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祖母——冰心

基本資料

文學祖母——冰心




冰心(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28日),原名謝婉瑩,福建長樂人 。中國詩人,現代作家,翻譯家,兒童文學作家,社會活動家,散文家。筆名冰心取自“一片冰心在玉壺”。
1919年8月的《晨報》上,冰心發表了第一篇散文《二十一日聽審的感想》和第一篇小說《兩個家庭》。
1923年出國留學前後,開始陸續發表總名為《寄小讀者》的通訊散文,成為中國兒童文學的奠基之作。1946年在日本被東京大學聘為第一位外籍女教授,講授“中國新文學”課程,於1951年返回中國。
1999年2月28日21時12分冰心在北京醫院逝世,享年99歲,被稱為"世紀老人"。
人物生平:

文學祖母——冰心


1900年10月5日冰心出生於福州三坊七巷謝家大宅(今鼓樓區楊橋東路17號),該宅院也是林覺民故居,是冰心祖父謝鑾恩從林覺民家屬購得。次年5月,全家遷至上海。
1903年,因為父親謝葆璋受命海軍訓練營營長,同時負責籌辦海軍學校,隨父遷至煙臺,在此居住的8年裡度過了她幸福而多彩的童年生活。在煙臺,她開始讀書,家塾啟蒙學習期間,已接觸中國古典文學名著,7歲即讀過《三國演義》、《水滸》等。與此同時,還讀了商務印書館出版的“說部叢書”,包括英國著名作家迭更斯的《塊肉餘生述》等十九世紀批判現實主義的作品。
1911年(一說為1912),進入福州女子師範學校開始了預科學習。
1913年隨父遷居北京,住在鐵獅子衚衕中剪子巷,其父謝葆璋前來北京出任民國政府海軍部軍學司長。
1914年就讀於北京教會學校貝滿女中。

文學祖母——冰心


1918年入讀協和女子大學理科,開始嚮往成為醫生,後受“五四”運動和新文化運動的影響,轉文學系學習,曾被選為學生會文書,投身學生運動,並因此參加北京女學界聯合會宣傳股的工作。此期間著有小說《斯人獨憔悴》、詩集《繁星·春水》,短篇小說《超人》。
1919年8月的《晨報》上,冰心發表第一篇散文《二十一日聽審的感想》和第一篇小說《兩個家庭》。後者第一次使用了“冰心”這個筆名。由於作品直接涉及到重大的社會問題,很快發生影響。之後所寫的《斯人獨憔悴》《去國》《秋風秋雨愁煞人》等“問題小說”,突出反映了封建家庭對人性的摧殘、面對新世界兩代人的激烈衝突以及軍閥混戰給人民帶來的苦痛。
1921年參加茅盾、鄭振鐸等人發起的文學研究會,努力實踐“為人生”的藝術宗旨,出版了小說集《超人》,詩集《繁星》等。
1923年進入燕京大學,燕大期間,冰心在一個牧師家裡受洗歸主。畢業後,到美國波士頓的威爾斯利學院攻讀英國文學,專事文學研究。出國留學前後,曾把旅途和異邦的見聞寫成散文寄回國內發表,結集為《寄小讀者》,是中國早期的兒童文學作品。同年,以優異的成績取得美國威爾斯利女子大學的獎學金。

文學祖母——冰心


1926年,獲得文學碩士學位回國,先後在燕京大學、北平女子文理學院和清華大學國文系任教。
1929年與吳文藻結婚,婚後隨丈夫到歐美遊學,先後在日本、美國、法國、英國、意大利、德國、蘇聯等地進行了廣泛的訪問。例如,在英國,冰心就與意識流小說創作的先鋒作家伍爾就文學和中國的問題進行了長談。
1929年至1933年寫有《分》、《南歸》、《冬兒姑娘》等。還翻譯了敘利亞作家凱羅·紀伯倫的《先知》。1933年末寫就《我們太太的客廳》,內容被疑影射林徽因,成為文壇公案。


抗戰期間,在重慶用“男士”筆名寫了《關於女人》,又曾在昆明、重慶等地積極從事創作和文化救亡活動。抗戰勝利後,1949年至1951年間曾在東京大學新中國文學系執教,講授中國新文學史,並曾在當地的報刊上發表一些短文。
1951年從日本回到中國,在文化大革命時期被抄家,並進了“牛棚”,烈日下接受批鬥。1970年初冰心被下放到湖北咸寧的五七幹校接受勞動改造,直到1971年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前,冰心與丈夫吳文藻才回到北京,接受有關翻譯任務。這時她與吳文藻、費孝通等合作翻譯《世界史綱》《世界史》等著作。

文學祖母——冰心


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後,祖國進入新的歷史時期,冰心迎來了生平第二次創作高潮。1980年6月,冰心先患腦血栓,後骨折,但她仍堅持創作,在此期間發表的短篇小說《空巢》,獲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接著又創作了《萬般皆上品……》《遠來的和尚》等佳作。散文方面,除《三寄小讀者》外,連續創作了四組系列文章,即《想到就寫》《我的自傳》《關於男人》《伏櫪雜記》。作品數量多、內容之豐富、創作風格獨特,使得她的文學成就達到了一個新的境界,出現了一個壯麗的晚年景觀。年近九旬時發表了《我請求》、《我感謝》、《給一個讀者的信》等作品。
1994年9月冰心因心功能衰弱入住北京醫院;1999年2月13日病情惡化,於同年2月28日晚上九點於北京醫院逝世,享年99歲。在冰心報病危之後,朱鎔基、李瑞環、胡錦濤等中央領導人及中國作家協會領導和作家代表曾親自到醫院看望她。

