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名醫扁鵲、華佗、張仲景、孫思邈、李時珍等人相比,誰的醫學貢獻最大?

一觀海聽濤一


貢獻最大的應是本草綱目,李時珍著明萬曆十八年完成,著名的藥物學家,頻湖山人,並著有名的頻湖脈學。東漢未年,我國著名的醫學家華佗,今安微毫縣人,運用剖腹、擴創外科冶療疾病,並使用了手術所需的全身麻醉,麻沸散。扁鵲,河北人丘人,年輕給長桑君學醫術,是受人尊敬的民間醫生,遊走為群眾治病,重視四診,擅長望切。張仲景,河南南陽人,東漢未年,疫病廣泛流行,他勤求古訓,博採從方,名著傷寒論,是我國醫學發展史影響最大的著作,以六經論傷寒,以臟腑論雜病。孫思邈,陝西銅川人,一位很高道教人物,醫德高尚,重視養生,唐代藥學家,後人稱藥王菩薩。他們是醫學界的祖先,各有千秋。


14885143955


論人有先後,論功無大小。莫說這數位醫聖,就是以前的鄉野郎中,遠比今日的中醫無論從醫德和技術上都高明千萬倍!古人治病於未發之先,既發則剷除病灶為要務,不收絲怱診費,藥錢於困苦者全免,不拘狂風暴雪,不計涉水越山,不拘白晝黑夜,但凡病家有求,皆如離弦之箭!古稱神醫者,皆針高手,次之炙,下之藥。如今之醫針炙之高次盡失,專習最下之藥伎。最下之用藥之術,也遠不及古人。古人治病救人,重以找病源,藥量加減,藥味配伍,皆視五行陽陰盛衰以定,今日則頭疼醫頭,腳疼醫腳,小病大治,無病治病,還沒見醫生的面,就得先淘錢掛號了。有幾個醫生知五臟是五行之理! 何以說醫者,針為上,炙次之,藥為下呢?藥有新陳道地之別,病有緩急深淺之殊。古人以放置六十年為陳皮,今人以曬乾即為陳皮,試問彼陳皮是此陳皮否?牛夕何以稱川,紅花何以言藏?此川牛夕,藏紅花與本地所產,何可混而為一?病急者藥未煎好命以喪,病深者難得磁引氣以盡。怎如銀針數枚,隨身攜帶,找準病灶,度其淺深,手到病除!


一明道首


🌹我國古代醫學發達,中醫中藥至今仍在世界醫學領域佔有重要地位。名醫濟濟,成果累累;各有建樹,自成體系。貢獻大小,難以說明!

※ ※ ※ ※ ※

📒扁鵲:春秋戰國之際名醫。他能用針刺、按摩、湯藥治療疾病。他總結出的望、聞、問、切四種診斷疾病的方法(四診法),一直被中醫沿用。

※ ※ ※ ※ ※

📔華佗:東漢著名醫學家。華佗擅長外科手術。他製成了全身麻醉藥劑——“麻沸散”,讓病人失去知覺,然後再進行開刀等外科手術。這是世界醫學史的創舉。他還模仿虎、鹿、熊、猿、鳥五種禽獸的活動姿態,編了一套醫學體操——“五禽戲”。

※ ※ ※ ※ ※

📔張仲景:東漢著名醫學家。著有《傷寒雜病論》一書。書中創造性地提出了辨證施治的方法,奠定了後世中醫臨床學的理論基礎,被後世醫家譽為“萬世寶典”。

張仲景醫德高尚,被尊為“醫聖”。後人在河南省南陽市,修造了“張仲景祠”。

張仲景作了長沙太守後,堅持每月初一、十五兩天大開衙門,坐在大堂上接診。為了紀念張仲景,後人把坐在藥鋪裡給人看病的醫生稱為“坐堂先生”。

※ ※ ※ ※ ※

📔孫思邈:古代著名藥物學家。經多年艱辛的訪問、體味、總結,寫成《千金方》著作,後人尊稱為“藥王”。

※ ※ ※ ※ ※

📚李時珍:明朝卓越的醫藥學家,寫成藥物學鉅著《本草綱目》,對中藥學的發展作出了傑出貢獻。《本草綱目》記錄各類藥物1892種、藥方一萬多個,還繪製了一千多幅藥物形態圖,是對16世紀以前中醫藥學的系統總結,被譽為“東方藥物巨典”。《本草綱目》,是世界中醫藥學寶庫中的珍貴文獻。

