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 明:外貿“穩規模”也要“提質量”

白 明

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

外貿“穩規模”也要“提質量”

當前的外貿形勢顯示我國外貿穩增長前景正在明朗,但3.7%的外貿增速並不代表穩外貿的任務已經完成了。接下來,重點是要在“穩規模”的同時“提質量”,我們已經告別粗放式增長,正在轉變外貿增長方式、打造外貿競爭新優勢。新優勢要靠質量取勝,不血拼低價,不過分看重金額,而是更加看重結構升級,以內生動力助推外貿高質量發展,形成良性循環。例如,像高鐵、核電這樣的大項目,是國有企業的長項,但在更多細分市場上,則是民營企業更有優勢。比如,汽車零部件、機電產品等,這就要求發揮民營企業的智慧和創造力,培育出百年知名企業,形成我國產業競爭優勢。

劉澄清

中國人民大學中國普惠金融研究院秘書長

普惠金融發展需要差異性思路

在相關政策指引下,普惠金融已經成為金融機構重點佈局方向。大銀行開展普惠金融業務有資金優勢,且擁有眾多全國性網點,除了自己做普惠金融之外,還可以賦能中小金融機構。不過,大銀行已經積累了一批大企業客戶,做普惠金融,意味著要去服務底層客戶。服務普惠金融客戶同服務大企業客戶的思路和邏輯不一樣,因而銀行普惠金融事業部一定要單獨考核績效,且給予更高的風險容忍度,利率水平也要和一般貸款有一定差異。

劉志彪

南京大學教授、長江產業經濟研究院院長

破除長三角高質量一體化壁壘

在長三角高質量一體化進程中,當務之急一是長三角各地區要儘快啟動對各地過去出臺的規章制度、政策文件審查制度。加快建立和健全長三角各地區競爭政策相關執法機構。儘快啟動對地方性法規的審查行動,開展大規模清理和整理違背一體化的規章、文件和其他政策措施,廢除、修訂與國家《反壟斷法》相牴觸的條款內容。二是以“競爭中立”原則為準繩,對不同行業、不同規模、不同所有制企業採取一視同仁政策,創造平等競爭的市場環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