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歡喜》:孩子的成績重要,但還有比成績更值得關注的事情

最近的熱播劇《小歡喜》已火爆朋友圈,有網友紛紛留言,劇裡的生活讓自己重溫了高中的生活。劇中三組家庭,成績幾乎成為每天的必聊項,尤其是由陶虹飾演的宋倩與英子這對母女組合。

劇中的英子聰明、懂事、大方、成績優秀,就是“別人家孩子”的典型。但在媽媽宋倩眼裡英子還不夠優秀,她親自給英子制定學習計劃表,要求英子嚴格執行。英子的世界裡只有學習、做卷子,沒有其他的愛好和消遣。

在這樣的氛圍中,笑容和快樂已經遠離了英子的生活,每天都是煎熬。而這一切宋倩都沒有發現,注意力一直在英子的學習及摸底考試的成績上。

媽媽給的壓力讓英子喘不過氣,失眠34天后,最終因為南大訓練營的事情而導致情緒爆發,一度失控要跳海,並對媽媽說:“對不起,現在的她配不上媽媽的愛。”

藝術源自於生活。劇中的情節反映了大眾的生活常態,每位父母、老師關注的都是孩子的成績,以成績分數來給孩子貼上學霸、學渣等等標籤,反而忽略孩子身上其他的優點。

《小歡喜》:孩子的成績重要,但還有比成績更值得關注的事情

01 “考試”是應試教育的特色,追求“分數、成績”是應試教育的目標。

在古代,科舉考試是檢驗一個人學識的標準。也是古代當權者選拔人才的主要手段。可以說應試教育的前身,就是古代的科舉。

在1979年恢復高考後,高考同樣成為了選拔人才的手段,正是受這種思想影響,應試教育的風氣產生了。

應試教育又稱填鴨式教育,就是將知識一味灌輸給孩子,猶如填鴨一般。主要是提升孩子應試能力,看重的就是考試成績。就好比飼養鴨子,只將飼料灌入鴨子的嘴中,讓其快速增肥,而不管鴨子是否與其他鴨子一樣會划水等生存技能。

應試教育的本質是唯成績最高,其他可以忽略不計。這種應試教育的風氣一直延續至今,成為我國的教育特色。所以,父母關注孩子的學習成績,這不能說是錯的,這是主流意識的產物。

現今社會,應試教育仍是主流的趨勢。只有少教育家和家長意識到應試的弊端,開始注重孩子的素質教育。因為他們發現素質教育才是符合社會發展需要,考試成績、分數並不能代表孩子的潛力。

《小歡喜》:孩子的成績重要,但還有比成績更值得關注的事情

應試教育的以應試為根本目的,考試是特色

02 除了成績、分數,父母更應該發現和關注孩子身上的閃光點

既然追求成績這一現象無法避免,但我們父母應理智看待孩子的成績。不要因為孩子的成績不理想,而責備和否定孩子。要明白考試是手段,是老師和家長檢驗孩子掌握學科知識的工具。而不是用來評判孩子是否優異的標準。

《小歡喜》中有一幕讓我印象深刻,講的是方一凡的摸底考試成績有所提高,一家人高高興興的出來慶祝。在餐點上齊後,方一凡正開心的吃著披薩。媽媽童文潔接到學校老師的電話,電話中老師說雖然方一凡成績有所提高,但還是排在區15%內,意味著方一凡還是不能考上大學。童文潔掛斷電話後,情緒立即爆發,拉著方一凡去報補習班。

兩人因為報補習班的事情,爆發了激烈的爭吵。媽媽童文潔一再強調只有成績才是硬道理,她只看方一凡的成績。而方一凡對媽媽說,“不要老是盯著他的成績來看,他的成績是不好,但除了成績,他身上還有其他的優點。”

他說,“成績好的,沒有他情商高。情商高的,沒有他能唱會跳。不要永遠只盯著短處,也要看到我身上的優點。”最終,方一凡和媽媽童文潔不歡而散。

成績雖然決定了孩子將來的起點,但這並不能決定孩子的一生。高考只是人生中諸多起點的一個,我們父母應理智看待高考,看待孩子的成績。正如方一凡對媽媽說的,不要只看到孩子身上的不足,而忽視孩子身上的優點。比成績重要的事情有很多,孩子身上的閃光點才是值得父母關注和重點培養的地方。

《小歡喜》:孩子的成績重要,但還有比成績更值得關注的事情

除了成績,我們更應該關注孩子身上的閃光點

03 孩子身上的閃光點是孩子享用一生的寶藏

世界第一成功學專家安東尼·羅賓有個觀點說,每個人身上都蘊藏著特殊的才能,那份才能猶如沉睡的巨人。等待著我們去喚醒他,上天不會虧待每一個人,他給我們無限的機會去充分發揮所長。

