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套美國標準的PBL學習框架,應該學習一下

提起PBL,很多教育工作者和家長都不會陌生,它被稱為項目式學習(Project-Based Learning, PBL)。

近兩年,如何重塑課堂以促進學生的深度學習,是眾多教育工作者共同在實踐中關注和思考的議題。而PBL因為其強調學習與真實世界的鏈接,構建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以及著重從問題出發的深度探究,成了為目前課堂教學實踐探索的重點之一。

有一部很火的教育紀錄片《Most Likely to Success》講述的是美國的創新學校HTH(High Tech High)從創辦到大火的傳奇故事,學校主要採用了項目式教學,而項目式教學也正是該校成功的重要因素。此後,比爾蓋茨造訪這所學校時也對PBL教學讚不絕口。影片的成功,不僅讓學校名聲大噪,也讓PBL風靡全球。

PBL究竟為什麼這麼火?學習科學早有證明!

其實,PBL的“魔力”早就有學習科學的研究結果支持。

18年前,約翰·托馬斯發表了《項目式學習研究成果綜述》這份具有開創性的白皮書。在那以後,大量的學者和實踐者都致力於證明PBL的有效性。

幾乎是同時,美國國家科學工程與醫學研究院發表了另一份白皮書《人是如何學習的:大腦,心靈,經驗和學校》

。這本書把對這一話題的探討推向了更本質的層面。

其中引出一個結論:項目式學習只在人們真的通過這種方式學習的時候才能取得成功。

在後續的18年裡,對大腦的科學研究又取得了眾多發現。於是,在2018年底,美國國家科學院發佈了對這本書的大範圍更新:《人是如何學習的II:學習者,語境與文化》(How People Learn II:, Contexts and Cultures)

這套美國標準的PBL學習框架,應該學習一下

《人是如何學習的II》

《人是如何學習的II》這本書中的許多結論,都極大地倒向了支持項目式學習的這一邊。

曾有學者把《人是如何學習的II》的結論和HQPBL框架下的內容做了對比:

這套美國標準的PBL學習框架,應該學習一下

要做好PBL很難?收好這個黃金標準模型!

這份美國國家科學院的報告為巴克教育研究院(BIE)的PBL框架提供了支持,也就是先前在《項目式學習實踐準則》一書中定義的黃金標準PBL模型。

這套美國標準的PBL學習框架,應該學習一下

BIE的黃金標準PBL模型

對於如何實施好PBL教學,書中還提供了這樣三條經驗:


1. 每一位學習者在人生的歷程中都發展了獨一無二的知識和認知資源庫,這是學習者的文化、社會、認知和生理狀況相互作用所帶來的烙印。理解學習者在身心發展、文化、背景和歷史上的差異性是理解人們如何學習的關鍵。

2. 學習動機會受到學習者為自己設定的多方面目標的影響,這些目標是他們生活和學校經歷以及所處的社會文化環境(也就是學習發生的地方)的產物。無論是哪個年齡段的學習者,當他們對學校或學習環境有“歸屬感”,並且,學習環境能促進他們的主觀能動性和目標感時,學習動機就會得到發展

3. 有效的教學指導依賴於三個方面:對學習者先前的知識、經驗、動機、興趣、語言及認知能力間複雜的相互作用的理解;教育者自身的經驗和文化影響;以及學習環境的文化,社會,認知和情感特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