📚以上五位著名的醫學家,時代不同,貢獻各異。都是中華醫學的瑰寶,後人敬仰的歷史名人!


笑看東籬


【中醫是一門科學,是古代世界醫學集大成者!】

作者:冷清先生,個人史學成果嚴禁抄襲剽竊。

醫學的概念分為古代醫學和現代醫學,中國乃至世界又劃分為中醫和西醫,西醫是現代醫學的代名詞,中醫是古代醫學的代名詞。在400年以前,全世界的醫學都是草藥醫學,中醫是古代醫學的代表。中世紀歐洲黑死病,促使西方古代醫學解剖屍體,西方的草醫開始脫胎換骨,文藝復興運動帶動資本主義發展,工業革命帶動了醫學革命,西方草醫從經驗科學進化成現代醫學的實驗科學。

魯迅將中醫罵為騙子,方舟子詛咒中醫是偽科學。中醫當然不是騙子,中醫為中國人民乃至世界人民的建康,做出了五千年的偉大貢獻。中醫是古代醫學的典型代表,古代中醫是一門經驗科學。古代中醫以“陰陽五行”學說為病理學基礎,以草藥治病既經驗科學為基礎的藥理學基礎。今天現代醫學中的很多藥物,都是從中醫中藥中提煉出來的,比如說獲得諾貝爾醫學獎的屠呦呦,就是從《肘時方》記載的中藥“黃花蒿”中提煉的青蒿素。

扁鵲、華佗、張仲景、孫思邈、李時珍,誰對醫學的貢獻大?綜合評估的結果,對醫學貢獻最大的應該是李時珍,其次的排列順序是:“華佗、孫思邈、張仲景、扁鵲。”李時珍修訂的《本草綱目》,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都將是世界醫學的瑰寶;華佗的外科手術差一點推動中醫革命,很不幸的是華佗被曹操給殺了,曹操徹底扼殺了古代中醫革命;孫思邈的《千金方》在世界醫學史上僅次於《本草綱目》;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為科學的病理學奠定了一定的基礎。扁鵲是傳說中的神醫,扁鵲不是一個人,而是好幾個人的組合。

首先考證一下扁鵲,扁鵲是古代中國傳說中的神醫。扁鵲到底是誰?是一個人,還是幾個不同時期的人,自古以來爭議很大。

《韓非子、喻老》中《扁鵲見蔡桓公》,是最早明確記述扁鵲的先秦典籍,扁鵲見蔡桓公的這一年,是公元前695年。顯然,扁鵲是春秋早期的人。《史記、扁鵲傳》記載扁鵲給虢國太子治病,大約是公元前655年,相差40年左右。見蔡桓公的扁鵲,給虢國太子治病的扁鵲,很可能是同一個人。

唐、孫思邈《千金要方》有一處:“扁鵲曰,百邪所病者,針有十三穴。”《千金翼方》有兩處:其一同上,其二:“扁鵲曰:……手太陰者,寸口也,寸口者,五臟六腑氣血之所始終,故法取於寸口也。”孫思邈所講針灸之法,所提到的扁鵲,應該是春秋時期的扁鵲。

《名醫扁鵲芻議》是發表在《醫古文知識》(1996年第四期)上的一篇文章。該文引用《漢書、藝文志、方技略》“大古有岐伯、俞跗,中世有扁鵲、秦和。”該文作者認為,扁鵲不是黃帝時代的人。並附錄《泰時黃帝扁鵲俞跗方》,東漢應劭和唐顏師古,在“扁鵲俞跗”之後注曰:“黃帝時醫也。”“黃帝時醫”,應該僅指俞跗,不包括扁鵲。

但是,《淮南子、人間訓》:“雖有扁鵲、俞跗之巧,猶不能生也”,以及《軒轅本紀》“扁鵲、俞跗二臣定經絡”等。位於俞跗之前的“扁鵲”,怎麼會是秦越人呢?

