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的出現,是概率還是努力?

天才的出現,是概率還是努力?

不談低品質勤奮努力者,談天才與人才之間的概率。

很多人說現在大多數人都是低品質勤奮努力者,意思就是在說把自己搞得很亂,很忙,看起來每一天都能從早上忙到晚上甚至凌晨,但是你問他忙了什麼的時候他多半都會告訴你一些無關緊要且亂七八糟的任務內容。

但是也有的人不是。

就像學生。

在學校唸書的,有三種人:

第一種是整天都是刷題,刷的都是會的題。

第二種是整天都是刷題,刷的都是稍微不會的。

第三種是針對性刷題,會的繞過,不會的才做。

這樣,就造就出三種人。

第一種就是低品質勤奮努力者,第二種是人才,第三種是天才。

天才和人才之間,其實差的只是思維方式罷了。

如果要談努力,人才比天才看起來更努力。

而天才,是拼腦子的。

就像馬雲先生一樣,當年的他也許就是一個普通人,但是他的思維告訴他,你去搞阿里巴巴。

結果,他就變成了傳奇。

在不同行業裡,太多站在巔峰的人成功只是因為一次契機、一次直覺,一次本能。

這是一種寶貴的東西。

就像寫作需要的靈感一樣,雖然這種直覺要比靈感龐大得多,但是它們是一個性質。

商人的一個想法,政客的一個判斷,軍方的一個閃現,就可能再出現一個商業帝國、一種高明制度、一種高科技武器。

用作家來舉個例子,寫作需要靈感,需要銜接,需要佈一個局,就像一個框架一樣,先有了框架才能填充骨頭和血肉。

而這種所謂的靈感是沒有固定的邏輯思維就能去直接領略事物的本質。

就像一個瘋狂的作者,當這個作者在有靈感的時候是來不及寫什麼框架的,因為框架已經刻在作家腦子裡,他只需要立刻拿起鍵盤把這個故事寫下來,不要被打斷,這樣的就叫作品。

平時大多數捏造拼湊出來的,那叫自然段。

或者是一個作詞者,在路邊的一個見聞,一個橋段,一個風景,甚至只是旁坐的情侶的幾句對話,都可能點燃他腦子裡創意的導火索,不被打擾的前提下忘乎所以創造出來的,就是作品。

平時只想著這裡改一句那裡改一句的,那叫句子。

而這種靈感,叫思維,直覺思維。

通常出現在兩種人身上。

第一種,是大多數女人和少部分男人。

女人的第六感一般都很強,比如說在男友出軌這個問題上,似乎信號還格外好。

姑娘們可以通過直接的認知、情感和意志活動在內的心理現象來下意識判斷出來男友的忠誠度。

第二種,就是天才。

人腦對於眼前忽然出現的事物、現象、問題進行快速識別和敏銳洞察,然後理解其本質進行綜合判斷。

比如籃球運動員在秒錶開始倒數是下意識站在最穩當的位置上投出那顆致命的三分球。

商業競爭中,當出現很多變數很快的問題是,商業領袖會憑藉直覺下命令,其實並不單純是直覺,而是潛意識就已經判斷出了對錯。

贏的那個人。

就是天才。

在成就天才的過程中,會有突發、直接、非邏輯、整體和概率性的特徵。

將這五種特點串聯起來,就是在突發的情況下,沒有邏輯思考就直接下達的指令,將直接影響這個事件整體的成功概率。

而在科學研究中,很大一部分,都是直覺和猜測。

很多時候,直覺能成就一個人或者一個團隊。

大膽假設,小心求證從來就不是一句鼓勵的話,而是真的。

很多偉大的科學發現,全部都是用直覺獲得的。

就像耳熟能詳的萬有引力定律,牛頓本來是在蘋果園裡休息的,觀察到蘋果掉落的現象而突然頓悟發現。

如果他只是將這顆掉下來的蘋果撿起來吃掉呢?

有時候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會出現一種這樣的人,偶爾會語不驚人死不休說一句奇怪的話,或者有了什麼發現而表現得很興奮,可是周圍每個人都會表示出‘你是神經病嗎’的表情壓制了這種直覺的產生。

就算有一天你真的發現了一種了不起的東西想跟周圍夥伴分享的時候,你也知道,他們會嘲笑你,於是你就告訴自己,忘了吧。

結果在你老年以後,你發現一個小年輕發明了一種你三十年前就已經想到過的東西…

你看看,因為你沒有行動,所以你讓這個社會退步了三十年。

而這樣的人在生活中的表現,可不單單只是在學習、研究等某一項專業中,比如說平時發現自己應變能力還不錯,在面對一些緊急事態時候,能隨機應變急中生智面對問題或者躲避危險,那這種思維主體在從事社會活動時候就擁有一種特有的智慧和變通能力。

直覺又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玩藝術的,一種是玩科學的。

也就是說,無論是長輩眼裡的精英,還是長輩眼裡不正經,都可能會出現天才。

很多人想通過努力摘到天才的王冠,可是有的人似乎不費吹灰之力就能得到別人努力很久才能得到的東西,如果是這樣的話,倒不如安安心心做個人才中的佼佼者。

天才這種王冠,雖不稀缺,卻是可遇不可求。

隨遇而安吧。

散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