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孩子的獨立思考能力,麻省理工學院教授給了3點啟發

對現在應試教育方式我們該反思什麼?是否能夠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

針對這一問題,美國哲學家、麻省理工學院語言學的榮譽退休教授艾弗拉姆·諾姆·喬姆斯基Avram Noam Chomsky先生接受了一次專訪,專門討論此問題並給出自己的意見,美國喬姆斯基著作豐富,他的《句法結構》被認為是20世紀理論語言學研究上最偉大的貢獻。

培養孩子的獨立思考能力,麻省理工學院教授給了3點啟發

諾姆·喬姆斯基Avram Noam Chomsky先生

他認為,考試讓學生了解自己學到了什麼、還缺什麼知識。老師可以通過考試改善教學方式和課程內容,但除此之外,他們並不會教給學生什麼。

考試的制度安排可能也會是人生髮展的一個障礙,讓你無法從事你想做的事情。

教育的目的應該是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因為,學習將是你一生中都需要做的事情,而不僅僅是死記硬背別人給你的東西。

應試教育真的可以讓學生學到知識嗎?

很長時間以來,以通過考試為目的的教育,對老師和學生都有一定益處,比如通過考試讓學生了解自己學到了什麼、還缺什麼知識。老師可以通過考試改善教學方式和課程內容,但除此之外,他們並不會教給學生什麼。

我曾常年就職於麻省理工學院研究生教育項目招生委員會,當然我們也會留意學生的學習考試成績,但並不會過分注重,我的意思是,學生們固然可以在所有科目上的考試都取得驕人的成績,但實際上他們對所學內容的理解只是一點點。

我們大部分人都經歷過從小學、到中學再到大學的學習經歷,對這套機制和流程非常熟悉,在學校裡你可能會被分配到你不感興趣的專業,學習你不感興趣的課程,而老師對學生的要求是隻要通過考試即可,學生只需要奮力準備考試,也可以臨陣磨槍應付考試,然後幾周之後,你發現你已經不記得課題是什麼,我相信大家都有這樣的經驗。

應試教育是一把雙刃劍

如果說單純以應試教育為目的教學方式有什麼建設意義的話,我認為考試就是一個極好的手段。同時這也是人為設置的一個障礙,顯得很多餘,毫無意義,而且還會讓你無法從事你想做的事情。

我在與其他老師交流的時候,經常聽到類似的事情,舉一個我曾親身經歷的例子,在與一個包含很多老師的群體交流時,其中有一位是六年級的老師分享了他遇到的情形,他們班學生的年齡大多在11到12歲,有一次課後,一個小女孩找到這位老師,告訴他自己對某事物很感興趣,問如何才能夠進一步學習自己感興趣的內容,然後這位老師拒絕告訴她方法並鄭重告訴他的學生不能這麼做。

“你現在必須要專心應付快到來的全國考試,這次考試將決定你的未來。”

但老師沒告訴這名學生的是,學校對老師也有要求,比如,學習對老師有教學要求,老師需要教學生們如何考試得高分,否則老師講面臨被學校管理層解聘的危險。

在很多地方,學校都在推行應試教育的管理方式。

現在的教育體系只是教授如何促使學生們考試得高分,而不是如何去學習、去理解、去探索。

比得高分更重要的是給予學生啟發

如果允許那位女孩去探索她所感興趣的方向,她會發展得更好,雖然她的某些考試結果可能不會很好,因為她不感興趣。

我不是認為考試製度應該被廢除,考試是一個非常有效的教育工具,可是應試答題不是,它只能幫助我們瞭解自己的缺陷並加以完善,讓老師和其他人知道學生在做什麼,告訴學生正在學習什麼,但實際上通過考試並不能像調查研究和課題研究那樣對我們產生啟發,而這正是比考試更重要的東西。

如果這就是老師被委以重任的教育使命,那麼你將會記得你發現了什麼。

有一個世界知名的物理學家,他就在麻省理工學院,就像大多數資深教授一樣,他也在為新生授課,有一次,一位新生問他新的學期會講什麼,他的標準回答是,

“講什麼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發現了什麼。”

正如該教授所說,學校教育應該是給予學生啟發,激發學生自己去探索。

如果學生認為有更好的答案就勇於向權威提出挑戰,探求新的未知領域,學生會通過興趣自發地將過去偉大的研究成果學習透徹,這樣的教學方式才可以使學生真正受益,並記住他們學到了什麼,從而學以致用。

歸根到底,教育的目的應該是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因為,學習將是你一生中都需要做的事情,而不僅僅是死記硬背別人給你的東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