《神醫扁鵲之謎》(1996年),開篇第一章第一節的標題便是:“黃帝時代沒有扁鵲”。這本書同樣持有“大古扁鵲否定論”,和《名醫扁鵲芻議》的觀點相同。

冷清個人考證認為,太古岐伯肯定不是扁鵲。岐伯是后稷的後裔,世襲岐山有邰氏,爵號為岐伯。岐伯是五帝時期的大司農或稱“農師”,岐伯也不是一個人,自岐伯至不窋傳35代。詳見冷清專著《華夏源考、三皇五帝紀》正在醞釀出版中。

岐伯是后稷的後裔,世襲后稷的爵位和大司農,岐伯氏乃西方“夏族”,圖騰是“龍蛇”。扁鵲就是喜鵲,是鳳鳥圖騰的一支,應該是“華”族,屬於東方。而屬於華族的當屬“太昊”“少昊”“東華”,華族的圖騰是鳳鳥,扁鵲既喜鵲,是鳳鳥圖騰的一種。

《史記、扁鵲傳》:“扁鵲者,渤海郡鄭人也,姓秦氏,名越人。”司馬遷至少把兩個人混為一談,扁鵲是渤海郡人,這個地方在西周以前,被稱為“東華”或者“東夷”,這個地方的人的圖騰就是鳳鳥,扁鵲是“東方人”,自稱“扁鵲”就是喜鵲,符合東方“華族人”的信仰圖騰。而另一個人,是晚於扁鵲的鄭國人,姓秦名越人,也是一位名醫,被當時的人以“扁鵲”稱呼。

東方名醫扁鵲,真實姓名不詳,是渤海人。大約是春秋早期的名醫,擅長針灸,曾經見過蔡桓公(公元前695年),曾經給虢國太子治病,大約公元前660年左右。秦越人是秦武王時期(前407年—310年)的鄭國人,曾經給秦武王治病,秦武王想留下他,結果秦之太醫李酰嫉賢妒能,派人刺殺了秦越人。

唐、楊玄操《難經序》:“《黃帝八十一難經》者,斯乃渤海秦越人之所做也……,以其與軒轅時扁鵲相類,乃號之為扁鵲,又家於盧國,因命之曰盧醫。”這部唐醫書,講了三個人,五帝時的“盧醫”、春秋時的扁鵲、戰國時的秦越人,都被冠於“扁鵲”稱呼。

其實,據冷清考證,盧醫就是五帝時的“廣成子”,廣成子被封在盧國為侯,就是今天的三門峽市盧氏縣,廣成子為大醫也,後人為盧姓,從醫者曰“盧醫”。廣成子後來到崆峒山修道,與赤松子對弈於崆峒山。黃帝曾上崆峒山見廣成子。欲知廣成子來歷,欲知見廣成子者,到底是哪個帝王,詳見冷清專著《華夏源考、三皇五帝紀》,正在醞釀出版中。

盧醫就是廣成子,後來泛指盧氏為醫者,被訛傳為扁鵲。扁鵲者,春秋渤海人,大約生活於前720年——640年,扁鵲姓名不詳,善針灸醫百科,有起死回生之術,被中醫尊稱為神醫。扁鵲之後,春秋戰國的神醫名醫,皆尊稱“扁鵲”。秦越人,戰國時期名醫,被稱為“扁鵲”,曾為秦武王醫病,被秦太醫李酰刺殺。

