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的德行令人敬仰,那麼君子處於貧窮、富貴時又該是什麼狀態呢

寫在前面的話:

入國學殿堂,汲經典精華。用通俗易懂的話解讀經典中的妙語,讓國學成為人人可以學得會的國學,我是國學遺珠,接下來讓我們接著來看古代典籍中的微言大義。君子的德行令人敬仰,那麼君子在處於貧窮、富貴時的狀態又是什麼樣的呢,讓我們來看一下古人心目中君子的標準形象。

君子的德行令人敬仰,那麼君子處於貧窮、富貴時又該是什麼狀態呢

君子貧窮而志廣,富貴而體恭,安燕而血氣不惰,勞倦而容貌不枯,怒不過奪,喜不過予。君子貧窮而志廣,隆仁也;富貴而體恭,殺勢也;安燕而血氣不惰,柬理也;勞倦而容貌不枯,好交也;怒不過奪,喜不過予,是法勝私也。 《書》曰: "無有作好,遵王之道;無有作惡,遵王之路。"此言君子之能以公義勝私慾也。

大意感悟:君子即使貧窮困窘,志向依然是遠大的;即使富裕高貴,體貌仍然是恭敬的;即使安逸,精神並不因安逸而懈怠懶散;即使疲倦,容貌並不因此而無精打采;即使發怒,也不過分地處罰別人;即使高興,也不過分地獎賞別人。君子貧窮困窘而志向遠大,是因為他要弘揚仁德:富裕高貴而體貌恭敬,是因為他要減弱自身傲氣;安逸而精神不懈怠懶散,是因為他選擇了合理的生活準則;疲勞而容貌不無精打采,是因為他愛好禮儀;發怒了不過分地處罰別人,高興了不過分地獎賞別人,這是因為他奉行禮法的觀念勝過了他的私情。《尚書》說: "不任憑個人的愛好,遵循先王確定的正道;不任憑個人的厭惡,遵循先王確定的正路。"這是說君子能用符合公眾的道義來戰勝個人的慾望。

君子的德行令人敬仰,那麼君子處於貧窮、富貴時又該是什麼狀態呢

君子之求利也略,其遠害也早,其避辱也懼,其行道理也勇。

大意感悟:君子對於求取利益是不刻意的,他對於避開禍害是早作準備的,他對於避免恥辱是誠惶誠恐的,他對於奉行道義是勇往直前的。

端愨順弟,則可謂善少者矣;加好學遜敏焉,則有鈞無上,可以為君子者矣。偷儒憚事,無廉恥而嗜乎飲食,則可謂惡少者矣;加煬悍而不順,險賊而不弟焉,則可謂不詳少者矣;雖陷刑戮可也。

大意感悟:端正謹慎順從兄長,就可以稱為好少年了;再加上好學謙虛聰敏,那就只有和他相等的人而沒有超過他的人了,這種人就可以稱為君子了。苟且偷安懶惰怕事,沒有廉恥而貪圖吃喝,就可以稱為不良少年了;再加上放蕩兇狠而不順從道義,陰險害人而不敬從兄長,那就可以稱為不祥的少年了;這種人即使遭受刑罰殺戮也是理所當然的。

君子的德行令人敬仰,那麼君子處於貧窮、富貴時又該是什麼狀態呢

老老,而壯者歸焉;不窮窮,而通者積焉;行乎冥冥而施乎無報,而賢、不肖一焉。人有此三行,雖有大過,天其不遂乎!

大意感悟:尊敬老年人,那麼壯年人也就來歸附了;不使固陋無知的人困窘,那麼通達事理的人也就匯聚來了;在暗中做好事而施捨給無力報答的人,那麼賢能的人和無能的人都會聚攏來了。人有了這三種德行,即使有大的過失,老天恐怕也不會毀滅他的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