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背景之下,如何穩住外貿基本盤?

新華社北京4月14日電題:疫情背景之下,如何穩住外貿基本盤?

新華社記者劉紅霞、李慧穎、程迪

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在全球範圍內蔓延。世界貿易組織最新報告預測,考慮到疫情因素,今年全球貿易恐將縮水13%至32%。

在各界普遍較低的心理預期之下,14日海關總署發佈的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中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6.57萬億元,比去年同期下降6.4%。下降幅度雖然不小,但似乎已被市場各方廣泛接受。在接下來更復雜的局面下,如何穩住外貿基本盤,各方面都在想方設法。

(小標題)疫情成最大變數,外貿人承受重壓

“我們過去常說,年年難過年年過,年年過得都不錯,今年外貿是真難做。”在外貿行業摸爬滾打幾十年的浙江超超安全閥製造有限公司董事長丁小根,這幾個月來愁得很。

“一開始是愁復工,疫情來了,工人回不來。”他告訴記者,在多方努力下復工復產了,國外又成了疫情“震中”,海外客戶要麼取消訂單要麼延遲收貨,一些工人上班沒多久又無單可做。

丁小根的現狀和擔憂不是個例。當前,疫情已蔓延至200多個國家和地區,不少企業停產減產,許多口岸碼頭封閉停運,國際物流通道受阻。疫情對全球供需帶來顯著擾動,中國不可避免受到衝擊。

海關總署14日發佈數據顯示,一季度我國出口3.33萬億元,下降11.4%;進口3.24萬億元,下降0.7%;貿易順差983.3億元,收窄80.6%。受衝擊領域中,加工貿易更為明顯。數據顯示,我國一季度加工貿易進出口1.56萬億元,下降12.4%。

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統計分析司司長李魁文表示,疫情影響“顯而易見”,一些沿海外貿大省受到一定影響,比如廣東、江蘇一季度外貿呈現兩位數下滑。從商品情況看,我國出口主力機電產品出口下降了11.5%。

記者長期跟蹤調研的幾家沿海外貿企業負責人表示,最近幾個月心態的主打詞就是“擔心”,從復不了工沒法完成訂單,到產品做出來了運不出去,到產品運出去了又被各種理由拒收,再到接不到新訂單……

商務部外貿司司長李興乾日前表示,疫情嚴重衝擊世界經濟,不穩定不確定因素顯著增多,加工貿易受疫情的影響更為快速直接,面臨需求端和供給端“雙向擠壓”。一方面,出口訂單在減少。另一方面,全球供應鏈受阻,進口原材料、零配件存在困難。

(小標題)外貿新業態逆勢上揚,民營企業韌勁更強

即便遭遇意外衝擊,中國外貿依然有其獨特的閃光點。

首先,象徵著產業鏈更長、附加值更高、更能反映企業自主發展能力的一般貿易在一季度表現明顯好於加工貿易。

海關數據顯示,一季度我國一般貿易進出口3.94萬億元,下降5.7%,佔我國外貿總值的60%,比重較去年同期提升0.4個百分點。

其次,跨境電商等外貿新業態仍舊保持蓬勃發展態勢。一季度通過海關跨境電商管理平臺的進出口額增長34.7%,市場採購方式出口增長50.9%。

就在近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在已設立59個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基礎上,再新設46個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河南保稅集團總裁徐平認為,國家決定新增46個綜試區,對跨境電商而言是“極大利好”。

再次,民營企業呈現進出口降幅小、比重提升的態勢。一季度,我國民營企業進出口下降2%,比整體降幅低4.4個百分點,呈現出更強的抗風險能力。同時,民營企業佔比較去年同期提升了1.9個百分點。

值得一提的是,3月份民營企業進出口增長6.5%,成為帶動當月我國外貿整體好轉的主要力量。

最後,“一帶一路”已經成為我國穩外貿和推動市場多元化的重要可靠因素。一季度,我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2.07萬億元,增長3.2%,高出整體增長9.6個百分點。

(小標題)打好政策“組合拳”,積極調整“危”中求“機”

當前,我國在常態化疫情防控中加快推進生產生活秩序全面恢復。全球疫情何時出現根本性向好信號,仍不明朗。

形勢逼人。如何穩住外貿基本盤?業內人士認為,要鍥而不捨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危”中求“機”。

對外經貿大學國際經濟研究院副院長莊芮認為,要在財稅、金融等政策的制定上協同發力,也要在政策落實上長抓狠抓,時間不等人,要讓更多外貿市場主體享受“及時雨”。

針對加工貿易尤為承壓,我國政府已經研究出臺一系列具有針對性的舉措,包括降低企業內銷成本、擴大內銷選擇性徵稅試點、優化加工貿易結構、擴大商品准入範圍等。

特殊時期,要有特殊之舉。廣交會是我國曆史最為悠久的貿易盛會,如何發揮廣交會在促進全球貿易中的作用,也頗受各界關注。

國務院常務會議日前決定,第127屆廣交會於6月中下旬在網上舉辦。這將是廣交會首次完全以網絡形式舉辦,實現中外客商足不出戶下訂單、做生意。

作為貨物貿易第一大國,中國穩住外貿基本盤,更有著深切而現實的全球意義。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張燕生認為,既要竭盡所能幫助我國外貿企業渡過難關,也要力爭保障全球產業鏈供應鏈暢通,形成良性互動。

業內人士認為,廣大外貿市場主體要在轉型升級上下更大功夫,同時也可儘量抱團取暖,進一步增強中國外貿的韌勁。(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