李時珍,明武宗正德十三年農曆五月二十六日(1518年7月3日)生於湖北蘄春縣蘄州鎮東長街之瓦屑壩。其祖父是草藥醫生,父親李言聞是當時名醫,曾任太醫院例目。當時民間醫生地位低下,生活艱苦,其父不願李時珍再學醫藥。李時珍14歲時隨父到黃州府應試,中秀才而歸,李時珍出身於醫生世家,自幼熱愛醫學,並不熱衷於科舉,其後曾三次赴武昌應試,均不第,故決心棄儒學醫,鑽研醫學。23歲隨其父學醫,醫名日盛。

《本草綱目》不僅為中國藥物學的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而且對世界醫藥學、植物學、動物學、礦物學、化學的發展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先後被譯成日、法、德、英、拉丁、俄、朝鮮等十餘種文字在國外出版。書中首創了按藥物自然屬性逐級分類的綱目體系,這種分類方法是現代生物分類學的重要方法之一,比現代植物分類學創始人林奈的《自然系統》早了一個半世紀,被譽為“東方醫藥巨典”。2011年5月,金陵版《本草綱目》入選世界記憶名錄。

華佗(約公元145年-公元208年),名旉,字元化,漢末沛國譙(今安徽亳縣)人,東漢末醫學家,與董奉、張仲景並稱為“建安三神醫”。 他醫術全面,尤其擅長外科,精於手術。並精通內、婦、兒、針灸各科。晚年因遭曹操懷疑,下獄被拷問致死。如果華佗不死,中醫有可能發生“醫學革命”,中醫將從“經驗科學”進化為“實驗科學”。由於外科的誕生,人體解剖成為可能,人體解刨學必然促使“醫學革命”。華佗被後人稱為“外科聖手” 、“外科鼻祖”。被後人多用神醫華佗稱呼他,又以“華佗再世”、“元化重生”稱譽有傑出醫術的醫師。

張仲景(約公元150~154年--約公元215~219年),名機,字仲景,漢族,東漢南陽郡涅陽縣(今河南鄧州市)人。東漢末年著名醫學家,被後人尊稱為醫聖,南陽五聖之一。張仲景廣泛收集醫方,寫出了傳世鉅著《傷寒雜病論》。它確立的辨證論治原則,是中醫臨床的基本原則,是中醫的靈魂所在。在方劑學方面,《傷寒雜病論》也做出了巨大貢獻,創造了很多劑型,記載了大量有效的方劑。其所確立的六經辨證的治療原則,受到歷代醫學家的推崇。

孫思邈(541年-682年),京兆華原(今陝西省銅川市耀州區)人,唐代醫藥學家、道士,被後人尊稱為“藥王”。孫思邈十分重視民間的醫療經驗,不斷積累走訪,及時記錄下來,終於完成了他的著作《千金要方》。唐朝建立後,孫思邈接受朝廷的邀請,與政府合作開展醫學活動。唐高宗顯慶四年(659年),完成了世界上第一部國家藥典《唐新本草》。








冷清先生


這幾位都是中醫史上成就和貢獻最大的中醫藥大師。每個人的所長不一樣,由於時代與具體情況不同,留下的著作也不一樣,所以,貢獻也不同。

扁鵲被稱為神醫,是滄州任丘人,現在,那裡建有扁鵲廟。大家熟知的是春秋時期扁鵲見齊桓公的故事。從這個故事中可以看出,扁鵲的內科診病水平很高,用望診就準確判斷出齊桓公的疾病。由於年代久遠,只有所著《難經》一書流傳於世。

華佗是東漢末年的著名醫學家,以外科見長,也被稱為神醫。華佗的故事因三國演義廣為傳播,尤其是刮骨療毒的故事更是人人皆知。華佗因為要用利斧給曹操治療頭風症,被曹操所疑,把華佗投入獄中,所著《青囊經》傳給獄卒,卻被獄卒老婆燒燬,只留下一些獸醫外科內容。所以,對後世貢獻不大。

