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金瓶梅》

《金瓶梅》是诞生于明代的一部奇书,是一部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看似写的是西门庆的家事,其反映的却是人性中的善、恶、美、丑,作者毫不留情地用他那支锋利的笔,正话反说用冷幽默的方式揭示了人生百态及人性的阴暗面,写透了我们的人生。《金瓶梅》虽然有这样那样的不足和缺点,但瑕不掩瑜,仍然是一部值得我们后人总结和借鉴的经典。不得不承认,书中诸如西门庆、潘金莲、王婆、应伯爵、王六儿等这些生活在几百年前的人物,如今仍然活跃在世间。社会在发展,可西门庆、应伯爵式的人物并不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消失。问世间有几人敢揭开伪装的那层画皮直面人生?不是我们不明白,而是人性原本如此。

感悟《金瓶梅》

因为,你我皆是凡人。

毋庸置疑,《金瓶梅》以其独特的文学艺术成就和美学价值,在我国古典文学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提起古典文学,名著《金瓶梅》是绕不过去的坎。毫不夸张的说,如果没有《金瓶梅》就不可能有《红楼梦》的诞生。


如果你是一个有心人,你会发现书店、网络上研究《金瓶梅》的书籍浩如烟海不计其数。九十年代初我就读过《金瓶梅》,也经过了从开始时的神秘好奇、再到领会感悟这个过程。过几年我还会再读一遍,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每次读《金瓶梅》都会有不一样的感悟,更加佩服、理解作者的良苦用心。多次的阅读,我不敢说对《金瓶梅》中的故事烂熟于心,但有些重点情节也是随口就来。

感悟《金瓶梅》

但很遗憾,这样一部伟大的文学名著,自它出世的那天起就注定命运多舛,历朝历代都被列为禁书。

在文明社会发展的今天,看一部《金瓶梅》已经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了,但有关《金瓶梅》书中的是是非非不是我等草民关心的问题,那是学究们的事,我只是说说我看此书的经历和感悟。


闲暇时看看书是我多年来的习惯,尤其喜欢中国古典文学、历史书籍。看到《金瓶梅》的片言信息介绍也是从报刊杂志中偶尔得知的,犹抱琵笆半遮面的介绍,反引起了我极大的好奇心。


80年代末90年代初,当时社会上能看到的书不是很多,更不要说是《金瓶梅》了,改革开放时间不长,人们的思想禁锢,从现在的眼光看,其实这也是借口而已。

感悟《金瓶梅》

1994年好像是7,8月份,我去新华书店闲看(业余时间肯定去),营业员都认识我。他们正在拆包,其中有一套深棕色封面的书引起了我的注意,在我的恳求下,营业员才拿给我一本,仔细一看,封面上《金瓶梅词话》赫然入目,我心中一阵狂喜,正是我想看很久的书了,不知说了多少好话,营业员才答应卖给我一套,要知道总共才3套,一套6本450元,这在1993年月工资只有300多元的我来说已经是天价了,我以最快的速度回家拿钱,以最快的速度拿书回家,生怕营业员反悔。

感悟《金瓶梅》

定下心来,仔细看这套书,共6本,32开本足本,香港太平书局影印版,竖排本,字体比较大,印刷精美,缺点是繁体字太多,开本太小,宝贝似的珍藏到现在,如今仍然崭新如初,从不外借。


我当然也未能免俗,以最快的时间大概翻看了一遍书中所能看到的“性描写”,很遗憾,并没有什么太过分的描写,也可能和我平时看的书多有关,早已经见怪不怪了。新华书店为什么有这样的书?现在想来,可能是90年代初期,发展经济成为趋势,工厂、企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书店为了增加效益而自行进书,香港出版的《金瓶梅》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半遮半掩出现在新华书店的书架上,而目出售仅限于熟人。

感悟《金瓶梅》

以后的日子里,仔细读完了此书,本人愚昧,对我来说就是一部优秀的古典小说而已,看完就看完了,里面人物关系,故事结构错综复杂,只是觉得鸿篇巨著,确实精彩。


再往后到了2004年,在哈密书店,突然看见了一套人民文学出版社的《金瓶梅词话》,98元分上下两册,硬皮包装,很精美,拿起一看前言,原来是删节本,此书删去的正是所谓的男女之事的性描写一万五千多字,我也买了一套,和香港的影印版对比着看完了此书。

感悟《金瓶梅》

看删节本就让人如鲠在喉,不吐不快。由此,让我想到了很多年前看的《三言二拍》,也是删节本,后来有机会看了全本,因为是短篇小说,有的篇幅就删去十几个字,多的不会超过三十多个字,少的五、六个字,看完就想骂人,读者真的那么让编者不放心? 窃以为一个人思想品德的好坏不是看了一二本所谓的“淫书”就能决定的,“淫虫”不看《金瓶梅》依然是“淫虫”。我不认为一本书就能把人看坏,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开车出了交通事故,不能把责任推到制造汽车的厂家吧?


不可否认,物欲横流的当今社会确实有那些所谓的“正人君子”道貌岸然,可私下“包二奶”、“养情人”的龌龊行径连西门庆都自愧不如,这些人社会伦理道德败坏、品德素质其本身就是阴暗的。

感悟《金瓶梅》

其实,《金瓶梅》中的所谓性描写仅占全书份量的百分之一二,正如金学专家王汝梅先生所言,这些是服从于人物性格的刻画,表现人物的心理,显示出情欲的自然性,不掩盖,不回避,是作品的有机组成部分,如果删去了男女之事的描写,书中的许多人物,如;西门庆,潘金莲,舂梅等人的形象就显的不够鲜明,不够丰满。


叶思芬是台湾大学中国艺术史的硕士,她在她的《叶思芬说《金瓶梅》——世道与人心》这部书中就极详细的介绍了《金瓶梅》的文学价值和文学史上的地位。她站在历史的角度,以一种独特的大视角对书中的人物及事件进行了分析解读,她的论点新颖,别具一格,非常精辟到位。

感悟《金瓶梅》

伟人曾说“《水浒传》是反映当时政治情况的,《金瓶梅》是反映当时经济情况的,是《红楼梦》的老祖宗,不可不看。”


作家刘心武说"一定会有那样一天,我们对待《金瓶梅》,也能有对待《查泰莱夫人的情人》《洛丽塔》那样的包容雅量,毕竟,《金瓶梅》 是我们本土的文学经典,理应获得比外来性爱小说更多的尊重"。美籍华人哈佛大学的教授田晓菲女士在她的《秋水堂论金瓶梅》中说“读到最后一页,掩卷而起时,就觉得《金瓶梅》实在比《红楼梦》更好。”此话值得我们去认真思考。

感悟《金瓶梅》

无论如何,《金瓶梅》都是一部伟大的作品,我不是研究者,只是一个爱好者,提不出高深的理论来,但对于喜欢古典文学的爱好者来说,《金瓶梅》不得不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