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人生》天才原型,年輕時因舉報遭逮捕,不妨礙他拿諾貝爾獎


《美麗人生》天才原型,年輕時因舉報遭逮捕,不妨礙他拿諾貝爾獎

屠呦呦獲諾獎在中國引發巨大浪潮,她是第一位獲得諾獎的中國女科學家。諾獎,當然並非最高標尺,而中國人尤其看重,這也是由來的誤解。不管是不是諾獎,一個人取得怎樣成就,首先是TA自己的志趣所在,這是一個人的問題。不是靠獎來判定,也非因TA是女性或其它因素即有何不同。關鍵在,我們願不願意把其當作一個坦率的人來看待。此故,GS盤點了一些過往諾獎的LGBT獲得者,我們倒非意在與此奪榮,而是想說,我們現在關注LGBT,是為了有朝一日不考慮它。

《美麗人生》天才原型,年輕時因舉報遭逮捕,不妨礙他拿諾貝爾獎

塞爾瑪·拉格洛夫

(Selma Lagerlöf)1858年11月20日出生。瑞典長篇和短篇小說作家。

1909年,她成為第一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女作家,同時也是第一位瑞典獲此殊榮的作家,1914年成為首位當選瑞典學院院士的女性。根據1940年3月16日她去世前的要求,她的很多信件直到1990年才公開。她終身未婚,50年後世人才知道她是同性戀。

《美麗人生》天才原型,年輕時因舉報遭逮捕,不妨礙他拿諾貝爾獎

約翰·納什

生於1928年6月13日。著名經濟學家、博弈論創始人、《美麗心靈》男主角原型。

前麻省理工學院助教,後任普林斯頓大學數學系教授,主要研究博弈論、微分幾何學和偏微分方程。由於他與另外兩位數學家在非合作博弈的均衡分析理論方面做出了開創性的貢獻,對博弈論和經濟學產生了重大影響,而獲得1994年諾貝爾經濟學獎。他是雙性戀,曾因同性行為被捕。2015年5月24日,約翰·納什不幸在一場出租車車禍中身亡。

《美麗人生》天才原型,年輕時因舉報遭逮捕,不妨礙他拿諾貝爾獎


安德烈·紀德

(André Paul Guillaume Gide ) (1869年11月22日---- 1951年2月19日),法國作家,保護同性戀權益代表。

在1893年及1894年,紀德在非洲北部旅行。他在阿爾及爾與奧斯卡·王爾德(Oscar Wilde)結識並在後來意識到自己的同性戀傾向。1920年代,紀德啟發了像加繆、薩特等一批作家。1923年,當他在"田園牧人"(Corydon)(1924年)公開發行版中為同性戀辯護時,遭到了廣泛的非難,他後來將之看成自己最重要的作品。在1923年他與另一個女人Maria Van Rysselberghe生育了一女,取名為凱瑟琳。他的妻子Madeleine於1938年去世。後來他用自己名義婚姻的背景故事創作了小說''Et Nunc Manet in Te'' (1951年)。在1947年,他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紀德死於1951年2月19日,天主教於1952年將他的作品列入禁書。

《美麗人生》天才原型,年輕時因舉報遭逮捕,不妨礙他拿諾貝爾獎


川端康成

(かわばた やすなり,1899-1972),日本新感覺派作家,著名小說家。

1899年6月14日生於大阪。幼年父母雙亡,其後姐姐和祖父母又陸續病故,他被稱為“參加葬禮的名人”。一生多旅行,心情苦悶憂鬱,逐漸形成了感傷與孤獨的性格,這種內心的痛苦與悲哀成為後來川端康成的文學底色。代表作有《伊豆的舞女》、《雪國》、《千隻鶴》《古都》以及《睡美人》等。1968年獲諾貝爾文學獎,亦是首位獲得該獎項的日本作家。1972年4月16日在工作室自殺身亡。他同性戀作家三島由紀夫關係神秘錯綜,而少年時期同小笠原的愛情則為後人津津樂道。

《美麗人生》天才原型,年輕時因舉報遭逮捕,不妨礙他拿諾貝爾獎


卡布列拉·米斯特拉

(Gabriela Mistral,1889年4月6日-1957),又譯加夫列拉·米斯特拉爾,智利女詩人、記者、教育家、外交家、女性主義者

1945年,“因為她那富於強烈感情的抒情詩歌,使她的名字成為整個拉丁美洲的理想的象徵。”她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成為拉丁美洲第一位獲得該獎的詩人。1957年她在長島去世,此時她的頭像已經印上了智利鈔票,人們把她視為了國家英雄。

《美麗人生》天才原型,年輕時因舉報遭逮捕,不妨礙他拿諾貝爾獎


托馬斯·曼

(1875年—1955年),德國小說家和散文家

出生於德國北部盧卑克城一家望族。 1924年發表長篇小說《魔山》。1929年度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托馬斯·曼是德國20世紀最著名的現實主義作家和人道主義者,受叔本華、尼采哲學思想影響。代表作是被譽為德國資產階級的“一部靈魂史”的長篇小說《布登勃洛克一家》(1901),被看作德國19世紀後半期社會發展的藝術縮影。

《美麗人生》天才原型,年輕時因舉報遭逮捕,不妨礙他拿諾貝爾獎


巴勃魯·聶魯達

智利當代著名詩人

13歲開始發表詩作,1923年發表第一部詩集《黃昏》,1924年發表成名作《二十首情詩和一支絕望的歌》,自此登上智利詩壇。他的詩歌既繼承西班牙民族詩歌的傳統,又接受了波德萊爾等法國現代派詩歌的影響;既吸收了智利民族詩歌特點,又從沃爾特·惠特曼的創作中找到了自己最傾心的形式。聶魯達的一生有兩個主題,一個是政治,另一個是愛情。他早期的愛情詩集《二十首情詩和一首絕望的歌》被認為是他最著名的作品之一。他是雙性戀者,1971年10月獲諾貝爾文學獎。

《美麗人生》天才原型,年輕時因舉報遭逮捕,不妨礙他拿諾貝爾獎


勞拉·簡·亞當斯(Laura Jane Addams,1860年9月6日-1935年5月21日)

美國芝加哥赫爾宮協會的創始人。1889年,她在芝加哥一個工人貧民區建造的一所大住宅,並命名為赫爾宮,據此開展各種社會福利工作,後來這個機構叫做赫爾宮協會。亞當斯又與勞聯組織、其他社會改良團結一起,制訂美國第一個少年法庭法,婦女八小時工作日製等,1910年她成為美國全國社會工作會的第一位婦女主席。從1919年至1935年,她一直擔任婦女國際和平與自由聯盟主席。她因爭取婦女、黑人移居的權利而獲1931年諾貝爾和平獎,也是美國第一位獲得諾貝爾和平獎的女性。

《美麗人生》天才原型,年輕時因舉報遭逮捕,不妨礙他拿諾貝爾獎


帕特利克·懷特(Patrick Victor Martindale White)

1973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是20世紀澳大利亞最重要的現代主義小說家,被譽為將“澳大利亞文學帶到了世界的版圖上”。懷特具有深刻、獨特的文學思想和創新的文學風格,在澳大利亞文學史上創立了懷特時代,奠定了“懷特派”小說創作潮流。

之外,如1976年獲諾貝爾經濟學獎的米爾頓·弗裡德曼(Milton Friedman)及1950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伯特蘭·羅素(Bertrand Russell,1872—1970)也是LGBT權益的知名社會活動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