冰心,原名謝婉瑩,成績單姓名一欄用了英文名字,“MARGARET”(瑪格麗特),譯成中文是“陽光孩子”的意思,成績單冰心的名字是這樣的:HSIEH,(MARGARET) WAN-YING。即是謝(英文拼音)HSIEH,(瑪格麗特)婉瑩。在校的學號是015754。

文學祖母——冰心


1923年至1926年間,冰心在美國馬薩諸塞州.波土頓西郊的威爾斯利學院(建於1875年.也就是當年宋美齡所在的女子學院,是教會學校)留學三年,攻讀“英國文學”,獲得文學碩士學位。
在這期間,冰心創作了影響幾代人的名作《寄小讀者》。冰心在作品中,以通訊的方式,給小朋友寫信,報告了她在美國留學的生活與見聞,讀者以及後來的傳記作家,根據她的描寫,基本可以還原她在留學期間的生活情景。但是,《寄小讀者》和她晚年的回憶錄《在美留學的三年》,都沒有具體寫到她所修的課程、學分和成績。


隨著冰心研究的深入,從威爾斯利女子學院檔案中查閱到冰心在美國留學的全部成績單。
冰心,原名謝婉瑩,成績單姓名一欄用了英文名字,“MARGARET”(瑪格麗特),譯成中文是“陽光孩子”的意思,成績單冰心的名字是這樣的:HSIEH,(MARGARET) WAN-YING。即是謝(英文拼音)HSIEH,(瑪格麗特)婉瑩。在校的學號是015754,父親姓名(MR. P.C.HSIEH,即謝葆璋先生),地址(中國北京中剪子巷14號),監護人姓名(MISS KENDRICK,註明非親戚),畢業學校是中國北京燕京學院(YANCHING COLLEGE),於1923年獲得學士學位。
在宗教信仰一欄中,冰心屬於公理會(CONGREGATIONALCHURCH,基督教會的一個教派)。
註解欄裡註明是 1923年7月17日 錄取為“特別學生”。這個特別學生就是破格錄取(冰心未經考試便直接錄取了)。
冰心在美留學三年(其中從1923年12月至1924年6月,有7個月的時間生病住院),總共修課18門,獲得35個學分。
主修課為“英國文學”,也就是她的專業課,安排在留學三年的全過程中,第一學年(1923年9月至1924年5月),便有5門英國文學課程: 英國文學302(3學分),英國文學307(3學分),英國文學101(3學分,無成績),英國文學307(3學分,成績為B),英國文學309(3學分,無成績),這裡記載的有學分而無成績,可能是冰心生病住院之故。給學分,因為教授認為她已經掌握了這門課的內容,只是沒有參加考試。

第二學年(1924年9月至1925年5月),冰心病癒回到學校,繼續專修3門英國文學課程: 英國文學307(3學分,第一學期B,第二學期B),英國文學309(3學分,第一學期B,第二學期B),英國文學101(3學分,無成績,註明是畢業必修課,免試)。
第三學年(1925年9月至1926年5月),英國文學的課不減,記有英國文學304(3學分,第一學期C,第二學期B),英語作文302和303(均為1學分,無成績,註明是旁聽)。
1926年6月10日專業大考,也就是英國文學的總考試,成績為B。
冰心的學位論文是:《李易安(宋代李清照)女士詞的翻譯和編輯》6月完成,也是3個學分。
冰心的學分主要體現在專業課英國文學課上,總學分達到了27個學分。其它有,閱讀和朗誦101(3學分),個人衛生與體育120/121,數學101,英語作文102,聖經歷史課等。
按照威爾斯利女子學院的規定,獲得碩士學位必須有兩門外語:原則上一門為法語,一門為德語,這顯然是相對英語為母語的學生而言,但冰心的母語為漢語,英語應該可以作為一門外語,但是,教授不能改變學校的規定,需要獲得專業委員會的同意,因而,成績單上在將德語閱讀改為英語閱讀的欄目中,有教授專業委員會的說明,通過的時間為1925年10月,而法語閱讀通過的時間為1926年5月,均無成績,也無學分。

  那時,對成績的評定嚴格。成績單上註明為A,B,C,D,E五個等級。冰心的每門課都為B等,成績還算不錯吧。
冰心啟程前往美國留學的日期為1923年8月3日,而她知道已被錄取的時間還要更早,在7月25日寫作《寄小讀者》(通訊一)中,第一句便是“我以抱病又將遠行”,說的就是已經確定前往美國留學的事情。在出生年月上,卻寫為1902年8月12日,而冰心的實際出生年月為公元1900年10月4日,“8月12日”原來是農曆庚子年閏8月12日無誤,陽曆10月4日為農曆換算過來的,但為什麼在此小了兩歲呢?就不得而知了。
我們常常說冰心這一代五四時期的作家和學人們是學貫中西,有紮實的國學底子,有最少兩門以上的外語閱讀能力,有對西方一門或幾門學科的系統學習。從冰心的成績單中,再一次感覺到了這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