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金瓶梅》

《金瓶梅》是誕生於明代的一部奇書,是一部偉大的現實主義作品。看似寫的是西門慶的家事,其反映的卻是人性中的善、惡、美、醜,作者毫不留情地用他那支鋒利的筆,正話反說用冷幽默的方式揭示了人生百態及人性的陰暗面,寫透了我們的人生。《金瓶梅》雖然有這樣那樣的不足和缺點,但瑕不掩瑜,仍然是一部值得我們後人總結和借鑑的經典。不得不承認,書中諸如西門慶、潘金蓮、王婆、應伯爵、王六兒等這些生活在幾百年前的人物,如今仍然活躍在世間。社會在發展,可西門慶、應伯爵式的人物並不會隨著社會的發展而消失。問世間有幾人敢揭開偽裝的那層畫皮直麵人生?不是我們不明白,而是人性原本如此。

感悟《金瓶梅》

因為,你我皆是凡人。

毋庸置疑,《金瓶梅》以其獨特的文學藝術成就和美學價值,在我國古典文學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提起古典文學,名著《金瓶梅》是繞不過去的坎。毫不誇張的說,如果沒有《金瓶梅》就不可能有《紅樓夢》的誕生。


如果你是一個有心人,你會發現書店、網絡上研究《金瓶梅》的書籍浩如煙海不計其數。九十年代初我就讀過《金瓶梅》,也經過了從開始時的神秘好奇、再到領會感悟這個過程。過幾年我還會再讀一遍,隨著年齡的增長、閱歷的增加,每次讀《金瓶梅》都會有不一樣的感悟,更加佩服、理解作者的良苦用心。多次的閱讀,我不敢說對《金瓶梅》中的故事爛熟於心,但有些重點情節也是隨口就來。

感悟《金瓶梅》

但很遺憾,這樣一部偉大的文學名著,自它出世的那天起就註定命運多舛,歷朝歷代都被列為禁書。

在文明社會發展的今天,看一部《金瓶梅》已經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了,但有關《金瓶梅》書中的是是非非不是我等草民關心的問題,那是學究們的事,我只是說說我看此書的經歷和感悟。


閒暇時看看書是我多年來的習慣,尤其喜歡中國古典文學、歷史書籍。看到《金瓶梅》的片言信息介紹也是從報刊雜誌中偶爾得知的,猶抱琵笆半遮面的介紹,反引起了我極大的好奇心。


80年代末90年代初,當時社會上能看到的書不是很多,更不要說是《金瓶梅》了,改革開放時間不長,人們的思想禁錮,從現在的眼光看,其實這也是藉口而已。

感悟《金瓶梅》

1994年好像是7,8月份,我去新華書店閒看(業餘時間肯定去),營業員都認識我。他們正在拆包,其中有一套深棕色封面的書引起了我的注意,在我的懇求下,營業員才拿給我一本,仔細一看,封面上《金瓶梅詞話》赫然入目,我心中一陣狂喜,正是我想看很久的書了,不知說了多少好話,營業員才答應賣給我一套,要知道總共才3套,一套6本450元,這在1993年月工資只有300多元的我來說已經是天價了,我以最快的速度回家拿錢,以最快的速度拿書回家,生怕營業員反悔。

感悟《金瓶梅》

定下心來,仔細看這套書,共6本,32開本足本,香港太平書局影印版,豎排本,字體比較大,印刷精美,缺點是繁體字太多,開本太小,寶貝似的珍藏到現在,如今仍然嶄新如初,從不外借。


我當然也未能免俗,以最快的時間大概翻看了一遍書中所能看到的“性描寫”,很遺憾,並沒有什麼太過分的描寫,也可能和我平時看的書多有關,早已經見怪不怪了。新華書店為什麼有這樣的書?現在想來,可能是90年代初期,發展經濟成為趨勢,工廠、企業大力發展第三產業,書店為了增加效益而自行進書,香港出版的《金瓶梅》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半遮半掩出現在新華書店的書架上,而目出售僅限於熟人。

感悟《金瓶梅》

以後的日子裡,仔細讀完了此書,本人愚昧,對我來說就是一部優秀的古典小說而已,看完就看完了,裡面人物關係,故事結構錯綜複雜,只是覺得鴻篇鉅著,確實精彩。


再往後到了2004年,在哈密書店,突然看見了一套人民文學出版社的《金瓶梅詞話》,98元分上下兩冊,硬皮包裝,很精美,拿起一看前言,原來是刪節本,此書刪去的正是所謂的男女之事的性描寫一萬五千多字,我也買了一套,和香港的影印版對比著看完了此書。

感悟《金瓶梅》

看刪節本就讓人如鯁在喉,不吐不快。由此,讓我想到了很多年前看的《三言二拍》,也是刪節本,後來有機會看了全本,因為是短篇小說,有的篇幅就刪去十幾個字,多的不會超過三十多個字,少的五、六個字,看完就想罵人,讀者真的那麼讓編者不放心? 竊以為一個人思想品德的好壞不是看了一二本所謂的“淫書”就能決定的,“淫蟲”不看《金瓶梅》依然是“淫蟲”。我不認為一本書就能把人看壞,打個不恰當的比方,開車出了交通事故,不能把責任推到製造汽車的廠家吧?


不可否認,物慾橫流的當今社會確實有那些所謂的“正人君子”道貌岸然,可私下“包二奶”、“養情人”的齷齪行徑連西門慶都自愧不如,這些人社會倫理道德敗壞、品德素質其本身就是陰暗的。

感悟《金瓶梅》

其實,《金瓶梅》中的所謂性描寫僅佔全書份量的百分之一二,正如金學專家王汝梅先生所言,這些是服從於人物性格的刻畫,表現人物的心理,顯示出情慾的自然性,不掩蓋,不迴避,是作品的有機組成部分,如果刪去了男女之事的描寫,書中的許多人物,如;西門慶,潘金蓮,舂梅等人的形象就顯的不夠鮮明,不夠豐滿。


葉思芬是臺灣大學中國藝術史的碩士,她在她的《葉思芬說《金瓶梅》——世道與人心》這部書中就極詳細的介紹了《金瓶梅》的文學價值和文學史上的地位。她站在歷史的角度,以一種獨特的大視角對書中的人物及事件進行了分析解讀,她的論點新穎,別具一格,非常精闢到位。

感悟《金瓶梅》

偉人曾說“《水滸傳》是反映當時政治情況的,《金瓶梅》是反映當時經濟情況的,是《紅樓夢》的老祖宗,不可不看。”


作家劉心武說"一定會有那樣一天,我們對待《金瓶梅》,也能有對待《查泰萊夫人的情人》《洛麗塔》那樣的包容雅量,畢竟,《金瓶梅》 是我們本土的文學經典,理應獲得比外來性愛小說更多的尊重"。美籍華人哈佛大學的教授田曉菲女士在她的《秋水堂論金瓶梅》中說“讀到最後一頁,掩卷而起時,就覺得《金瓶梅》實在比《紅樓夢》更好。”此話值得我們去認真思考。

感悟《金瓶梅》

無論如何,《金瓶梅》都是一部偉大的作品,我不是研究者,只是一個愛好者,提不出高深的理論來,但對於喜歡古典文學的愛好者來說,《金瓶梅》不得不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