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起被殺時為什麼趴在楚悼王屍體上?

切克鬧yao鬧天宮


戰國名將吳起歷仕魯魏楚三國,通曉兵家、法家、儒家思想,堪稱軍政兼優。

他在魯國時,殺妻求將,率魯軍大破齊軍。到魏國時大敗秦軍,贏得“陰晉之戰”勝利。投楚國後輔助楚悼王變法,使楚國迅速強大。但因變法嚴重觸及貴族利益,故楚悼王剛嚥氣,貴族們趁機發動兵變圍攻吳起。

吳起寡不敵眾,身中數箭。他深知無法逃生,於是心生一計,逃到楚悼王屍身旁,拔出箭插在屍體上,大喊:“群臣亂王!”之後被射死。

楚國法律規定:傷害國王屍體是誅三族的大罪。貴族們“射刺吳起,並中悼王。”楚肅王即位後,“盡誅射吳起而並中王屍者”,被夷三族者七十餘家,間接為吳起報了仇。

吳起臨死前撲在楚悼王屍身上引誘貴族放箭,正因他熟知楚國法律,更是他作為軍事家最精彩的傑作。所以,當他中箭逃到屍身前,“吳起號呼曰:吾示爾吾用兵也(我讓你們看看我如何妙用兵法)!”


2許雲輝


吳起臨死前抱住楚悼王的屍體,是我見過最成功的復仇,七十多家仇家全部被誅。



吳起的出身極好,家裡面窮的就只剩下錢了,然而吳起並不滿足,富家翁並不是他的目標,做一個傑出的政治家才是。

為了實現抱負,吳起辭別母親走上行程,第一次外出多年,吳起沒有獲得任何成就,反而消耗了不少錢財,被鄉里人嘲笑。

一怒之下的吳起就把這些人都給殺了,隨後再次離開家鄉,這次他拜了當時的大儒曾參之子曾申為師。



當得知母親去世的消息後,在外的吳起沒有選擇返回家鄉,老師曾申認為吳起沒有孝心,將他趕出師門,此後吳起棄文從武。

吳起從武后先是來到了魯國,為了消除魯穆公的疑慮,吳起親手殺掉了自己齊國的妻子,吳起也成功為將,大破齊軍。

後來由於魯國內部原因,吳起再次逃亡,這次逃亡的地方是魏國,在魏國吳起也是大展手腳,創建了魏武卒。



吳起建立的魏武卒制讓魏國盛極一時,當時吳起帶領魏武卒直接佔有了秦國的河西地區,一時間吳起名聲大噪。

在魏國遭受冷落的吳起選擇再次離開,這次吳起選擇的地方是楚國,這也是他的最後一站。

可以說吳起在楚國才算是實現了自己的抱負,在楚悼王的支持下,成為了一名出色的政治家、改革家。



吳起的變法內容主要有:

向百姓公佈法律,讓百姓意識到法律的重要性;

凡是已經傳過三代的貴族將取消俸祿,對邊遠地區的貴族減少供給;

淘汰楚國官場上毫無作用的官員,將節省下來的俸祿用作強兵;

大力制止官員內部的貪汙現象,並且排除讒害忠良的風氣,讓楚國上下都一心為國家效力;

……



在吳起一系列的改革下,楚國的國力得到顯著的提升,可以跟當時的霸主魏國一爭高下。

不過天不遂人願,吳起的改革確實很成功,但這切切實實的損害了貴族的利益,但在楚悼王的支持下才相安無事。

在楚悼王去世後,楚國的貴族也終於恢復了本來的樣貌,開始趁機攻打吳起。



這次吳起沒有順利逃脫,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吳起跑到了楚悼王的停屍處,緊接著抱住楚悼王的屍體。

見到吳起走投無路,楚國貴族立刻下令亂箭射殺吳起,吳起被亂箭射死,一同被射中的還有楚悼王的屍體。

為什麼吳起臨死前抱住楚悼王的屍體是我見過最成功的報復呢,因為在當時欺辱國君的屍體算是重罪,參與圍剿吳起的七十多家貴族無一避免,全部被滅族,這算不算吳起的最後一步棋?



當然,吳起臨死前抱住楚悼王的屍體有沒有其他想法呢?

吳起還不想死?