那麼誰能喚醒沉睡的巨人呢?這個人除了老師,就是父母;老師和父母才是孩子的伯樂。這也正是教育心理學上的“瓦拉赫效應”。說到“瓦拉赫效應”就不得不說奧托·瓦拉赫了。

奧托·瓦拉赫是德國著名的化學家,諾貝爾獎的得主;是人造香料和合成樹脂的奠基人。奧托·瓦拉赫在年幼的時候,並沒有表現出過人的才能,甚至一度被認為是弱智和愚蠢的人。在上中學的時候,父母為他選擇了一條文學的路,不料一學期就下來了,老師對他的評價是:“他很用功,但是過分拘泥,難以造就文學之才”。於是父母又讓他學習油畫,他不善構圖,又不會配色,結果成績倒數第一。

面對如此“笨拙”的學生,絕大部分的老師都很不看好他,只有化學老師認為他做事情一絲不苟,具備做化學實驗需要的素質,建議他改學化學。奧托·瓦拉赫的寶藏被開啟,智慧的火花在化學上點燃並大放異彩;他最終獲得了成功。

《小歡喜》:孩子的成績重要,但還有比成績更值得關注的事情

發現和挖掘孩子的閃光點,是父母的必備功課

那“瓦拉赫效應”是什麼呢?百度百科是這麼解釋的:

學生的智能發展都是不均衡的,都有智能的強點和弱點,他們一旦找到自己智能的最佳點,使智能潛力得到充分的發揮,便可取得驚人的成績。這一現象人們稱之為“瓦拉赫效應”。

孩子的成績只能衡量知識的掌握程度,而孩子身上的閃光點,是孩子潛力所在,能否發現孩子的閃光點,並進行挖掘和培養,才是決定孩子優秀與否的重點;更是孩子受用一生的保障。

04 優秀的父母懂得利用孩子的閃光點成就孩子

心有多寬,路有多廣。孩子的人生路需要父母護航,才能有無限的可能。而孩子身上的閃光點就是他們無限路的潛力所在。

條條大路通羅馬。每個孩子身上的閃光點各不相同,但相同的是需要我們父母悉心挖掘和培養,並將孩子身上的閃光點進行引導和利用,讓孩子的人生可以有多種選擇。

那在家庭教育中,我們父母需要怎麼做呢?其實很簡單,做好以下幾個方面就好:

首先,不要扼殺孩子的快樂。讓孩子感知快樂,在快樂的氛圍中學習才能事半功倍。

《小歡喜》:孩子的成績重要,但還有比成績更值得關注的事情

湖畔大學梁寧曾說,上帝安排一個人的命運,或者說給一個人使命,其實是給他一個愛好,一種真實的喜歡,一種叫做“癮”的東西。人沒法拒絕自己真實的感受,不論現實把他層層夯實在哪個軌道里,他總會一點點磨開重壓,騰出一絲絲空隙,讓自己接進真實的快樂裡。這個讓一個人快樂的東西,就是一個人命運的把手。

《小歡喜》中,英子喜歡航天,在航天的世界中她感到快樂,因此,她對航天系統幾近痴迷。在高三時,寧願曠課也要拼好爸爸送她的那套超大航天系統拼圖。

英子是天文館的解說志願者,從高一時每個週末都會在天文館對參觀者進行解說。到了高三,媽媽不想英子再把時間浪費在這上面,要求英子辭出志願者職位。

英子心裡是排斥的,航天是她的夢想,在航天的世界裡,她感覺到快樂。於是,她和爸爸約定,讓爸爸搞定媽媽,她去參加最後一次解說。媽媽得知英子不顧自己反對還是去天文館解說時,怒氣衝衝的準備去天文館將英子抓回家學習。

在媽媽進到天文館時,英子已經用雙語對參觀者進行解說,英子在臺上的那種自信、激情讓媽媽震驚,覺得英子是那麼的閃亮。但當英子發現媽媽時,她開始害怕了,不自信了,開始頻頻卡殼,語不成調。英子判若兩人的表現讓媽媽開始反省,自己對孩子是否要求太多了。是不是扼殺了孩子的快樂。

《小歡喜》:孩子的成績重要,但還有比成績更值得關注的事情

快樂是人生最重要的天分。歷數世上成功的那類人,都是在自己能感受到快樂的事情裡深耕細作,最終功成名就。

對於孩子而言,讓孩子能感受到快樂的地方,必然是自己感興趣的事情,也願意為此付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而父母要做的就是,不要扼殺孩子的快樂和興趣。