張仲景也是東漢年代的著名醫學家,以內科見長。著有《傷寒論》《金匱要略》等書。系統化論述了內科雜症的病理、診斷和治療,被稱為醫聖,在臨床醫學上,對於後代的貢獻最大。

孫思邈是唐代的著名醫藥學家。著有《千金方》等千金系列著作,在中醫藥方劑學上貢獻最大,被稱為藥王。

李時珍是明代的中藥學大家,所著《本草綱目》影響廣泛,對後代的中藥學貢獻最大。


傅世偉


作為醫學史上的偉人,這些都是貢獻極大之人,如果要說排名,我會投票給張仲景。

理由如下:

1.言簡意賅,能把一件事說清本來就很難,尤其是說清醫術更是難,能夠用極少的文字說明極難的醫學,醫聖之名當之無愧。一句“發汗過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湯主之”治癒了我母親的心痛。

2.效若桴鼓,“太陽病,下之後,脈促胸滿者,桂枝去芍藥湯主之”治癒我女兒感冒發燒之後的胸痛難忍只用了短短几分鐘。

3.變化無窮,千金翼方用方5300首,本草綱目收藥1892種,傷寒雜病論260方用藥206味,看似傷寒用藥用方都少,實則變化無窮,可療病萬種。因為六經辯證的系統,將每一味的藥性都能運送到指定位置且發揮最佳的藥性。

4.方便學習,一部傷寒,單味藥方劑4首,二味藥物方劑10首,三味藥物方劑22首,四味23首,五味17首,六味9首,七味15首,八味5首,九味2首,十味2首,十一位1首,十二味1首,十三味1首。

5.名師易尋,由於傷寒論的療效在臨床的無數次驗證,歷朝歷代產生了大量的著名醫生,留下千本之多的著作解讀傷寒論,給與學習中醫極大的方便。

6,經濟實惠,即便是發展到經濟發達如今的當代社會,傷寒論的方劑效果如此之好,每服一濟的成本也很少會超過十塊錢。

勸說更多人學習傷寒論是我的動力,需要電子醫書找我,數量及多且免費贈送!


醫海拾貝


這幾個人的貢獻都很大,但是最小的就是華佗,不僅沒有醫書傳世,更使中醫中一個支脈失傳,不說貢獻,可能說他誤了中醫也是成立的。所以先把華佗排除在外再說其他的。

先說扁鵲,首先先糾正一下,扁鵲不是一個人而是一類人,類似我們現在醫生的群體稱謂。第一代扁鵲相傳為黃帝的醫官,發明針灸治病的第一人。這個人就是仲景傷寒論原序中提到的生而知之的人,類似黃帝氏族的大巫(巫可不是貶義詞,仔細研究一下這個字就知道了,能夠溝通天地的人才能叫巫)。這都不是一般人!如果按照現在的貢獻這個人最大,因為針灸已經傳播到好幾百個國家,為無數病人解除了痛苦。第二扁鵲為秦越人,戰國時代人物,長桑君的徒弟,記載中寸口脈法的發明者(有進步也有退步),扁鵲見蔡桓公的五色診也是運用到出神入化(這是望氣的功夫,這裡不多講)。這個第二扁鵲醫術的確很強不過醫學貢獻很小,主要是寸口脈法。至少也是個和華佗一類的人,算個不錯的繼承者,最後都被害死導致沒有傳人。

再說張仲景,被我們現在人稱為醫聖的關鍵人物,仲景是一個不錯的經方傳承者,一個承前啟後的醫學家,古代的醫經和經方是分開論述的,大多失傳,比如漢書記載醫經十幾家,比如黃帝內經,黃帝外經,扁鵲內經外經,白氏內經外經等等,各種的經方等等。張仲景是第一個把經方和醫經統一研究的醫學家,發明辨證施治的第一人(觀其脈證,知犯何逆,隨證治之)。不過醫聖可不是古人的看法,明代以前還叫亞聖甚至直稱仲景。仲景原序中也說過他只是勤求古訓博採眾方,生而知之者上,學則亞之,多聞博識,知之次也。仲景並不認為自己是聖人甚至亞聖都不算,不過多聞博識而已。仲景的確是一位不可多得的經方一脈的傳承者。貢獻大於華佗和第二扁鵲。