在當時侮辱國君的屍體算是重罪,吳起知道這個法律,貴族們也知道這個法律,所以吳起想賭,賭這些人不敢這樣做。

可惜的是吳起賭輸了,這些貴族由於吳起的打壓已經紅眼了,看到如此一個機會自然是不擇手段。

如果當時吳起真的逃過一劫,我想他肯定會有辦法為自己置辦後路,只可惜他低估了這些貴族對他的恨。



表達知遇之恩?

我覺得吳起在楚國才算是最快樂的時光,因為他實現了自己的抱負,而這一切都是楚悼王的支持。

在明知自己必死的情況下,吳起想見見這個對自己有知遇之恩的人,也是有可能的。

你覺得吳起在臨死前抱住楚悼王屍體,是想報復多一些,還是怕死或者是感謝知遇之恩多一些?



感謝閱讀,如果覺得文章不錯,給文青點個關注鼓勵吧~


文青聊史


“就算是死,也要拉人來墊背”,敢豪言壯語的人不少,但有能力付諸實施的沒幾個,絕大部分人其實都是在吹牛皮。

但對吳起而言,這都是小意思:人家通過一個小小的舉動,就把殺害自己的人全部拉來墊背,而且還禍及這些人的祖宗三代、全家老小。一人被殺,拉來70多個貴族家族陪葬,這樣的神作,古往今來也是獨一份。

說到古代威名顯赫、著書立言的兵家,我們首先會想到孫武、孫臏。但筆者認為,在歷史上,有個人比這二位的綜合實力更強大,那就是吳起。

在人才濟濟的戰國時期,如果比較人生的曲折與精彩程度,沒人比得上吳起:

他是衛國人,在魯國一鳴驚人,在魏國揚名立萬,在楚國達到新巔峰;

作為兵家代表人物,吳起最早學的卻是儒家。起先,他拜在儒學大家曾參之子曾申門下,卻因不奔母喪,被視為“不孝”而逐出師門;其後又跟隨河西大儒卜子夏學習,與魏文侯、李悝師出同門;

他兵、法、儒三修,用兵出神入化,擔綱主力攻下秦國河西之地,創立橫行戰國前半期的魏武卒,曾用5萬新兵大破秦國50萬大軍;

他性格複雜,為了學習可以不奔母喪,為了成為魯國將領殺害自己的妻子,李悝評論他:“貪而好色”;但卻因“廉平,盡能得士心”,也就是廉潔不貪、待人公平、能獲得將士們的擁戴,而被一代雄主魏文侯委以重任;

吳起不僅僅是一位將領、軍事家,還是一位出色的政治家。不僅可以“將三軍,使士卒樂死”,還可以“守西河而秦兵不敢東鄉,韓趙賓從”,更可以“治百官,親萬民,實府庫”;

當然了,他還可以著書立言,寫下了《吳子兵法》,提出了許多創新的理念,比如強調政治、軍事並重,以政治為先;主張"見可而進,知難而退",注重審敵虛實;要求將領文武全才、剛柔兼備;提倡以教戒治軍、注重賞賜有功....

在軍事方面有如此造詣的吳起,卻擁有成為一名頂級政治家、改革家的雄心。他一度有機會接近魏相一職,卻敗給了更能處理魏國複雜政治局面的田文;也正由於他的出色才能與雄心,才招致了公叔痤的忌憚,被對方設計陷害,被迫逃離自己奮鬥了數十年的魏國。

不過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吳起逃到楚國後,反而獲得了自己長期以來夢寐以求的職位,也有機會得以把自己改革理想與計劃付諸實踐。

自春秋時期起,楚國就是橫亙在南方的巨無霸,曾飲馬黃河、逐鹿中原,成為春秋五霸之一;在戰國初期,楚國的硬件仍舊笑傲群雄,就像張儀後來描繪的那樣:“楚,天下之強國也,地方六千餘裡,帶甲百萬,車千乘,騎萬匹,粟支十年,此霸王之資也”,即使變法後的秦國,也沒有這樣的紙面實力。

不過,硬件是成為強國的基礎,但只是有硬件並不意味著就是強國。三家分晉前後,魏國在魏文侯魏斯的領導下強勢崛起,攜帶者韓、趙倆兄弟橫行無忌;而此時的楚國,則仍在傳統貴族政治的泥潭中掙扎,政治腐敗、經濟落後、國力萎靡,成了三晉欺負的對象,如《史記》中記載的那樣,“悼王二年,三晉來伐楚,至乘丘而還......十一年,三晉伐楚,敗我大梁、榆關。楚厚賂秦,與之平。”

