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後浪》:富人的選擇,窮人的沉默

《後浪》火遍了全網,不是因為何冰演講的慷慨激昂,卻是因為深深戳痛了中國真正的“後浪”。

視頻中,有人在荷蘭留學,有人在墨爾本旅遊,有電競團隊和王思聰慶祝勝利的喜悅,有人年紀輕輕就開著奧迪...何冰說,年輕可以選擇?這是多數富二代的而選擇吧。說官方一點,《精英後浪》不為過。這是他們的青春,是他們自以為多數人的青春。

解讀《後浪》:富人的選擇,窮人的沉默

而大部分真正的後浪,沒有出過國,沒有潛過水,甚至沒有坐過飛機。他們有的,是國內緊張的九年制義務教育,高中三年的奮筆疾書,讀完大學再讀研究生,如果最後僥倖能成為一個高級打工者,我想這可能是大多數後浪最好的結果。而他們始終,沒有跳出階級。

我很想提問,為什麼視頻裡的畫面,不是送外賣的小哥,不是一線的醫護人員,不是996的程序員。我想那樣才更真實。視頻的背後,究竟是資本家想送給我們的新式毒雞湯,還是精英後浪們的自以為是,我們不得而知。但我希望,在這個五四青年節,這個紀念偉大的五四運動,展現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五四精神時,是不是可以留給底層年輕人一點尊嚴,是不是可以給更多的人一些共鳴。

解讀《後浪》:富人的選擇,窮人的沉默

沒有底層人端茶送水,哪有精英們的飲酒作樂。沒有底層人的衣衫襤褸,怎樣襯托出你們的西裝革履。

很多年輕人,終極一生都跨越不了階級。但在這個節日裡,是不是可以做這樣一個視頻,畫面是早上六點,年輕人們在地鐵口排的車水馬龍;是消防人員,在熊熊烈火裡搶險救災;是建築人員,在工地忍受孤獨與寂寞;是地質人員,在深山老林裡,測繪取樣;是醫護人員,在疫情戰鬥中,深夜未眠。

如果可以,我想沒有人不願意在高級CBD裡做企業高管,也沒有人不願意當一個公眾人物,坐擁百萬片酬。更多時候,是他們別無選擇。但不能因為他們沉默,一些擁有選擇的人覺得自己就是全世界,代表了真正的後浪。他們沉默,不是因為他們沒有夢想,而是他們每個月要還五千到一萬的房貸,他們要拼命努力贍養父母,照顧孩子。他們真的沒有時間,去暢想,去選擇。他們的碎片化時間,只能打開一個9分49秒的《後浪》,卻深深戳痛了他們的心。

解讀《後浪》:富人的選擇,窮人的沉默

《後浪》講的是富人的選擇。而平凡人,只能在視頻評論區發發牢騷,或者一笑而過。

最後借用他人說過的一句話,覺得頗有哲理:

追求自己的熱愛固然是好的,值得謳歌,但更多人不得不將熱愛讓位給生活。

擁有選擇的權利固然也是好的,但更多的人在努力使自己擁有選擇的權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