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篡權者數不勝數,為什麼司馬氏被罵了幾千年?還有第二個?

十二十頁


歷史上篡權者數不勝數,司馬氏被罵了幾千年,那都是誰罵死司馬氏呢?一是歷史學家的批評,二是歷來百姓的唾罵。

“民以食為天”,民指的就是百姓,天指的不是“天子”的天,而是糧食,是過上好日子。因此,在普通百姓眼裡誰當皇帝都一樣,只要有飯吃就行,不管是司馬氏當皇帝,還是曹魏,這對於百姓來說都一樣。

可這和篡權的司馬氏被罵了幾千年有什麼關係呢?我們先來看看司馬氏是怎麼篡權的?

司馬氏中以司馬懿、司馬昭、司馬炎為“三司”的世家大族逐步控制了曹魏的政權,以至於曹氏四代君主創建的魏國政權旁落,到了曹芳這一代,他已經成了一個大大的傀儡。

《三國志·魏書·明帝紀》為“吾疾甚,以後事屬君,君其與爽輔少子。吾得見君,無所恨。”

魏明帝曹睿病危之時,把年幼的太子曹芳託付給曹爽和司馬懿,曹爽身為大將軍掌握著曹氏的禁軍兵權,朝中也有很多自己的親信以及曹氏族人。雖然他位高權重,但畢竟還是曹家的人,魏明帝曹睿對他還是比較放心。

曹爽和司馬懿是一對政敵,曹爽一直暗中排擠司馬懿,在司馬懿從雍涼打仗回來後,曹爽便藉機讓魏明帝曹睿給司馬懿升官,做了一個太傅,其實熟悉歷史的人都知道,太傅就是一個噱頭,並無實權,實乃明升暗降。

但司馬懿知道曹睿對自己不放心,他接受了這一安排,並順意讓魏明帝曹睿罷免自己的官職,把自己兩個兒子貶為庶人,目的是就是為了讓曹爽放心自己。

魏明帝曹睿死後,曹芳即位,司馬懿裝病不出,成功的騙過了曹爽耳目,使得曹爽誤以為司馬懿時日不多,他便掉以輕心,帶著幼帝前往高平陵祭祖。

等曹爽等人剛一出城門,司馬懿立馬調集人馬,集結在洛水浮橋,並闖入皇宮,逼迫郭太后下懿旨免去曹爽的一切職務。

而就在此時,一個很關鍵的人物出現了,如果曹爽聽了他的建議,或許後面的歷史就沒有司馬氏得半點事蹟,這個人就是桓範。

桓範當時是司農,他和曹爽關係還不錯,但曹爽卻不待見他。但即使這樣,他還是出城投降了曹爽,並勸說曹爽“挾天子令諸侯”,駐軍到許昌,藉助許昌的武器兵力,在做打算。

但是曹爽卻說:“司馬公正當欲奪吾權耳。吾得以侯還第,不失為富家翁。 ”生死關頭,曹爽還心存僥倖,想著金銀財寶榮華富貴,最後被司馬氏誅三族。

以上的這一段歷史就是著名的“高平陵之變”,司馬懿通過這次政變,徹底的把曹氏宗親勢力壓制在了司馬的腳下,從此曹魏大權旁落,司馬氏架空曹氏,不久後,司馬昭統一三國,他的兒子司馬炎篡位,三國的紛爭最後以司馬代曹魏,晉朝的建立,中國再次大一統。

因此就這一點來說,司馬氏得國不正,是一個篡位者,受儒家思想忠君的影響,難免被後人唾罵,但這只是表象。

司馬氏建立曹魏後,實行的是門閥世族政治,什麼是門閥世族政治呢?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曹操為了招攬天下人才,養了一大幫幕僚,這些幕僚為曹操是聽,曹操死後,這些人的後代基本成為曹丕的官員,這其中不少還是曹氏宗親的人。

再者,受到舉孝廉制度的影響,國家的官僚被出身優越的貴族佔據,這樣一來,有真才識學的寒門子弟參與不到國家的政治中,長久以來,便形成以了門閥層級。

這邊是門閥世族政治,在這種制度下朝政大權容易落入這些世家大族的手中。門閥世族政治,雖然在能在戰亂時發揮他的團結的優勢,但到了國家太平治理時,便弊端百出,最明顯的是對皇權的威脅,容易滋生腐敗墮落。為什麼這樣說呢?我們來看看五胡亂華。

五胡亂華是什麼事件呢?五胡為什麼會做亂呢?