孫思邈被稱為藥王,可以說貢獻與仲景一般無二,可以說是個綜合性的醫學家,不僅繼承古代經方,對於古針灸一脈(扁鵲),古神農一脈(單方)都有建樹,孫真人之才冠絕古今。不過也是天資好,學則亞之的一類人。不錯的中醫傳承者,千金方千金翼方流傳後世,對於唐朝以前的醫學做了相對完整的總結。與仲景齊名。

李時珍相對來說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無非就是東家抄抄西家抄,然後根據自己的閱歷把錯誤之處進行訂正,對於沒有記載的藥物進行增加,不錯的神農一脈傳人,貢獻也很大。本草綱目也是古代本草學的一個巔峰。

寫了那麼多中醫主要的三條支脈就出來了,神農(單方驗方),黃帝扁鵲(針灸導引),經方(仲景?),當然還包括祝由外科之類的小的支脈。中醫有點像包羅萬象的學問,說白了還是對於人體(內景)和所處環境(外景)的精確闡述,可惜懂的人太少了。


華闕666


中國有十大聖人,分別是文聖孔子、武聖關羽、畫聖吳道子、詩聖杜甫、酒聖杜康、醫聖張仲景、藥聖李時珍、兵聖孫武子、書聖王羲之草聖張旭。

另有不同的版本,在這裡就不一一贅述!

倘若單從字面來看,張仲景既然號稱醫聖人,自然是在醫學的領域張仲景的水平最高。


張仲景的偉大之處就在於他發現了傷寒病,另外幾人也是都懂的醫學,但都不如他的醫術高。

在藥學方面水平最高的是李時珍,孫思邈是藥王但不是醫聖人,他雖著有《千金藥方》,但他不如李時珍的《本草綱目》全面和精準。

孫思邈最為重要的發現是火藥,雖說火藥在道家煉丹裡面早就出現了,但真正把這一瞬間的偶然發現記載下來的是孫思邈,這是他對人類的一大貢獻!

扁鵲是上古時代的一個傳說,關於扁鵲是兩個人。


第一個扁鵲是上古神話時代黃帝時的一個神醫,另外一個扁鵲叫秦越人,由於醫術高明,人們都把他比喻成古代的神醫扁鵲,這個扁鵲是綽號而不是本人。

至於華佗,我想《三國演義》把他神話了,刮骨療毒的事我壓根就不相信是真的,要麼是關羽的傷口沒有了神經、產生了麻痺,要麼就是關羽就是一個沒有神經的人。

試問一下,一個有血有肉的正常人,動如此大的手術豈有不疼之理?

我們的劉伯承元帥也曾在清醒的情況之下完成手術的,但他那是用了極大的毅力來剋制自己完成的,是一個鋼鐵漢子,他也沒有說不疼、也沒有淡定自若的跟人下棋!

刮骨療毒根本就是一個扯淡的事!

其次是華佗給曹操開頭顱取風涎的事純屬瞎編,在現代醫學如此發達的情況之下,開頭顱的活都是一個風險極大的事。


在一沒有麻醉、二沒有外科消毒、三沒有精準儀器的情況之下,華佗一斧子下去,曹操肯定就是一個死。

因此,張仲景發現的傷寒症理論既有實踐也有科學性,它直到現在還被世界醫學所承認。

而李時珍和孫思邈在藥物學方面是有著巨大的貢獻,但論醫術他倆比不上張仲景。

所以,張仲景對中國乃至世界的醫學貢獻最大!


