,把眼前苟且活成詩和遠方

一千年前的海南島是真正的荒涼之地。當地漢人大都不識字,山上的黎人連漢話都聽不懂。大宋建國百年來,各地都文風鼎盛,但海南別說進士了,就連舉人都沒出過一個。

被流放海南的蘇軾身邊只有小兒子蘇過陪伴著他。蘇過的性格和他一樣豁達淡泊,蘇東坡給朋友寫信說,父子二人在海南“食芋飲水,以著書為樂”。

雖如此艱難,他依然樂呵呵的過著自己的日子。他養了一條土狗,每天帶著狗出去,找附近的村民們聊天。當地的讀書人知道這是極難得的機會,常常來找他請教學識,甚至有人專門渡海而來追隨他學習。數年後,海南破天荒地出了歷史上的第一位舉人和第一位進士,這和蘇軾的教化是密不可分的。

有一天,蘇軾拄著柺杖,在田間邊走邊唱歌。一個老太太對他說:“學士大人,你當年做大官,現在當老百姓,回想一生,是不是就像一場夢一樣?”蘇東坡非常喜歡這句話,於是寫了一首詞送給同樣被貶的弟弟:

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夜來風葉已鳴廊,看取眉頭鬢上。

酒賤常愁客少,月明多被雲妨。中秋誰與共孤光,把盞悽然北望。

9

終於,他老了,蘇軾63歲時,哲宗去世,徽宗即位,大赦天下,他也在被赦免之列。他開心地告別海南,攜帶家人北返。沿途百姓傾城而出,歡迎他的歸來。被流放多年,他經歷了各種窮困都沒有病倒,但在返回的路上卻突然一病不起。

公元1101年8月24日,蘇東坡在常州閉目長逝,如同吹遍人間的清風,他終於迴歸到天上宮闕去了。

蘇東坡曾這樣評價自己:“任性逍遙,隨緣放曠”。他確實足夠任性,人來人往,他始終是自顧自的模樣。 他的一生都活的很真,外面的熱鬧喧囂,他渾然不覺,他聽從於自己的內心,曠達樂觀,豁達大度,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度過了坎坷荊棘而又詩情畫意的一生。

他對後世產生了超凡的影響力,他寫西湖之後,別人筆下的西湖就不再那麼山色空濛,他寫過明月之後,別人筆下的月亮就有了幾分黯然失色;他寫過廬山之後,人們都不知道廬山的真面目了。

我們喜歡蘇軾活的那麼本真,誠然,以真面目示人,才能活得真實;以真性情交人,才能活得坦誠;以真感情對人,才能活得純粹。這樣的生命,才能享受遠山長天的遼闊與富足,而不必困於一隅,謹慎畏縮。

我們尊崇東坡,學習他的工作哲學,可得“欣然”;學他的處世哲學,可得“超脫”;學他的生命哲學,可得“清歡”;學習他的生活哲學,可得“趣味”;學習他的藝術哲學,可得“境界”;總之,學他為人處世和麵對這個世界的態度,就可得一份快樂。

蘇東坡,把眼前的苟且活成詩和遠方。

現實一地雞毛, 生活如此忙碌,人生若想多點樂,不妨學學蘇東坡。

於是,這個春節,我貼了一副自撰的春聯:閒觀明月栽唐句,靜飲清茶讀宋書。

橫批:怡然自樂……

夜飲東坡醒復醉,歸來彷彿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鳴。敲門都不應,倚杖聽江聲。

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夜闌風靜縠紋平。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