也許有些父母會說,如果孩子對遊戲感到快樂,每天花費大量的時間在上面,忽略了自己的學習也不制止嗎?其實大可不必緊張,我們換個角度來看待遊戲這個問題。

就拿遊戲為例,我們其實可以通過遊戲來引導孩子學習。一款遊戲從開發到運營,裡面有很多環節可以讓我們進行利用,比如:程序設計、動畫設計、美術設計等等。

若孩子對程序設計這塊感到快樂和興趣,那麼可以從電腦編程入手,告訴孩子游戲裡面各種角色、動作都是一段段的電腦代碼。最好是能通過一段簡單的代碼,輸出成一個卡通形象,讓孩子直觀的瞭解代碼輸入和輸出互動,激發孩子的好奇心後,告訴孩子通過學習,他也能做到。

孩子的好奇心會激發孩子去探索和學習未知領域的動力,而快樂則是源動力,是續航,讓孩子保持持續學習的興趣。

《小歡喜》:孩子的成績重要,但還有比成績更值得關注的事情

快樂是人生最重要的天分

其次,尊重和理解孩子的選擇。我們父母總是會替孩子規劃好以後的道路。比如考哪個專業,上哪所大學。若孩子稍有反對,父母總是會說諸如“爸爸媽媽不會害你”,“爸爸媽媽走過的路,比你吃過的鹽還要多”、“爸爸媽媽希望你少走彎路”……

上個好大學,擇個好專業,讓孩子不至於畢業就失業,這大概是每位父母的心聲。出發點是好的,往往我們都忽略了孩子們的想法,對於他們的未來,最終有選擇權和決定權的是孩子。

臺灣著名作家、教育學者劉墉說,每個孩子都能成功,每個孩子都該成功,只要你能肯定他、引領他、讓他發揮,他就能讓你刮目相看。

劉墉自幼好學,但他不是好學生,高中時年年科目不合格。唯獨偏愛詩歌和繪畫,每天耗費大量的時間在寫作和繪畫上面。家裡人對此偏為不滿,總是訓斥他不務正業。只有母親尊重和理解劉墉,尤其是在他寫了一篇名為《我要詩歌、我要作畫,我要什麼都不在乎》的文章後,收穫了所有人的謾罵,還是隻有他母親選擇支持和鼓勵他。最終他成為了著名的作家、畫家。

在劉墉成為爸爸後,同很多父母一樣,也會為孩子感到苦惱、焦躁。但是,他仍然堅持尊重和理解孩子的選擇,給孩子足夠的空間,讓孩子做自己想做,願意做的事情。最終,他的兒子成為哈佛大學心理學博士,女兒更是在14歲便獲得了美國“總統獎”。

《小歡喜》:孩子的成績重要,但還有比成績更值得關注的事情

父母做到尊重和理解,才能更好的瞭解孩子

要想做到尊重和理解是不容易的,因為父母總希望孩子一生能過得順遂,少撞南牆,少走彎路。這是父母對子女深深的愛。

越愛孩子,就越要注意界線感。有些南牆和彎路,讓孩子去撞,去走。只有孩子經歷過了,才會有所成長。

再者,多鼓勵孩子。

不要小看鼓勵的力量,有時候一個鼓勵的眼神、擁抱、微笑,能讓孩子煥發新生。尤其是在孩子面臨挫折或是失敗時,父母給予的鼓勵就是孩子前進和堅持的動力。

泰國拍攝的公益短片《豆芽》刷爆網絡。短片講述的就是一位媽媽和她的女兒種豆芽發生的暖心激勵故事。小女孩想要自己種豆芽,媽媽微笑著鼓勵女兒大膽嘗試。第一次嘗試以失敗告終,媽媽還是微笑著對女兒說,不要緊,再試試。第二次又失敗了。連續的失敗讓小女孩感到失落,滿臉不開心。媽媽看到後,再一次鼓勵女兒不要放棄,再試一次。在媽媽的提示下,小女孩總結了前幾次的失敗教訓,又查閱了豆芽栽培的相關知識。這一次,她們成功了,豆芽發芽了。

父母的鼓勵對於孩子來說,是愛,是肯定。有時候父母一個暖暖的微笑、一個溫柔的撫摸都會影響到孩子的一生。

《小歡喜》:孩子的成績重要,但還有比成績更值得關注的事情

父母的鼓勵會影響孩子的一生,它可以是一個眼神,一個微笑等等

愛得越深,有時傷得也越深。即便是這樣,父母也希望將所有美好的東西全給孩子。就是這種毫無保留的愛,有時會讓我們忽視了孩子的需求,扼殺了孩子的快樂,讓孩子失去自我。愛孩子,就要在該放手時放手,讓孩子去飛。理解和尊重孩子的選擇,讓孩子感悟自己的人生。多鼓勵、多微笑,給孩子滿滿的正能量,讓孩子用積極樂觀的心態面對生活。

我是@雒漓,一名寶媽,希望能文字記錄孩子、陪伴孩子成長。也歡迎大家與我交流育兒經驗,在育兒的路上一起前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