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視的應試教育,對孩子負面影響有多大,教育應培養什麼樣的人?

一、導言

當下高考還是改變中國人命運、實現階層躍遷的最公平的人才選拔機制。但是高考指揮棒下的應試教育導向也愈發嚴重,目前在幼兒園小學,廣大家長就已經發起了無煙的激烈戰爭,高昂的學區房價就是最好的例證。學生們聽完課堂老師講課,還需要將孩子送入補習班繼續實現領跑,不斷接受各種知識的轟炸,經歷一輪輪的填鴨學習。

短視的應試教育,對孩子負面影響有多大,教育應培養什麼樣的人?

二、涸澤而漁、短視的應試教育,違背了教育的規律,也引起了諸多問題

1、磨滅個性,不能因材施教

每位學生的性格、能力特長、天賦都不一樣,同一把標尺來衡量是存在問題的按照多元智能模型理論,人的能力分為運動智能、數理邏輯職能、空間視覺職能、表達溝通智能、等等

其實,即使是在宏觀應試教育大環境下,大部分學生家長教師未能體會到其中的重要意義,但是如果一小部分學生、教師、家長能意識到其中利害關係,瞭解自我的優劣勢,那麼孩子在參與競爭的時候,就可以做出一些策略性的應對方案,主動應變而取得較大的競爭優勢。

2、除了分數,學生成長髮展中的問題沒有被充分關注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分數是家長、學校關注的第一指標。分數之外的都會比較少的被關注到,孩子的心理成長問題、溝通表達能力、良好習慣培養、運動能力、適應社會能力、自律能力,這些被當作考進大學以後才需要考慮的問題。有些同學在準備應試學習的同時,兼顧到這方面能力的培養,隨著時間的日積月累,在後續的人生競爭中往往會後勁十足,相比很多all in應試教育的小孩要有更大的競爭優勢。

3、缺乏作為人的教育,缺乏基礎的思考能力,也缺乏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的培養

孩與子師長長期盯著考卷,可能會形成短視。誤以為面對大學、社會這種無形的考卷,還會有可供背誦的標準答案。高考是被高度抽象用來衡量個體能力的一種高效但並非合理的選拔機制,社會卻是對個體綜合能力進行衡量的檢驗場。這就是為什麼很多學生在高考這個單一的衡量尺度中脫穎而出,但是在社會這個多維的衡量尺度中卻泯然眾人的原因。

短視的應試教育,對孩子負面影響有多大,教育應培養什麼樣的人?

所以我們家長或者同學,需要思考我們要去到哪裡,現在學習是為了什麼?是為了考個好成績,是為了考個好大學讀個好專業嗎?是為了有個好的職業嗎?這些都是表象原因,其實我們接受教育,是為了讓自身得到充分的發展,讓靈魂更自由,讓生命更加豐滿,基於這個終局思維,來倒逼當下的自己不斷提升來達到這個目標。譬如達到目標前,在某一階段需要具備學習能力、自律能力、情緒管理能力、溝通表達能力、邏輯思維能力、領導管理能力中的一項或者某幾項。

4、傳遞知識背誦公式記住標準答案,創新能力嚴重不足

目前很多知識傳授是直接教授公式、定理等知識,需要學生不斷記憶並且用題海戰術不斷強化,這個可以短期內造就解題能手,但是長遠看來,由於缺乏夯實基礎的邏輯推理論證,這些冷冰冰的知識並不能被活學活用,導致後勁不足。因為在未來社會競爭中,面對複雜的問題是不能夠靠死記硬背海量知識去解決問題,還是要運用個體底層核心能力去解決去應對。所以平時需要有意識地對自身底層核心能力有所關注,有所鍛鍊。

短視的應試教育,對孩子負面影響有多大,教育應培養什麼樣的人?

三、結語

樸行老師提出的以上這些問題,是我們老師、家長要認真思考和麵對的,也歡迎家長和樸行老師交流探討。

對於教育的本質是什麼?樸行老師也極其認同下面的觀點,教育就是是當你忘記了在學校所學知識之後還剩下的東西。教育本質上不是讓我們同學們成為一臺臺刷題機器。教育是渡人,是賦能達人。教育,可以讓人學習知識學會應試考取好學校,教育更應該讓人聰明的學習進步、有側重點有策略的的學習,教育還應該讓學生髮展天性、明確自己的生而為人價值觀、找到興趣、揚長避短,學會思考分析,學會工作,從而也學會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