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君子: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在日常交往中,經常能聽到“君子之交淡如水,勿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等話語,到底何謂君子?何謂小人?能給出明晰答案的人恐怕不多。

我們做人、教育影響別人,都應該朝著君子之德的方向努力;在生活中更要近君子,遠小人。

孔子的學生子路曾經問他的老師怎樣才能成為一個君子。孔子告訴他說:“修己以敬。”好好修煉自己,保持著嚴肅恭敬的態度。

君子: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子路一聽,做到這四個字就能當君子了?不會這麼簡單吧?於是又追問,說:“如斯而已乎?”這樣就行了嗎?

孔子又補充了一點說:“修己以安人。”在修煉好自己的前提下,再想法讓別人安樂。

子路顯然還不滿足,又追問:“如斯而已乎?”

孔子又補充說:“修己以安百姓,堯、舜其猶病諸!”修煉自己,並讓百姓過上幸福的生活。像堯、舜這樣的聖賢之君還發愁在這件事情上沒有做好呢。做到這一點,難道還不是個君子嗎?

孔子告訴我們的,首先不是如何安天下,而是如何做最好的自己。

君子: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修身”,是對家國、對社會負責任的第一前提。孔子和他的弟子力爭做“最好的自己”,而目的是為了更好地履行對家國、對社會的責任。這也就是中國讀書人“修齊治平”的那條路。

這是一種信仰,一種情懷,一種社會擔當。但其前提又是樸素的,是始自腳下的。修身養性、做好自我,就是起點。

我們常常會聽到有人抱怨社會不公,抱怨處世艱難。其實,與其怨天尤人,不如反躬自省。如果我們真的能做到把握分寸,謹言慎行,禮行天下,修身養性,我們會少很多煩惱,就自然會懂得為人處世之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