東方評史


扁鵲(公元前407一前310)他奠定了中醫的望,聞,問,切的四診診斷,尤其切脈。《史記》對扁鵲的望診和診脈有詳細的記載。他著有《扁鵲內經》、《扁鵲外經》,均已佚,《難經》為後人託扁鵲之名所著,扁鵲被譽為開中醫之老祖。

華佗(約公元145一208)被譽為中醫外科的鼻祖,發明麻沸散,五禽戲。著《青囊經》已佚。

張仲景(約生於公元150~154年,約卒於215~219)著《傷寒雜病論》(晉代醫家王叔和在整理該著時將原著分為兩書,即《傷寒論》、《金匱要略》)張仲景可謂開臨床之先河,後被(明代)尊為醫聖。他的三百多方被稱為經典之方,日本對《傷寒論》113方現稱漢方還在通用,中國各中醫藥院校,現仍開有《傷寒論》專門課程,幾千年來張仲景之方應用不衰,近半百年來中醫藥研究機構以張仲景方研究者甚多,且拓寬了他的臨床應用範圍。

孫思邈(581一682)唐代著名醫家,被譽為“藥王”,他著的《千金方》(指《備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被認為是集隨唐前醫學之大成的鉅著,又被譽為古代醫藥百科全書,他涉及了,中藥的種植採收,炮製,臨床各科的治療,養生,保健食品,美容,其次孫思邈強調醫德,和健康觀等,方方面面內容極其豐富。

李時珍(1518一1593)明代偉大的醫藥學家,他著的《本草綱目》52卷,約190萬字,收載藥物,在前人374種基礎上增至1518種,收集古代醫家和民間單驗方共計11096則,是中國16世紀最系統最完整最科學的一部醫學著作。其次李時珍還著有《奇經八脈考》,《瀕湖脈學》,他被後世譽為《藥聖》。李時珍墓被國務院列為第二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在1951年世界和平理事會維也納會議上,中國明代的李時珍,作為惟一的醫藥學家,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的首批名單之中,受到全世界人民的景仰。俄羅斯人民對這位科學家十分尊敬,李時珍的大理石雕像至今被鑲嵌在莫斯科大學禮堂的長廊上。本世紀最有權威的科學史家和著名漢學家英國的李約瑟,在他的《中國科學技術史》中也高度評價了李時珍的成就。他說:“明代的偉大科學成就是李時珍那部攀登到本草著作頂峰的《本草綱目》……”

這幾位古代醫藥學家,對祖國醫學的發展都發揮了重要的促進作用。近代醫界評我國古代十大名醫,他們都在入選之列,就臨床方面而論張仲景應貢獻最大,藥物方面李時珍貢獻應列其首,養生及醫療和強調健康觀和醫德到今天都有現實意義,故在這方面孫思邈的影響最大,但中醫的診斷學扁鵲也可列為始祖。






李伯禺


回答古代醫家誰的貢獻大這個問題,首先需明確哪位醫家對後世傳承的影響最大,李時珍是明代人,距現代歷史最近,他的巜本草綱目》在《中藥學》《植物學》《礦物學》方面,古今中外無人能及,但在臨床治療方面是不能與另外幾位醫家相提並論。扁鵲、華佗名氣很大,但在醫和藥方面沒有留下供後世傳承真實可信的文字。孫思邈和張仲景都有傳世醫學著作,前者被後世尊為藥王,後者為醫聖,可見對中醫傳承影響巨大。二者若分高下,張仲景當仁不讓,因為現在中醫大學的教科書,張氏的《傷寒論》與《金匱要略》是必讀經典。張仲景在書中列出的治療處方被稱為經方,至今仍被許多中醫專家在臨床廣泛應用。日本的漢方醫學研究的大多是仲景處方,曰本的醫藥製造商把經過現代科技研究後的經方製成丸散,在世界各國出售,其市場佔有率遠高於中國在世界的中醫藥市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