也就是說,自從楚悼王繼位後,不斷遭到魏、趙、韓聯手進攻,也不斷的喪失土地、倍受屈辱。為了躲過危機,楚悼王甚至不得不收買秦國,在求得對方的幫助下才暫時擺脫了三晉的魔爪。

而楚悼王並非庸君,他做夢也想使楚國強大,只是苦於沒有門路。因此,到了公元前387年,當得知吳起前來投靠時,早就聽說其威名的楚悼王如同久旱逢甘霖,立即對其委以重任,甚至毫不猶豫的提供了吳起心心念的職位:“楚悼王素聞其賢,至則任之為相”。

接下來,吳起就大刀闊斧的開展了一系列變法,將自己多年來的治國思路付諸實踐。作為李悝的同僚,以及魏國變法經驗的親歷者,吳起的變法措施,不僅汲取了魏國經驗的精髓,還契合了當時楚國政壇上下的弊端,極具針對性:

“明法審令”,制定法律、廣而告之,使官民等所有人都知曉,這也是所有法家變革的最基本措施;

“捐不急之官,廢公族疏遠者”,裁減無關緊要的冗官,關係逐漸疏遠的貴族,則取消爵位、特殊待遇;

“以撫養戰鬥之士,要在強兵”,淘汰官員、廢除貴族省下來的錢,都用在了強化、訓練軍隊等方面,一切目的為了強軍。

“破遊說之言從橫者”,杜絕靠嘴皮子謀取榮華富貴的投機行為,所有富貴的取得,都要靠實實在在的功勞換取。

由上文可見,從吳起的變法措施中,能看到很多後來商鞅變法的影子。實際上,李悝、吳起、商鞅,這三位在魏國官場中成長起來的法家代表人物,其治國思路基本上是大同小異、有所傳承的,所不同的,只是根據所在國家實際情況做出了具體細化與改變。

而在變法結果上,這三位出奇的給力:短期內就可以富國強兵。吳起變法實行數年後,楚國立即改頭換面:“南平百越,北卻三晉,西伐秦,諸侯皆患楚之強”,曾經被三晉肆意欺負的楚國,如今三面出擊,打的各國毫無脾氣。

只可惜,對楚國有利的,對某些利益團體而言卻是另一回事:“而楚之貴戚大臣多怨吳起者。”畢竟從吳起變法措施來看,他對原有貴族利益的削弱不是一星半點,而是活生生的奪人財路,那結果也很明顯:如同殺人父母。

公元前381年,楚悼王去世;作為外來戶,吳起的最大靠山沒了,而那些被他剝奪了原有利益的貴族們迫不及待的對吳起群起而攻之。面對蜂擁而來、意圖將自己生吞活剝的暴徒們,吳起作為孤家寡人,根本沒有還手之力,但這並不代表他沒有應對辦法。身為一名頂級兵法家、軍事家,他稍加冷靜思索,立即跑向楚悼王的停屍房。

吳起這是打的什麼算盤?

刑罰,向來是統治者的暴力工具。早在春秋時期,楚國就設立了專職掌管刑獄的官員;楚國還形成了系統的法律條文:國典。形形色色的法令中,對楚王利益、權威的保護無所不在,甚至連已故楚王的屍體也被視為至高無上、不可褻瀆的對象,“加兵於王屍者罪”,敢以兵器傷害楚王屍體的,殺無赦,而且還要誅連三族。

作為法家大師,吳起對上述制度瞭然於胸。他跑到靈堂後,整個人趴在楚悼王的屍體上;隨後趕來的貴族們在激憤之下,也顧不了那麼多了,他們手中的刀、劍、箭全部向吳起身上招呼過來,當然也免不了傷害到楚悼王的屍體。

就這樣,一代奇才吳起慘死於亂劍\\箭之下,但這些兇手們卻也落入了他設下的圈套。太子即位後,把那些追殺吳起過程中傷害過楚悼王屍體的人全部處死,由此被牽連滅族的勳貴共有七十多家。

死人也能殺人,這樣的案例史上並非罕見,但在極度危險的情況下稍加思索後,就能陷自己的仇人們於萬劫不復之地的,除了吳起,再也找不出第二個。軍事奇才,實至名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