五胡指的是匈奴、鮮卑、羯、羌、氐這五個胡人的遊牧民族,五胡為什麼會做亂呢?理由很簡單,中原政權衰落,五胡崛族人崛起。

秦漢時期,國家一統,中原政權穩固,且社會不斷髮展,蒙恬、霍去病、衛青等大將把民族擋在長城以北,大漠以西,使得他們不敢侵犯中原。

但是東漢之後,中原分裂,中央集權遭到破壞,政權衰落,遊牧民族也正是在此時悄悄的強大起來。

所謂的五胡,不是大家印象中的都在北方的大漠草原深處,其實,在晉朝建立之初,五胡中的匈奴、羯已經居住在了今天的:山西大同、遼縣一帶,氐族更是被魏武帝遷居到關中。

這些遊牧民族本就有著彪悍、好戰的性格,再者他們沒有放棄民族崛起的反抗意識。另外,東漢末年後,單兵作戰實力較弱,原因在於他們沒有時間去參加軍事訓練,裝備也破舊,為此各國軍中都會招募五胡民族士兵,久而久之,這些胡人在軍中有了一定的軍事地位與勢力,從而才有叛亂的實力,這也是導致五胡亂華的直接原因。

五胡亂華,誰是最大的受害者?自然平民百姓。五胡進入中原,燒殺搶掠,無惡不作,而此時,作為中原大一統政權的曹魏,早就灰溜溜的“衣冠南渡’,跑到南方建立了東晉,偏安一隅。

一個政權的存亡,最主要的民心,所謂“得民心者得天下”,司馬氏的晉朝拋棄百姓不顧,讓百姓沒有好日子過,百姓不罵你才怪!

司馬氏篡位建立的晉朝,其一,得國不正;其二,門閥世族制度導致官僚體制墮落腐敗,中央喪失對地方的控制權;其三,五胡民族的崛起,晉朝軍事的衰落。

這些原因共同導致晉朝不能實行中央集權,從而不能施政於民,讓百姓過不上好日子,自然百姓首唾罵的就是當權者的司馬氏,他被罵了幾千年,只有之一,沒有之二。


史觀菌


是的,歷史篡位者數不勝數。

比如說,曹丕篡漢,劉裕篡晉,蕭道成篡宋,蕭衍篡齊,陳霸先篡梁,楊堅篡周。甚至,被文人視為天堂的大宋,也是因主幼母弱被趙匤胤篡位的。

縱使有人一直貶毀諸朝,甚至連漢唐天朝都被人稱為“髒唐臭漢”,但主流史料還是做客觀評價的。唯獨晉朝司馬氏,史家幾乎一邊倒地貶抑,可見司馬氏確實不諶。

西晉之所以被人垢病,我認為有以下幾點。

一,同上述朝代一樣,篡位失民心。凡歷朝歷代,統治日久者被視為正統。曹魏已執鼎百餘年,民間已習慣尊為正統。可自司馬懿起,便處心積慮取而代之,有時不擇手段。至司馬師、司馬昭兄弟,更明目張膽對皇帝發號施令,“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司馬炎把曹奐趕下皇座,自己坐上之後,又大開殺戒,文人士族敢怒不敢言,自然對皇帝沒什麼好感。

二,皇室及官紳驕奢淫逸,揮霍無度,且視百姓如草芥。西晉時代的比富是史上罕見的,紅帳封街,蠟燭燒火,攀比之風熾盛。加上司馬氏濫行封賞,王爺貴族比比皆是,民眾負擔加重,自然引起民憤。

開國皇帝司馬炎就是其中的“傑出”代表。他大修祖廟宮殿,飾以重彩。廣遴天下美女,甚至在他選美之前,下道詔書不許天下嫁娶。後宮佳麗五千多人,又把東吳孫皓的幾千美女全部收納,以至後宮人滿為患,美人為邀寵使盡各種手段。由於人數太多,司馬炎挑不過來,乾脆坐上羊拉的車子,車停在哪裡,就隨機寵幸誰。

三,用人不當,分封過濫,終引起內亂。由於封王太多,各個諸侯互相傾軋,矛盾重重。加上惠帝皇后大逆不道,殺掉了皇太子,引起了八王之亂。各路諸侯你方唱罷我登臺,朝局累如危卵,皇帝形同虛設。最後,匈奴人攻入京城,皇帝被俘,百姓盡被搶擄,災民遍野。

四,西晉國運日短。自司馬炎至司馬鄴,祖孫三代只當了四十多年皇帝,便被匈奴滅掉。

設想一下,如果晉朝滅掉東吳,實現疆域統一後,王朝能夠延續二三百年,形成史家心目中的大統,那麼,期間的文治武功,定會褒貶不一,譭譽參半,而非被所有人訾罵了。

如果還有象晉朝這種短命且被人認為一無是處的王朝,我覺得五代時的後梁有過之而無不及。


非非空


司馬氏篡權的行為不仗義、也沒氣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