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才兼備——到底什麼是德

前面講清楚了體系運行的邏輯、倫理的建設、名分的重要性,接下來就該討論到人了。

這是從一個關於選人標準的小故事開始的。在三家分晉之前,晉國最有勢力的是智家,趙魏韓都是小弟。不說要多麼雄才大略,只要不是昏招不斷,以智氏的實力,吞併三家,獨掌晉國是遲早的事。但智氏的家主智瑤卻硬生生把一手好牌打到家破族亡。

智瑤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在確立瑤為繼承人的時候,曾經有人這麼評價智瑤:賢於人者五,也就是有五個方面非常出眾。美鬢長大則賢:長的很帥;射御足力則賢:射箭射的準,駕馬車技術很好,體力好,各種運動項目遊刃有餘;伎藝畢給則賢:多才多藝,非常精通,音樂書法都是一絕;巧文辯惠則賢:聰明伶俐,思維敏捷,辯才無礙;強毅果敢則賢:做事情有魄力有決斷。這是個什麼樣的人啊,這是天之驕子啊,出身權貴家庭,長的帥,思維敏捷,做事情有魄力,體育音樂才藝樣樣精通。但是其不逮者一,就是有一方面很不夠,不仁。

德才兼備——到底什麼是德

富大龍的隋煬帝簡直是智瑤的再版

仁,或者說德,我們現代人很容易誤會這個詞的含義。一說仁,就會自動跟老好人,和事佬一類詞劃上等號。一說德,總會想起道德、私德,會跟是不是喜歡佔人便宜,生活作風怎麼樣,嘴巴是不是惡毒等一類行為特徵聯繫起來。而真正儒家意義上的仁、德範圍遠大於此,甚至跟你自動聯繫的內容完全相反。

這就是我們今天學習古文的難點。以今天的語境來解釋仁都不太能說的清楚明白,更何況兩千年前的人們是如何理解仁的,我們就更不清楚。另外,司馬溫公所處的時代又是一個完全不同的時代,他那個時代也有自己對於仁的解釋。更重要的是,溫公通過對史料的甄選編纂出資治通鑑這本書,是有他的目的的,有了這一層過濾網,更加霧裡看花。

還是從儒家開始,《論語》有子曰:“其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為仁之本與!”孝敬父母是“孝”,敬愛兄長是“悌”。在家孝敬父母,敬愛兄長的人,在外卻喜歡觸犯上級的,這樣的人是很少見的;不觸犯上級,卻喜歡作亂造反的,從來沒有這樣的人。孝悌是仁之本,以仁正本清源,自然為人處事合乎人道天道。

孝悌怎麼就上升到為仁之本的高度了?我在前面關於分的文章中說過:分,君、臣是也。天子與公侯是君臣,諸侯與大夫也是君臣,卿士大夫與庶人平民也是君臣,小至一家一室,父與子也是君臣。禮的重要特性是等級,上一等級和下一等級之間最終都落在君臣關係這個模型中,君臣關係是所有關係中最基礎、最重要的部分,是所有關係的元關係。所以從最上層的天子公侯到最下層的庶人平民,從最宏大的國的層面一圈圈縮減到最微觀的家的層面,君臣之分一以貫之,邏輯自洽,且可施以教化。你天天跟平民百姓講什麼國家君臣,諸侯公卿,他也聽不懂,但是講到一家一室,父子綱常,他就融會貫通。邏輯還是那個邏輯,只是範圍從一家一室擴大到國家社稷,對象從父子轉移到君臣,你治家有方,治國也差不了。所以君臣之分從最原初的君臣縮小至父子,再從家庭擴大到國家,一個完美的閉環產生了,這就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儒家最可取之處就是他是一套嚴密完整,邏輯沒有漏洞的價值觀和方法論的集合,所以屹立千年不倒,我們學儒家學的就是這個,而不是學完變成窮酸腐儒。

在一個家庭之中,為仁要孝敬父母、敬愛兄長。那擴大到一國呢,孝的對象就變成了一國之主,要敬上,不犯上作亂就已經是仁了。我們把他挪到現代語境就是:

人是一切社會關係的總和,你在社會中處於一個特定的位置,與周圍的互動產生各種社會關係,你清楚你與周圍進行互動的時候,你應盡的義務和應享的權利。享受權利的時候不覬覦不屬於自己的,履行義務的時候盡心盡責不偷奸耍滑。如此就算得上是仁了。

所以,《論語》子曰:“苟志於仁矣,無惡也。”,還有一句“觀過,斯知仁矣。”。前一句就是講你有志於仁,不做惡就可以了。後一句的意思是說,看一個人犯什麼樣的錯,就知道他在多大程度上是一個仁義之人。為什麼呢,一個人在哪些方面,到什麼程度,會丟掉仁,向私慾投降,這就是犯下了過錯,通過看他的過錯,就知道了他的底線在哪,也就是在他心中仁義的價值分量有多少。那什麼是仁,什麼是德,就呼之欲出了。

仁,或者說德,是一種價值觀。

才,我們說一個人有沒有才,就是指他能不能辦事,能辦多大的事。所以才是指人做事的方法、工具的集合,是方法論,是工具箱。

搞清楚了定義,再來看司馬溫公關於德才的議論。他說,才與德是兩碼事,但人們很多時候並不能區分,一律稱之為賢,這是用人失當的根本。聰明、觀察敏銳、精力充沛、做事果決這些都是才,正直中庸致和這些是德。才是行仁德的工具;德是駕馭才能的統帥(這也印證了我們認為德是價值觀,才是方法論的觀點)。雲夢之地產的竹子,是天下最堅韌剛勁的,但是如果不矯正、不揉曲,不配上羽毛,就不能變成利箭穿透堅物。棠溪之地盛產的銅金屬,甚為精利,但是如果不按正確的配方和流程來鎔鑄並鍛打出鋒,也不足以對抗強盾硬甲。

德才兼備——到底什麼是德

人才可以分為四類,德才兼備是為聖人,德高才小是君子,有才無德是小人,德才俱無是愚人。有聖人可用當然最好;沒有的話就找找有沒有君子可用;君子以下,寧可用愚人,不用小人。因為萬一做起惡來,愚人無甚才能也掀不起風浪,小人智勇兼備而不行好事,為禍甚烈。

人們往往容易被一個人的才華所迷惑,而忽視了對他價值觀方面的考察。有才華,會做事很容易為人賞識;而價值觀一來需要很長時間才能看出來,二來有仁德之人一般不太會刻意親近人,也容易被疏忽。所以自古以來,悖逆之臣,亂臣賊子多數都是才有餘而德不足之輩。

分清德與才,是用人之首要。

戰國初期是魏國稱霸,魏國當時賢臣良將非常之多,有兩次著名的魏相之爭,非常符合上面關於德與才的論述,也足以垂範後世。我們在下一篇文章中詳細展開敘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